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特别重点介绍了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国家标准数字化地震台、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建设规模、设计思路、技术参数、设备结构、服务功能,以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运行流程和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中国地震局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立项建议书编制工作,201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后获批,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于2018年启动项目建设,并计划2023年投入运行,开展试服务。随着项目的实施,在台站观测系统建设、中心建设与集成、定制化软件研发、服务系统建设与拓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结合预警工程的目标、主要内容、技术体系等情况,对预警工程进展进行了介绍,随着项目的建设,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外开展地震预警试服务工作,工程完成后将成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核心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与服务”是中国地震局文献信息工作的重要成果,自1999年开始,结合地震文献管理与服务的行业特点,从地震文献合理布局的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文献管理与应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文献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实验工作,10年来,该项目在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中国地震文献管理与服务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为21世纪地震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图书馆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的发展机遇,以及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实际,认为本所可从文献管理自动化集成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人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VPN技术在地震监测网络远程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系统介绍了将VPN技术引入地震监测网络远程维护工作的技术思路,以及该技术思路在“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中的实现方法。通过构建VPN网络,可以利用公共互联网资源,实现远程灵活、安全的接入局域网系统,显著提高了远程维护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电台网中心是在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期间建成的,是全国地电观测台网系统的枢纽和核心,肩负着对地电台网所辖台站的数据汇集、数据质量监控以及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等重任。本文介绍了国家地电台网中心软硬件技术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之一。该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地震行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 ,能够提供 WEB,E- mail,ftp,Proxy和拔号访问等各种通用的 Intranet服务 ,开展了多种地震数据信息共享 ,进行了分布式数据库等各种应用研究。本系列文章讨论了该网络系统的总体构成、技术特点 ,总结了项目实施经验 ,介绍了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 ,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效益说明地震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准确把握云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现状,进一步评估云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了解掌握地方地震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力争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整合全省地震系统服务资源,拓展防震减灾业务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云南省经济社会建设要求与公众需求,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1调查工作开展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通过文件函询、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杨乐  曾薇  谭颖 《震灾防御技术》2012,7(1):100-109
地震应急通信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的组成及规模、站点配置、组网方式、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通信方式、卫星信道规划、业务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兰州观象台(兰州基准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50年来已发展成为具有测震、电磁、形变、地下流体、热红外遥感等综合性国家基准地震台.兰州观象台在观测工作中取得了多项全国资料评比前三名.四次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集体,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地震系统科技新星,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个人.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和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八次.同时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7年底完成“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该数据备份中心可以准实时地接收并存储全国1000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信号,具备海量数据校验、数据格式转换、以用户定制方式截取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和数据网络下载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10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的70多项研究提供了近70TB海量波形数据的服务,特别在快速开展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相关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数据服务快速响应、大地震快速响应波形数据自动截取系统建设,以及对地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信息安全标准BS7799/ISO17799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准则,根据《中国地震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的相关要求和规定,通过分析信息网络的层次关系,在科学的安全框架之上,探讨建立以防火墙系统、VPN应用系统、网络反病毒软件,以及入侵检测系统(IDS)安全策略为核心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构。  相似文献   

13.
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近几年多个省份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从加强抗震设防到应急预案编制、志愿者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工作。但现有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还没有统一建设和评价标准,建设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本文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调研,结合在大连市开展的具体实践,对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省市实践经验和行业管理办法,参考安全社区建设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定,给出了地震安全社区的定义、建设标准应包含的要素及主要内容,讨论了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制定行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引 言为了实现国家“使大中城市及人口稠密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这一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国务院于1996年批准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局(现名为中国地震局)提交的报告,组建了新的北京市地震局,以进一步加强对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经过近3年的努力,在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市地震局边组建、边开展工作,使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期综合介绍了北京市地震局自1996年11月组建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其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可供从事防震减灾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中的地震速报应急触发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和工作流程。实现此功能是系统集成中的一项工作,通过此项功能可以将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处理系统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地震应急触发快速自动处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中有关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的一些情况,包括卫星通信分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数字地震台钢分中心,地震前兆数据分中心、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分中心及防震减灾指挥分中心的建设情况。对于这些分属不同“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采取统一规划和设计,集中建设和实施,以保证系统能协同一致地完成地震应急响应和减灾的相关工作,通过实施这一建设项目,将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达到一个  相似文献   

17.
吴峥  董翔  李杰飞  曾薇  刘晓京 《中国地震》2024,40(1):251-259
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历经了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变革。随着地震监测站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国家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面临数万地震台站观测数据处理和存储压力。本文基于前期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中国地震局)建设项目等建设经验,总结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建设模式,并验证其合理性。同时以历史数据迁移归档业务为例,分析共享存储系统的服务效能,为海量观测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共享数据存储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部署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是由中国地震局出资,在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建设的一套全自动地震速报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职责、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工作原理、部署情况与台网规模,分析了系统2009-2010年运行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对系统自动产出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与比较,对系统运行的总体效果给予了初步...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站综合评比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高度重视前兆台网运行管理工作,介绍天津市地震局前兆台站综合评比工作,及综合评比软件的功能特点、表结构设计、综合得分统计原则等.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前兆台网运行管理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震敏 《山西地震》2005,(1):36-36
为了推动地震科技期刊工作的发展 ,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 ,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于 2 0 0 4年 1 2月 1 7日至 2 3日在深圳中国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中心举办了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部负责人业务培训班 ,全国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部的 30余人参加了培训。中国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中心负责人刘升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处长李 明、田 柳主持培训。培训班上 ,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李 明处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的现状 :中国地震系统 2 0个单位办有30种公开发行的期刊 ,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