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萨热阔布-铁木尔特地区两类矿化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南缘萨热阔布-铁木尔特一带的矿床均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变质岩系中。早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形成了Zn--Pb ( Cu) 矿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造山相应形成了Cu--Au 石英脉矿化; 前者以铁木尔特VMS 型Zn--Pb ( Cu) 矿床为代表,后者以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为代表,与造山有关的脉状矿化还叠加在铁木尔特等VMS 矿床中。通过对比两类矿化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矿化的变形变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萨热阔布金矿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晚期发育的含黄铜矿石英脉中均富含碳质 ( CO2--CH4--N2 ) 流体包裹体,可能与碰撞造山的热液流体作用有关。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代表VMS 期的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δ34S 为-26. 46 × 10-3 ~ -19. 72 × 10 -3,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无机还原和细菌还原作用; 而代表后期叠加改造的脉状矿化硫化物值与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中δ34S 值接近,硫主要来源于造山过程中的深源流体。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 Pb ( Cu) 矿床晚期含黄铜矿石英脉的δDH2O 值和δ18OH2O 值,均反映了碰撞造山期热液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萨热阔布金矿硫化物石英脉中碳质流体包裹体CO2 体系中δ13 C 为- 21. 15 × 10-3 ~ -7. 51 × 10 -3,CH4 体系的δ13C 为-34. 11 × 10 -3 ~ -28. 38 × 10-3 ; 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含黄铜矿石英脉中碳质包裹体测得的δ13C 为-8. 02 × 10 -3 ~ -6. 99 × 10 -3,δ13 C 特征与海相火山沉积无关,具岩浆源或深部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棉田金铜矿床是受断裂构造和中性侵入体联合控制的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笔者在对该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技术对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最为普遍,并将成矿阶段分为4 个阶段: 黄铁绢英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 对应的均一温度为320℃ ~ 360℃、280℃ ~ 320℃、200℃ ~ 280℃和200℃ ~ 240℃; 其中主成矿阶段为第二、三阶段,主成矿温度为200℃ ~ 320℃,这也是热液中水和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阶段。流体盐度为1. 91 ~ 13. 40 ( wt%,NaCl) ,密度为0. 69 ~ 0. 95 g /cm3,具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 成矿深度为0. 8 ~ 1. 5 km,具浅层成矿的特点; 氢氧同位素分析, δ18OH2O的值为- 4. 7 × 10 - 3 ~ 5. 83 × 10 - 3,δDH2O的值为- 89 × 10 - 3 ~ - 124 × 10 - 3,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含少量大气水。综合研究表明,棉田金铜矿床属于浅成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山东张里金矿床是与碱性次火山岩有关的、赋存于隐爆角砾岩体内的石英- 冰长石- 萤石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控矿岩石系列分为: ①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SiO2 平均含量为57. 6%,稀土总量为373. 98 × 10 - 6 ~ 297. 43 × 10 - 6,δEu 为0. 85 ~ 0. 82,Sr = 0. 704 41; ②高钾碱性岩系列,SiO2 平均含量为56. 65%,稀土总量为371. 19 × 10 - 6 ~ 41. 62 × 10 - 6, δEu 为0. 89 ~ 0. 93,Sr = 0. 717 11。这两种控矿岩石系列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幔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各自经过长时期的分异作用,并且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而成,其含矿热液来自碱性次火山岩。  相似文献   

4.
大陆边缘海的流体喷流活动或水合物分解都会导致自生碳酸盐岩的形成。南海北部神狐海区出现的自生碳酸盐岩主要为烟囱状,以铁白云石、文石、方解石碳酸盐矿物为主;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烟囱的δ^13CPDB值在-40.18‰~-38.69‰、δ^18OPDB值在3.75‰~4.31‰之间变化,显示了导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特征,是海底富含甲烷的流体活动的最终产物。持续或间断的流体喷流活动,使神狐海区碳酸盐岩烟囱发生单阶段或多阶段沉淀。  相似文献   

5.
湖北徐家山锑矿床方解石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通山的徐家山锑矿床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中.对该矿床中成矿前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较系统的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方解石具相对较高的δ13CPDB(-0.7‰~ 2.0‰)、δ18OSMOW( 18.6‰~ 19.6‰)和Sr含量(2645-8174 μg/g,平均5656μg/g),及较低的87Sr/86Sr比值(0.7096~0.7097);而成矿期方解石具相对较低的δ13CPDB(-3.9‰~-2.1‰)、δ18OSMOW( 11.5‰~ 15.3‰)、Sr含量(785~2563μg/g,平均1571μg/g),和较高的87Sr/86Sr比值(O.7109~0.7154,平均0.7141).分析认为,成矿前方解石的C、O和绝大部分Sr来源于赋矿围岩--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而成矿流体为富H2CO3的溶液,它来自或流经富放射成因87Sr的下伏基底碎屑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该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成矿期方解石和辉锑矿的沉淀.  相似文献   

6.
东准卡拉麦里地区放射虫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拉麦里中段南明水地层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出现元素地球化学明显不同的两类.一类具有洋脊-深海沉积的元素组合特征:Al2O3/(Al2O3 Fe2O3)值分别为0.11~0.19(<0.4),低ΣREE(6.34×10-6~26.37×10-6),低LaN/YbN(0.02~0.16),Ce/Ce*值为0.002~0.08,LaN/CeN为1.29~1.97;另一类具有大陆边缘-半深海沉积的元素组合特征Al2O3/(Al2O3 Fe2O3)值为0.44~0.64, 高ΣREE(91.1×10-6~107.14×10-6),高LaN/YbN(2.36~2.39),Ce/Ce*值变化范围为 0.64~1.07,LaN/CeN为0.89~1.14.洋脊-深海与半深海-大陆边缘(受陆源影响较大)的硅质岩共存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既为卡拉麦里地区古大洋或深海盆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又反映了卡拉麦里古生代大洋盆快速扩张、闭合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条山铜矿流体碳、氧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条山铜矿富集区,主要有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和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海底喷流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四个铜矿床深部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样品,无一例外地均落在有关图解上的“地幔多相体系—花岗岩区”与“海相碳酸岩区”之间,表明它们属于低温蚀变作用成矿的一套热液矿床组合。矿石的1δ3CPDB值为-3.3‰~-8.3‰,δ18OSMOW值为10.1‰~19.83‰,包裹体的K/Na<1,富含铜,这些资料显示中条铜矿富集区是深部流体(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等)、大气降水和地壳物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茂租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茂租铅锌矿床地处扬子地块西缘,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大型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其工业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和不规则状.热液方解石和矿石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是主要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成矿过程.在矿床地质特征解析基础上,获得了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数据,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δ13CpDB值和δ18OSMOW值变化范围较窄,分别为-3.73‰~-1.95‰和+13.80‰~+14.95‰,在δ13 CPDB与δ18OSMOW图上介于海相碳酸盐岩和原生碳酸岩范围间,呈弱负相关趋势,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作用形成,并存在慢源和有机CO2加入;硫化物δ34 SCDT值介于+13.35‰~+15.37‰,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硫是海相硫酸盐岩热化学还原的产物,而含硫有机质热降解也有贡献;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稳定,206 pb/204 Pb,207 pb/204 Pb和208 pb/204 Pb值范围,分别为18.129~18.375,15.644~15.686和38.220~38.577,位于上地壳和造山带Pb演化线之间,落入基底岩石(昆阳群和会理群)Pb同位素组成范围内,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主要由基底岩石提供.综合各类地质-地球化学信息,认为茂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不同组分来源不同,具有“多来源混合”特征,其成矿机制可以用“流体混合”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石油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平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8,16(4):124-127
通过对我国18个含油气区、385个石油样品进行碳、氢同位素和部分馏份碳同位素分析,将所获数据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石油如正常原油和轻质(凝析)油分别研究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轻质(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值(δ13C为-32.5‰~ -24.3‰)比正常原油δ13C为-34.4‰~ -24.6 ‰.6‰)相对偏高;石油馏份中芳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受母质继承效应更为明显。因此,用芳烃碳同位值可以判识不同母质来源的石油。与海相有关的轻质(凝析)油的氢同位素值大于-15.0‰,而非海相轻质(凝析)油的δD值( δD为-21.0‰~-1.05‰)基本覆盖了海相轻质油的分布范围,从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和海水环境其氢同位素有明显变重趋势,表明氢同位素主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连续流动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标高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和δ18OSMOW分别为-3.4‰~-5.3‰和14.7‰~19.5‰,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介于原始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热液方解石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6.80×10-6~49.1×10-6),表现为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的"M"型,其Eu/Eu*变化范围为0.30~0.55,与硫化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根据热液方解石与蚀变围岩、远矿围岩及不同时代地层碳酸盐岩的C、O同位素组成和REE含量特征对比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多来源混合"特征,其中围岩碳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C和REE来源,地层中膏岩海相硫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S来源,而成矿流体中的水则主要为变质基底昆阳群等提供的变质水,并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淑文  李荣西  曾荣  李兴 《世界地质》2015,34(4):984-992
对马元铅锌矿白云石-硫化物型和重晶石-硫化物型矿石中的热液矿物白云石和重晶石的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白云石的δ~(13)CPDB为-2.51×10-3~0.93×10-3,δ18OSMOW为17.55×10~(-3)~23.24×10~(-3),说明成矿流体中碳、氧来源于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锶同位素组成(0.711 46)表明Sr来源以壳源锶为主,可能与富放射性锶的上覆碎屑岩或下伏基底变质火山岩有关;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δEu平均为1.415),表明白云石-硫化物型矿化流体具有盆地中循环热卤水特点。重晶石的硫同位素(平均为33×10~(-3))具有富重硫且分布均一的特点,暗示硫可能来源于富集重硫的单一海相硫酸盐;Sr同位素(0.709 18~0.709 71)特征表明其来源以海水锶为主,有少量壳源锶加入;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负Ce异常(δCe平均为0.255)和正Eu异常(δEu平均为1.43),表明重晶石--硫化物型矿化有关的流体可能是海水(或大气降水)与盆地循环热流体混合的结果。白云石--硫化物型矿石和重晶石-硫化物型矿石的沉淀可能是盆地中循环热卤水与海水(或大气降水)两种端元组分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想  徐倩  徐开喜  吴国学 《世界地质》2016,35(1):123-132
采用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方法,对漠河元宝山金矿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已发现矿体4条,矿化体3条,Au平均品位2.15×10~(-6);赋矿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漠河组;控矿构造为NEE向漠河推覆构造。磁场强度ΔT值一般在-30~20 nT,ΔΤ最大值为133.1 n T;视极化率最大值为23.58%,平均值为10.58%;视电阻率一般在500Ω·m以下,最高为1 200Ω·m,显示物探异常具低阻、高极化特征。漠河组地层金元素丰度值为8.06×10~(-9),标准离差为0.25,变化系数为0.912。黄铁矿δ~(34)S值为3.3×10~(-3)~5.3×10~(-3),极差为2.5×10~(-3),平均值为4.5×10~(-3),具有岩浆硫特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值为5.2×10~(-3)~9.6×10~(-3),δD值为-125×10~(-3)~-112×10~(-3),δ18O和δD变化范围较大,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根据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等综合信息,认为矿区西部小金沟(HS-8水系组合异常)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九曲金矿位于招远—平度成矿带内,地处胶东金矿集中区的西北部。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浅色细粒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分为四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体中含金石英脉发育含CO2三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包裹体(Ⅱ型)和纯CO2包裹体(Ⅲ型)3种类型。成矿流体具有由早阶段到晚阶段,温度从中高温(301℃~365℃)到中低温(200℃~256℃)逐渐降低,CO2从富到贫逐渐减少,整体上具有低盐度(3.53%~10.74%Na Cleqv)和低密度(0.55~0.96 g·cm-3)的特点,成矿压力为75~129 MPa,成矿深度为7.04~9.46 km,成分以CO2、H2O为主。δD=-51×10-3~-64.2×10-3,δ18O水=0.9×10-3~7.1×10-3。笔者认为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参与;δ34S变化范围为6.4×10-3~7.4×10-3,显示成矿物质为深源含矿岩浆,上涌过程中与赋矿围岩发生重熔。矿床属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辽宁朝阳东五家子金矿床成因类型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五家子金矿矿脉围岩主要是太古宙建平群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矿脉、围岩、脉岩及区域岩浆岩都具有负Eu异常(δEu为0.2~0.4) , LREE /HREE为3.4~11.6, (La /Yb) N为6.2~40.7, 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 配分曲线有右倾趋势, 说明在物质来源方面可能有一定的联系。矿石中黄铁矿和方铅矿δ34 S的变化范围为1.91 ×10-3 ~3.14 ×10-3 , 具有幔源硫的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投影点介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之间,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 后期混入大气降水, 成矿温度为144.6 ℃~ 183 ℃, 成矿压力为(41.8~46.0) ×106 Pa, 矿化深度为5.12~5.39 km, 属造山型金矿中的中浅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太平村钼矿床位于燕辽钼(铜)成矿带中段南部,马兰峪复背斜核部西段。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外接触带的变质岩及角砾岩中,深部主要表现为隐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的稀疏浸染状辉钼矿化,表明区内钼矿化与侵入岩系统有关。对矿区深部矿体中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其模式年龄为(162.5±2.5)~(165.7±2.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4.11±0.92)Ma,MSWD=0.82,等时线年龄为(164.4±3.9)Ma,MSWD=1.7,表明太平村钼矿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辉钼矿中Re含量为18.79×10~(-6)~66.65×10~(-6),平均41.86×10~(-6),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与同属燕辽钼(铜)成矿带的辽宁肖家营子钼矿床、冀东唐杖子金(钼)矿床、峪耳崖金矿床及下营房金矿床辉钼矿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基本一致,同属燕辽钼(铜)成矿带第三期构造-岩浆岩-成矿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对大安河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进一步厘定该矿床成矿经历了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磁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等5 个阶段,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选取典型的三阶段流体包裹体,测得各阶段的成矿温度和盐度分别为: 石榴石--透辉石阶段均一温度177℃~ 600℃,盐度7%~ 12. 2%; 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147℃~ 455℃,盐度1%~ 5%; 石英--方解石阶段均一温度130℃~ 247℃,盐度0. 5%~ 3%。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H2O 以及少量CH4。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 - CDT 为- 2. 9 × 10 - 3~ - 0. 6 × 10 - 3,其组成接近零值,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幔。矿石中硫化物206 Pb /204 Pb = 18. 099 ~ 18. 508,207Pb /204 Pb = 15. 532 ~ 15. 578,208 Pb /204Pb = 38. 071 ~ 38. 176,反映出成矿物质来源的多元性,为壳幔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7.
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的黄松群进行其物源区特点、古风化条件和构造背景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套变质碎屑岩源岩为泥砂质沉积岩,源区母岩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风化作用相关指数CIA、CIW及PIA,由杨木组到阎王殿组逐渐增高,而ICV值则呈递减趋势,体现了风化作用由弱到强,成分成熟度逐渐升高的特点。主量元素特征值SiO_2=69.95%、TiO_2=0.58%、TFe_2O_3+MgO=5.34%、Al_2O_3/SiO_2=0.21,微量元素特征值La=37.54×10~(-6)、Ce=72.83×10~(-6)、δEu=0.60、ΣREE=182.29×10~(-6)。REE配分模式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类似,并且在不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绝大多数样品投影点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松群碎屑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七宝山金铜多金属矿区的钓鱼台硫铁矿床、金线头金铜矿床以及七宝山铅锌矿床,其矿化类型分别为似层状浸染型、隐爆角砾岩型、裂控热液脉型,黄铁矿是三类矿化中最发育的金属硫化物矿物。通过对3个矿床黄铁矿产状,晶体形态,主、微量元素的nS与nFe实际原子个数比图解(nS/nFe=1.985~2.066)、δFe与δS特征图解(δFe/δS=±5%)、δFe/δS-As图解、(Fe+S)-As图解、Co/Ni特征图解(Co/Ni=1.2~11;Co/Ni=2~27;0.7~18)、Co-Ni-As特征图解以及微量元素相关性[Se-Sb(0.528)、Se-Zn(0.371)、Zn-Sb(0.642)、Pb-Te(0.463)]等研究,得知3个矿床黄铁矿均受岩浆热液的影响,其成矿物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表明3类矿化黄铁矿均为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有关的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以碳同位素值的波动变化与沉积环境、海平面升降及地层界面突变等地质事件相对应为理论依据,开展碳同位素地层研究,建立了各组值域划分标准,解决碳酸盐岩地层缺乏标准生物化石情况下,地层归属难确定的问题。指出奥陶系自下而上碳同位素曲线呈现稳定-上升-正漂移的过程。其中,下统蓬莱坝组—鹰山组δ~(13)C值范围为(-4.2~-0.2)×10~(-3),始终为负值;中统一间房组δ~(13)C值范围为(-0.4~0.6)×10~(-3),以分布在零值附近为特征;上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δ~(13)C值范围(0.7~3.1)×10~(-3),均为正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巴楚典型露头剖面与麦盖提斜坡井下奥陶系碳同位素地层与岩石地层对比研究,提出麦盖提斜坡中部及东部断洼区发育上奥陶统,除东部断裂带外,普遍残存下奥陶统顶部泥晶灰岩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