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2):20-22
惊人的大冰块 1975年7月25日晚6至7时,内蒙林西县十二吐公社遭到一次强冰雹袭击。26日晨,社员们向防雹试验点报告说:“昨天夜晚检查灾情时,发现一个大得惊人的雹块,现在尚未化完,请你们赶快来看。”试验点的同志们立即带了测量仪器和照相机,前往现场查看。 大冰块位于干河沟中。其形状大体为直角梯形(见照片),根据测量,最长的边59.4厘米,高39.6厘米,厚14.9厘米,重约30公斤。解剖以后,看到水平分层结构,共分为三层,层与层的界线笔直而且分明,一面是透明层,内含较多的玉米粒大小的气泡,另一面和中间的一层不透明,内含大量小米粒大小的气泡。三层内均可见到个别的沙粒,在中间层内,有  相似文献   

2.
魏新尧 《气象》1983,9(7):26-26
1983年4月11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我国江苏省无锡市上空坠落了一个大冰块,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公众的注目。 我们四人一行于15日抵达无锡,会同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前,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认为出现大冰块坠落的原因有五种可能:(1)人为的; (2)龙卷带来的;(3)飞机结冰脱落的;(4)大冰雹;(5)陨冰。因此,不仅需要逐项调查研究,而且有必要进行一些人工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3.
张海峰 《气象》1984,10(1):26-26
1983年3月3日,河南省林县南部的临淇一带发生了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气现象——雪天响雷下冰雹。该日16时30分左右,一块浓黑的云团自西北方向涌来,降过一阵大雨点子后,竟电闪雷鸣,下了一阵黄豆粒大小的冰雹。雷声持续了十几分钟,继而天空飘下了纷纷的大雪团。距临淇30多公里的县  相似文献   

4.
《贵州气象》1994,18(5):40-45
(续前)5月10日,新疆农一师阿拉尔中学娱乐室内,一发早先落进地下的炮弹,被响雷引爆,将水泥地面炸出直径30多厘米、深50厘米的大坑,飞起的弹壳把天棚击坏,室内7人幸未受伤.公安人员现场察看确认,这是一发防雹哑弹,修建娱乐室时未发现这一隐患。(6月21日新民晚报)6月3日17时30分,广西南宁市友谊公司衡阳东路家电仓库因雷击引起特大火灾,烧毁602台彩电等电器,损失2刚万元。(7月8日中国气象报)7月23日17时许,大雨瓢泼,一声雷将南昌大桥附近的高压电线击断,电线正好掉在一女子腿上,顿时出现一团火球.待火熄灭,女子命归黄…  相似文献   

5.
许焕斌 《气象》1982,8(4):20-21
1975年7月25日,在辽宁省林西县降雹过程后发现的大冰块,重约30公斤,体积达34公升,呈梯形,且具有水平分层结构。经过气象专业人员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排除了其他非气象成因,认为是一种天气现象。这种罕见的天气现象,常常超出已有的学术观念,因而对它们的深入研究会有利于加深对大气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6.
1988年4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值大夜班,3时接班时,天空晴朗无云,湿度中常,微风.20时-3时夜间晴,温度计指示总趋势下降,地面温度为-0.7℃,最低为-2.7℃.而02时记录干球温度为5.7℃,地面0厘米温度为17.8℃(读数),5厘米温度为6.6℃.一般来说,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温度变化规律是,地面温度低于干球温度,且数值上约低6.0℃左右.这时地面0厘米比干球温度高这么多,记录显然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固阳上空出现奇异光现象1996年11月6日15时20分左右,在固阳天顶稍偏西方向出现了一个内紫外红弓背对着太阳的彩色半圆环,与太阳夹角约30°左右。当时天空满布密卷云。按照冰晶对光线的折、反射原理出现这一现象应当是晕,但不论是22°晕和46°晕,其颜...  相似文献   

8.
麦糠覆盖保墒的作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小麦播种后,在麦田上或等到小麦出苗后,在麦田或麦行间覆盖麦糠或铡碎成3-5厘米麦草及其它植物废弃物,直到小麦收获时为止。二是在小麦收获后、及时耕地灭茬的夏休地上,每亩用400-500公斤干麦糠或铡碎麦草(3-5厘米长)均匀覆盖在地面上,待麦播前7-10天深翻入地内,用这种方法保蓄夏季雨水。这里所说的麦糠覆盖保墒法指的是后一种方式。一、覆盖保墒效果夏闲地经麦糠覆盖后,由于减少了蒸发,大大保蓄了农田土壤水分。据我所1986-1987年在永寿观测覆盖保墒的效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1977年8月1日17时-2日08时,在内蒙乌审旗降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最大降水量达1400mm.在短时间内产生这样大的降水,它的触发系统是什么,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 在进行暴雨成因分析时,发现在降水时(8月1日20时)有一高空锋面位于雨区北侧一百公里左右(500毫巴上的锋面在39.5°N附近).锋面成WNW-ESE走向,坡度约1/(90)(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土壤热通量是农田表面热量平衡要素之一。春季,热流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土壤耕作层温度变化。在我国,农田热通量一般采用“规范法”,用地温资料进行计算。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农田热通量已采用直接测量法——热流板法。我们于1981—1982年春,在河北省栾城县良种场麦田,用澳大利亚生产的CN-3型热流板测量了麦田与裸地热流量的变化,并用“规范法”和“振幅法”计算出麦田和裸地土壤表面热流。一,试验布置试验地设在河北省栾城县良种场小麦田内,土壤属灰黄土,耕作层(0—20厘米),空隙度为48—50%。自小麦返青后,0—20厘米土层含水量在17—21%之间。1981年麦田热流板安装在地表下5  相似文献   

11.
庹文理 《气象》1977,3(4):16-16
在一般情况下(即不受低值系统影响时),我站(海拔325米)气压日变化表现为两高、两低(10时左右最高,22时左右次高;16时左右最低,4时左右次低)。就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而言,则表现为08时最高,14时次之,20时最低(以上均为北京时间,与本站平均太阳时约差一小时)。那么,在一日三次定时观测气压曲线上,就  相似文献   

12.
5月9日晚8时,四川省蒲江、邛崃遭受特大暴风雨和冰雹袭击。山洪爆发,河山猛涨,风力达8级以上,冰雹直径1.5厘米左右,许多大树被风刮倒  相似文献   

13.
李永治 《气象》1980,6(6):12-13
一、概述 1978年3月9日7—8时,我县受到一次强烈飑线的影响,出现雷雨和7—8级大风(阵风10级)。部分公社降雹,东部近海的覃巴公社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强冰雹,造成严重灾害。 3月9日7时前,湛江雷达站即观测到了飑线回波。以后又发现在廉江至茂名之间有超级单体,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自西北向东南移动。7时40分移入我县北部,8时前后影响覃巴公社。据推算,雹暴的移动速度每小时约90公里左右。冰雹带在我县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覃巴公社雹害最重,降雹持续时间约15分钟。每平方米约有50—70颗冰雹,地面积雹厚度5寸多。冰雹直径不一,一般为70—80毫米,大的有150—300毫米,个别的更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林西雹暴中发现的30公斤大冰块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巨淞”的形成机制,澄清了数十年来某些雹暴中发现的反常大冰块被误认为大冰雹的事例,并为今后区别大冰雹和“巨淞”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林西雹暴中发现的30公斤大冰块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巨淞”的形成机制,澄清了数十年来某些雹暴中发现的反常大冰块被误认为大冰雹的事例,并为今后区别大冰雹和“巨淞”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寿绍文 《气象》1982,8(12):6-7
1960年7月4日河北省境内发生了一条由南向北推移的飑线。当日14时31分飑线经过石家庄,16时08分经保定,18时40分左右到北京,22时50分过承德(图1)。 这条飑线长约一百多公里,移动路程约五百多公里,移速平均约为56公里/小时。飑线上地面风力较强,最大瞬时风速一般都在18米/秒以上,大风一般持续15分钟左右。当日飑线经过北京前,北京为微弱的南风,飑线经过时风力突然增强,但风向基本上没  相似文献   

17.
1989年秋季,庆阳地区冬小麦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发病较重的有159.59万亩,占麦田面积的51.3%。其中中南部发生的白粉病和锈病面积约114.83万亩,占发病面积的72%;北部发生的叶条蝉和蚜虫面积约44.76万亩,占发病面积的28%。对其防治的好坏将左右我区粮食产量,为此引起了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  相似文献   

18.
林之光  葛其方 《气象》1986,12(9):18-21
一、山区日照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气象台站大多位于山谷盆地之中。由于地形的遮蔽,山区台站日照时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小现象,有些地区还十分严重。例如,1981年11月中旬在云南怒江河谷考察时,发现太阳照到江面平均要到地方时09时左右,最狭地段要到9时半到10时半以后,而照到山脉顶部大约在6时30分。也就是说,山区台站的日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处的地形位置。这样,山区气象台站的日照时数资料的代表性就比较差,缺乏比较性,从而也影响到气候图上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 日照百分率同样存在问题。世界气象组织1966年出版的《国际气象词典》在“可能日照百分率”这一条目中给出了两种定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秧田雹坑分析雹谱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5月1日,自安徽省来安县经江苏省六合、邗江、泰县等地直至黄海边缘发生了一次超单体降雹过程,使所经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四日后,我们对受灾较重的六合县泉水公社作了实地调查,发现秧田中由于冰雹的降落而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雹坑。降雹前秧田土面很平整,秧苗也刚刚出土,很稀疏,田中水深1厘米左右,因而冰雹所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乌鲁木齐1961-2008年地温和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浅层地温(0厘米和40厘米)的逐月变化与大陆气温一致,而80厘米和160厘米,则与海温一致,320厘米地温表现为准半年的变化特征。各层年均地温有较一致的年变化,1990年至今,均处在高值期。40厘米和80厘米的年均地温呈下降趋势,而160厘米和320厘米为上升趋势。各层地温在冬季,均呈显著的升温趋势。各层冬季地温均在2000后发生了由低到高的气候突变。相关分析发现,320厘米前一年12月的地温与次年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可达0.38。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前一年秋季8月和9月,160厘米与320厘米地温的梯度与降水有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可以作为夏季降水长期预测的一个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