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建雄  吴业彪 《地震地质》1993,15(3):261-267
通过研究地震烈度的衰减、临近华县地区历次强震等烈度线形态的相似性以及秦岭东西构造带对地震动的阻挡,认为华县大地震南侧的四度线边界在襄阳~光山一带,即大致在北纬32°附近,其南侧出现一个无震感记录的地带,无震感地带以南才是岳阳地震的影响场区,它有自己的震中,震中烈度七度,向外烈度衰减有闭合的四度区边界,表明1556年发生的华县大地震与岳阳地震是同时发生的两个独立的地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地震地质野外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岳阳地震地质环境,湘江断裂带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岳阳地区在新构造差异运动部位、湘江断裂带构成的广兴洲—城陵矶地堑等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4.
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湖南1556年1月岳阳地震定为烈度7度、震级5.5级的地震。笔者对有关这次地震的资料作了新的考证,认为:《目录》中的岳阳地震不是一次独立地震,而是山陕大震影响所致。 《目录》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处,一是乾十一年《岳州府志》所记“城中房屋震塌,压死人畜甚多”。二是康熙《宁乡县志》所记“地震有声,西城垛倾”。  相似文献   

5.
1556年华县地震历史记载是中国历史记载最为丰富的地震之一,本文从这些历史地震记载中提取研究了对地震科学的价值,包括:(1)从“地旋运”记载启迪在大震前人感地旋可作为临震预警的指标;(2)从历史地震记载中综合得出大震前地震动由小到大的时间;(3)大震前旱震关系的中期前兆;(4)大震前汾河地堑中的中强地震活跃;(5)渭河盆地地震发生时间的600年周期;(6)历史地震发生时间的“三性法”分布指征;(7)华县大地震指征的烈度区划观点的验证,华县大地震揭示的烈度不对称性等。以及对秦可大《地震记》的科学意义及历史地位做了肯定性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1556年华县地震"震亡83万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读史方舆纪要》和新发现的《全陕政要略》所载在册人口资料作为1556年华县地震前的人口基数,依据史书记载或作者推定的州县人口死亡比例,计算出地震烈度为Ⅷ、Ⅸ、Ⅹ、Ⅺ度各州县的地震死亡人数,其总和约53万,比《明世宗实录》所记“八十三万有奇”少约30万。通过对该条史料用词的分析,认为《明世宗实录》所记应是灾区地震前后在册人口数的减少数。其中,除直接震亡者外,还应包括因地震而导致的伤、残、病、饿、冻死者,震后次年因瘟疫而死者,以及下落不明者(含全家逃亡在外未归者)等3类人口。  相似文献   

7.
1585年安徽巢县南5级地震,各版本地震目录中给出的地震参数不尽一致。文中对该次地震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考证,进一步核实了该次地震的参数。通过对该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在隐伏区的浅层地震勘探与钻探验证等工作,探讨了1585年巢县南地震的构造背景,认为早、中更新世活动的严家桥-枫沙湖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东部中等和弱地震活动区发震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围绕建立一个地震核查数据库的主题,论述了地震核查数据库的设计思路,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9.
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从本文提供的一个古地震剖面分析,华山山前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可能发生过四次大地震,其重复间隔约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10.
1631年(清崇祯4年)湖南常德附近发生63/4级地震,此次地震为有史以来华中地区所记载的最大地震,震后余震连绵不断,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1631年11月1日在常德地震的东南方宁乡附近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本文称为宁乡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将此认定为常德大地震的余震.  相似文献   

11.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to the disasters triggered by giant earthquakes is not only crucial to effectively evalu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existing earthquake magnitude, but also supporting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The great historical earthquake with estimated magnitude of M8.5 in Huaxian County on the 23rd January 1556, which caused a death toll of more than 830 000, is the most serious earthquake on the global record.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hazards of this earthquake has been limited to areas along the causative Huashan piedmont fault(HSPF) and within the Weihe Basin. In this paper, we made a study on earthquake triggered landslides of the 1556 event alo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HSPF.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of Google Earth for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interpretation, we obtained two dense loess landslides areas generated by the 1556 earthquake, which are located at the east end and west end of the HSPF. The number of the interpreted landslides is 1 515 in the west area(WA), which is near to the macro-epicentre, and 2 049 in the east area(EA),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slide volume and area, we get the estimated landslide volume of 2.85~6.40km3 of WA and EA, which is equivalent or bigger than the value of ~2.8km3 caus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of MW7.9 on 12th May 2008. These earthquake triggered landslides are the main cause for the death of inhabitants living in houses or loess house caves located outside of the basin, such as Weinan, Lintong, Lantian(affected by WA) and Lingbao(affected by EA). Our results can help deeply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seismic disaster of the 1556 Huaxian earthquake to the south of Weihe Basin, and als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isoseismal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元代前的地震史料存载情况和据此资料编辑的强震目录(M≥4 3/4)做了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1631年湖南省常德地震的再考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31年(明崇祯4年)在常德附近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前人对该地震作过探讨研究,曾给出了4个等震线图和震中定位。文中在重新查阅历史记载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该地震的等震线,其极震区的烈度为Ⅸ度,相对应的震级为级。以该地震内圈等震线的几何中心为震中,根据梅世蓉-萨瓦连斯基有关震中烈度、震级和震源深度之间的统计关系,以及谢毓寿的统计结果,得到的震源深度为15~18km。最后文中还讨论了历史资料考证、判别的问题和不同地基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在中国西北的汉藏交界地区(现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的严重震害。经过对这次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卓尼和迭部三县交界的光盖山—迭山山区,发震时间很可能为唐会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843年1月31日或27日),震级可达7~71/2级,震中烈度达Ⅸ~Ⅹ度。在这次地震破坏区附近发育了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和迭部-白龙江断裂等3条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左旋走滑特征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根据近年来对上述断裂的最新考察结果和对该区现今小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应与其中的光盖山-迭山断裂西段的最新构造活动有关,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为中国大陆近10多年来7级以上大震主体活动区——巴颜喀拉块体北部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东段的重要分支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湖南省棋梓桥万罗山定向爆破观测资料,使用迭代法对棋梓桥至酃县剖面进行了二维构造反演,得到4层地壳结构模型:界面1埋深1.8—4km,v<6.0km/s;界面2埋深10.5—15km,6.0km/s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上半年全世界共发生MS≥6地震36次。全世界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总计为9794人,伤15173人;经济损失为5.3亿~8.1亿美元。1998年上半年全世界地震活动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同,但灾情较重于去年同期。主要灾害地震发生在阿富汗、土耳其、玻利维亚和中国张北-尚义地区。在南极海域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十年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德明  孙文斌 《地震》1993,(6):61-64
本文研究了东北深震区深震活动的时序特征,发现深源地震活动具有较清晰的平静一活动轮回,并且在深震活动之后,黑龙江省的浅源地震活动相对增强。根据历史地震活动特征与近期小分布特点。作者给出了未来十年时间内,浅源中强震发生的二条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18.
对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黄土滑坡分布及活动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 :在 138年地震中遭破坏的东汉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应在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附近 ;陇西郡治狄道县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城。由此确定 138年地震的极震区位置大致在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的湟水、黄河交汇地带。该区也是黄土滑坡密集分布区 ,其中的大型滑坡应为地震滑坡。在构造上该区位于拉脊山北缘弧形逆冲断裂带的前缘。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部分地段为全新世活动 ,其向NE方向的逆冲推覆致使古近系泥岩和早更新世砾岩等发生了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石油勘探资料也证实拉脊山北缘弧形构造带前缘在深部存在隐伏的挤压逆冲断褶带。由此推断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的发生很可能与该逆断裂 -褶皱带的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本文主要介绍了沿临洮-宕昌断裂带一线因地震产生的滑坡、崩塌等地震灾害特征和农居震害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震害特点及其成因,最后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