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意见》下发后,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书记舒庆指示,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关于支持国土资源部门推进"五个国土"建设更好地保障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为"五个国土"建设落地生根创造良好条件。以建设"改革国土"提供动力。我们将加强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人口转移进度、放大土地流转效益等进行系统研究,抓紧与"生态搬迁""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对接,在引导和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多形式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及收  相似文献   

2.
正结合三门峡实际,我局运用"五个国土"建设思路和方法,提出破解发展瓶颈的办法和措施,推进"五个国土"建设在三门峡落地生根。推进改革国土建设,拓宽工作格局。一是实现国土资源从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管理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二是争取在闲置土地处置、补充耕地、土地整理项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不动产登记以及卫片执法监察上出成果。三  相似文献   

3.
正厅党组《意见》印发后,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市委书记乔新江指示:推进"五个国土"建设意义重大,请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及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共同抓好落实,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为此,我局坚持从"四个明白"入手,奋力推进"五个国土"建设。提高认识,将"五个国土"的重要意义学明白。省厅党组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当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进"五个国土"建设总体思路。我们必  相似文献   

4.
正从5月份省厅党组提出推进"五个国土"建设以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积极行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五个国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应该看到,全省整体推进的力度、进度不够平衡,个别单位还处在观望状态,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效果不很明显,工作思路也不清晰,不知道如何下手,尚处在茫然之中。"五个国土"建设是厅党组着眼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眼提高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水平,着眼增强服务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针对性很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国土资源局作为土地、矿产管理的主管部门,积极打造"生态国土、和谐国土、文明国土、法治国土"建设,并把"法治国土"建设列入其中,彰显了依法管理国土资源的理念,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合拍。对此,笔者要为他们点个赞。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这次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日前,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度解读,并畅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土资源保障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国土建设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两学一做"与"五个国土"建设,表象上,互不关联;深入分析,则互为动力,相得益彰。我局经过认真研究,将两项活动有机融合,以"两学一做"促进"五个国土"建设,以"五个国土"建设充实"两学一做"。开展"两学一做",提高认知能力,推进"改革国土"建设。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南阳国土资源系统所有部门、人员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创新方法,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将指标分配与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征地率、  相似文献   

8.
开展"多规合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统一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的空间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协调各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实施严格的空间管控。最后,以常州市新北区为试验区,分析各规划的差异并落实重点项目,引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9.
正厅党组下发《意见》后,我局多次组织学习研讨,提出坚持"五个着力"助推"五个国土"建设的工作思路。着力理念创新,促进"改革国土"建设。过去,由于地方党委、政府、国土部门、社会各界没有真正形成共识,以致相互埋怨、指责,甚至相互不予全力支持、配合,形不成守红线、保发展的共识和合力。为此,我们转变工作理念,摒弃过去那种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错误理念,通过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大家用地大家管"的共同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土地,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国土部门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土管理基础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保障国土、保护国土、活力国土、和谐国土"是蓝山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的工作目标。为确保明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好成绩,蓝山县国土资源局以该县"五大会战"、"十件好事、实事"的实施为中心,全力推进"四个国土"建设,认真研究、梳理当前工作,提前策划、谋划明年重点工作。保障国土——全力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国土资源局作为土地、矿产管理的主管部门,积极打造"生态国土、和谐国土、文明国土、法治国土"建设,并把"法治国土"建设列入其中,彰显了依法管理国土资源的理念,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合拍。对此,笔者要为他们点个赞。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5日,宁陵县委、县政府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对部分乡镇管辖区内土地违法频发的乡村干部和对土地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国土住建部门的有关干部大胆"亮剑",10多名乡村干部和住建、国土等部门的相关同志分别受到降职、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今年以来,宁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切实履行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的专题会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各项规定的同时,在建立健全村级土地协管员、信访信息员、土地监督员的基础上,全市全面推行"分级负责,层层监管"的执法新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国土资源管理,变国土部门一家管为大家管,扭转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被动局面,是当前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在推进"五个国土"建设中,"模范国土"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转作风、做表率、树形象,尤其是对展示国土部门形象的行政服务窗口来说,更要争当"模范国土"的排头兵。自2012年以来,我省国土资源系统各级行政服务窗口持续开展"联创齐争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服务规范、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展现了国土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近日,为树立典型,鼓励先进,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对获得2015年度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十佳优质服务窗口""十佳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张家港市以"三抓"入手构建土地执法网络体系。一抓根本。国土、建设、农业等部门联合对违法用地、违章搭建、违规建设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责令停止施工、整改、拆除及复耕、复植等,确保每块地保护到位。二抓源头。纪检监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某村委会按照镇政府规划建新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被国土资源部门巡查发现。经查,该新型社区建设并未向国土部门申请报批。详细了解后得知,该社区建设占用的是本村的集体土地,村委会以租赁的方式占用了土地。随后,村委会与承建方签订了承建合同。  相似文献   

18.
<正>"以前总认为管好土地、保护耕地是国土部门的事,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保护好耕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是永城市一位乡镇  相似文献   

19.
王梅 《国土资源》2014,(2):44-44
正自2013年辽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批而未用自土地专项清理百日行动"后,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情况得到遏制,土地供应率大幅提高。为了进一步巩固清理工作成果,加大建设用地监管力度,辽宁国土管理部门以行政监管为主导,以职能部门为支撑,整合系统力量,采取信息监测、动态巡查、实地核查等手段,坚持"权责对应、批管并重、系统联动、平台整合"的原则,加快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置"批供用补查"于一体的建设用地全程动态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各项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担负着土地、矿产两大自然资源和土地市场和矿产权市场两大资产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重任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贯彻法律、法规的执法行政部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当前国土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