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证了测量船建造工程各个技术环节对测量系统工作效益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测量船总体设计和测量系统装船工程的实施效果对测量系统技术性能的巨大影响。通过对比近期测量船建造工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能够适应当代海洋测量飞速发展要求的测量船建造保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阮锐  屈同申 《海洋测绘》2005,25(5):71-74
阐述中大型测量调查船配置电视监视系统的特别意义和用途,根据实际组建电视监视系统的经验,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难点及技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测量船声学换能器透声板表面腐蚀问题,分析了发生原因和防腐措施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兼顾防腐、透声和化学兼容等性能的技术路线,对选择的三种涂料进行声学测试,确定采用在防海生物性能、透声性能和材料间结合性能等方面达到适用的技术方法和涂料。  相似文献   

4.
《海洋测绘》2008,28(5):34-34
由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二艘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日前圆满完成海上设备精度鉴定,将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海上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三分量海洋环境地磁场测量中的排除船磁干扰的问题,通过对包含船磁干扰的地磁场解算数学模型的研究,发现在模型参数不完全已知的情况下,从磁场测量数据中分离三分量地磁场具有理论可行性。应用该理论建立了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对传统解算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实验室验证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由于算法不需要测量全部地磁场解算的数学模型参数,因此应用该算法进行三分量海洋地磁场测量的工程实践难度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在浮泥层港口对适航水深进行测量的新技术,并介绍新研制成功的测量系统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其技术的新颖性在于两方面:1.用声学方法来进行高速测量密度;2.大功率、大扭矩,并每分钟启、停、升、降数十次的电动智能绞车技术。上述两方面的突破使得在浮泥层中进行快速动态连续的适航水深测量成为可能,文章最后介绍了新技术在蛇口港现场测量的成果。 本文提出的声学密度高速检测技术对于河口演变、航道整治中泥沙运动监测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树青 《海洋工程》2011,29(3):128-131
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法、合拢工艺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这些工艺方法的不足.在综合各建造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平地造船”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建造工艺.该工艺是以总起重量达2万吨的世界第一桥式起重机一“泰山”为核心,平台采用巨型分段建造和舾装,最后利用2万吨起重机整体合拢完成的工艺.该工艺真正实现了平地造船的思想,实践证明,该起重机的投入使用,使得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工艺得到革新,对整个海洋工程领域将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单一移动天线的GPSRTK测试试验,分析了GPSRTK的测试结果。试验表明在一般海况下单一移动天线的GPSRTK是监测测量船实时升沉的又一种有效手段,对提高海上测深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软基快速建造码头的方法与技术。在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埋藏深厚、承载力与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的软弱地基上,采用软基快速筑堤方法和鲎式硬壳堤坝技术,22 d时间完成码头建造,投入使用1 a多时间,一直未出现裂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测量船的设计论证过程中,针对调查测量设备信息综合处理和任务指挥控制的需求,基于对调查测量船典型装备配置及能力的分析,提出了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的调查测量信息系统,设计了由数据采集分发平台、声学同步控制模块和数据远程通信模块组成的系统硬件部分,实现了调查测量信息的集中采集、实时分发、远程传输,以及调查测量作业的同步控制,有效保证了调查测量船装备布局的统一性和科学性,为海上同步高效作业能力的生成提供了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11.
海底沉积物物理特性参数的研究对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工程建设、海地测绘、海洋灾害预报、海底历史研究、航运国防等具有重要意义.它可由对出海采样的样品直接进行土工实验获取,或者经测量得到的声学特性参数表征.目前海底沉积物探测主要以声学测量为主,通过接收透射、反射、折射的声波后提取出声学特性而成,包括压缩波速、切变波速(液体不存在)、声波阻抗、声衰减.针对传统的走时法由于人工读取起跳点造成声速的精确度不高这一特点,引出小波分析方法读取起跳点,应用小波分解原始信号得到的细节信号的模极大值连线来确定原始信号的畸变点,从而确定为接收声信号的起跳点以计算声速.  相似文献   

12.
水体悬沙浓度是水利、环境、河口海岸与海洋相关研究领域最为基础的数据需求之一。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悬沙浓度连续测量技术在悬沙浓度测量领域表现出高时空分辨率、长期数据采集的成本和风险均较低的突出优点。本文综述了光学、声学、音叉谐振、压差和放射性射线衰减等原理用于悬沙浓度连续测量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探讨了各技术方法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后向散射原理是低成本、小型化和高时频测量悬沙浓度的最优技术路线, 需着力于开展量程扩增和粒径敏感度削弱研究; 2) 低不确定度悬沙浓度垂向剖面观测的实现依赖于超声后向散射原理技术路线的发展; 3) 音叉谐振原理技术路线尤为契合高含沙水流和浮泥工况下的超高量程应用场景; 4) 多技术路线传感器融合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替代正向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水探测量与海底面状况探测是海洋调查中最基础性项目之一,声学技术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近二三十年来回声测深与海底面状况声探测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发展,新方法新设备不断出现。单波束测深仪与传统侧扫声纳技术在精度、分辨率与海底声学图象质量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测深/海底成象一体化侧扫声纳系统的开发,使海底条带状探测填图成为现实。合成孔径声纳等技术在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有了较大提高。本文在对各项技术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较全面反映新的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发展作展望。  相似文献   

15.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着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动态变化,控制着珊瑚礁地貌结构和形态。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受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温度异常、海平面变化和风暴等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面临日益加剧的人类开发活动的威胁。现代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研究对认识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相互作用和响应机制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国际上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利用Matlab软件对两类典型海洋噪声的时-频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斑海豹听阈和发声频域特性,分析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打桩及船舶噪声的主要能量分布频段(0~4.0 kHz)与斑海豹听阈敏感频段(0.1~ 100.0 kHz)及发声频段(0.4 ~ 1.5 kHz)相重叠;水下打桩噪声所产生的强噪声声源级(206 dB)会高于斑海豹可忍受的最高声源级(190 dB).由此推断,两类噪声会对斑海豹的生境产生严重干扰,轻者可能导致斑海豹的习性改变及感知和交流能力减弱,重者则会造成斑海豹的听阈丧失.本研究为斑海豹的声学保护提供声学参数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海洋测量技术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重点介绍测量技术装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和信息管理,以及测量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情况,并对这一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GPS测量直接获得点位的精确三维坐标,通过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站心极坐标系等一系列转换,再加入大气折光差改正和垂线偏差改正,就可以快速获得设备标校所需的精确基准。与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分别计算设备标校基准相比,不仅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还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海洋监测平台,具有大航程、长时序、高隐蔽性、低成本及通用性强的特点,是用于水下移动目标探测、海洋水文环境精细化测量的优势平台,在海洋勘测与探测、国家海洋安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详细梳理了基于水下滑翔机平台的海洋声学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现状,展望了推动海洋声学探测未来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底质测量方式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海底底质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体系,从梳理海底底质测量现状、方式和特点、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海底底质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建设策略,为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底质测量数据处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前瞻性、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研究现场采样、声学测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