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87年5月5日至9日,甘肃省气象学会和省气象局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干旱气象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气象学家、农学家以及省内、外从事干旱半干旱科研、教学、业务的科技人员和专业干部共72人。 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干旱气象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共收到论文31篇,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旱涝形势及成因分析 研究表明,华北和长江流域干旱,不仅和北半球副热带流型有关,且受到热带洋面状况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2):135-135
<正>干旱的分类有很强的学科性质,根据不同学科对干旱的理解,干旱可分为四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气象干旱指某时段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帕尔默气象干旱研究方法介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六十年代中期,W.C.帕尔默(Palmer)对美国中西部地区多年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当前情况气候上适应的降水”即CAFEC(Climaticaly Appropriate for Existing Condition)降水的概念,从而推导出一套分析计算干旱严重程度的完整方法。实际降水与CAFEC降水的差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天气中水分因素与正常情况时的偏差大小,当对这一偏差加以适当地限制时,就得到了可以进行时空对比的干旱严重程度指标。帕尔默方法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是美国海洋大气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基于中国606个地面台站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统计分析了中国全国及十大江河流域近6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年来,从整体来看,中国干旱面积呈现出弱的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几个中心分别位于北方的辽河流域西部、黄河流域东部、海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东南部等地,最长持续时间可达4个月以上;北方江河流域干旱面积一般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干旱面积出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连续数年出现大范围干旱,南方大多数江河流域干旱面积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只有西南诸河流域有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原气象》2017,(4)
根据云南降水和蒸发的气候特征,剔除区域内降水多、蒸发小的站点,用剩余101个站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区域极端气象干旱标准。分析表明,云南气温与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用气温作为蒸发变化的表征量。进而提出了用修正的降水气温均一化指数I_S作为云南气象干旱指数。利用滑动3个月的I_S指数序列和I_S累加强度作为指标,检测出云南1961-2012年的十次极端气象干旱事件为1962/1963年、1968/1969年、1978/1979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92年、2003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的干旱过程。对这10次干旱过程分析及其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表明,将这10次干旱过程作为云南极端气象干旱事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慕彩芸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4,8(1):6-10
应用Z指数方法和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基本原理的优点,选取哈密地区6个代表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南、北两个区域建立区域修正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确定了区域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以计算得到的干旱指数与历史旱情记录进行对比验证,并与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干旱指数对干旱的反应符合历史实际,较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更适合当地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哈密地区修正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与旱情的关系及干旱发生的特征作了更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40年间,我国气象科学研究在大气探测、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东亚季风和热带大气动力学、中尺度气象学、气候和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新疆气象干旱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降水距平<-40%、<-20%作为大旱、干旱指标,研究了新疆气象干旱发生的统计规律:冬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大,夏秋季小,南疆大于北疆;南疆冬、春季及北疆冬季干旱年际持续性强,北疆春、夏季及南疆夏季年际持续性弱;冬春连旱出现频率较高,春夏、夏秋季连早出现频率少。 相似文献
14.
16.
18.
19.
我国城市气象服务的若干进展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中尺度气象监测和特种观测、数值预报模式引进和产品释用研究及城市环境气象研究、预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城市气象服务发展中应解决的城市气象服务定位、工程和产业、数据库、数值模式应用研究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