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使用WRF模式和MM5模式分别对吉林省全省50个地面观测站做了降水预报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检验分析和对比。全省区域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0-24h和24-48h的预报正确率为82.4%和81.1%,分别高出MM5模式6.1和7.4个百分点;WRF模式各级降水预报的TS评分均高于MM5模式,对于暴雨以上的降水预报,WRF模式0-24h和24-48h预报的TS评分为11.2%和14.5%,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两种模式的降水预报都存在着一定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其中大雨以上预报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均超过了45%,暴雨以上预报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均超过了70%。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各种数值模式要素预报在2012年6月第三届亚沙会(亚洲沙滩运动会)比赛期间表现如何,对2011年4—6月MM5,WRF—RUC和T639模式亚沙会比赛场地的海阳气象观测站24h降水量、10m日最大风速以及2m日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还包括了t70nline(天气在线)2m日最高最低温度预报,结果表明:(1)各模式晴雨预报基本都在70分左右。WRF-RUC模式一般性降水和小雨预报效果最好。对于中雨,各模式空、漏报均较多。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各模式均有一定的预报能力。WRF—RUC和T639模式均较好地预报出大雨和暴雨过程,MM5略差,但各模式均空报大暴雨过程。(2)4级以下的弱风T639模式预报准确率最高,MM5和WRF-RUC模式空报较多;对于4级以上风,MM5和WRY-RUC模式预报效果较好,T639模式漏报较多。结合最大风速预报误差看,MM5和WRF-RUC模式相差不多,预报效果最好,T639模式预报误差最大。(3)WRF。RUC模式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最高,t70nline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最高。各模式最高最低温度平均误差均为负值,即模式预报比实况均偏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递减平均法对2012—2013年陕西区域99站共731 d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进行误差订正,订正结果表明:该订正方法总体表现为正的订正效果,对08:00和20:00起报的定时温度、日最高温度以及08:00起报的日最低温度有明显的订正能力,在准确率偏低的预报时效内订正效果较好;对于48 h内逐3 h定时温度预报,在夜间的准确率高于白天,对应的"递减平均法"在白天的订正能力高于夜间;对于168 h内日最高(低)温度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准确率降低,但是"递减平均法"的误差订正能力增强;"递减平均法"对48 h内逐3 h定时温度和24 h内日最低温度的订正能力在准确率偏低的月份偏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EC模式对2017年沧州市14个国家基本站2m最高、最低温度的24、48、72h预报结果,采用预报准确率、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皮尔森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及订正。结果表明:EC模式对不同预报时效预报准确率,最高温度模式20时起报高于08时,最低温度08时起报高于20时;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模式预报准确率逐渐下降。预报准确率最高温度区域差异不明显,月际变化大;最低温度区域差异显著,月际变化不均。EC模式对沧州温度的预报误差主要由系统误差造成,温度预报绝大多数的大值误差出现在转折性天气阶段,当出现明显升温和高温时,最高温度预报偏低更明显,出现明显降温时,最低温度预报偏高。对2018年1-4月EC模式预报最高、最低温度进行系统和大误差订正检验,发现订正后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候概率统计和多时效平均的思路,对2018—2019年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高分辨率模式2 m温度产品在六盘水市的预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采用指标订正后的2020年度模式预报准确率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ECWMF高分辨率模式对六盘水市的温度预报误差随时效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各时效平均的最高温度年均预报误差和误差标准差要明显高于最低温度;对于六盘水而言,模式的温度预报在初夏(6月)可靠性最高,而在春季(3—4月)最低;通过采用预报误差最大占比对逐月多时效平均的模式最低温度预报进行订正,以及根据天气类型采用不用订正方式与订正指标对模式24 h最高温度预报进行订正,能够大幅提升全市未来5 d(120 h)综合最低温度和24 h内的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稳定在90%和70%以上;经过订正后,全市的2020年度平均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与实际相当,而24 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要高于实际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汛期国家精细化温度指导预报在河南区域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国家气象中心2008年6-8月下发的精细化温度指导预报在河南区域的绝对平均误差和分级预报准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24-96 h预报效果好于120-168 h;各月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均好于最高温度;7、8月份最高、最低温度预报效果好于6月;平原的预报效果好于山区.与河南省气象台温度指导预报结果对比发现:最高气温预报评分普遍比省台低6~13分.最低气温预报评分6月份的0-24 h和24-48 h比省台低2~3分,48-72 h比省台高2分以上;7月份预报评分均比省台高6分以上;8月份预报评分比省台低6分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客观统计方法,对2009—2012年新疆15个地州首府城市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5个站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高于最低温度,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克拉玛依、吐鲁番、和田、阿图什、喀什和哈密6个站24、48、72 h预报准确率都高于平均值。(3)温度预报夏秋季好于冬春季,其中最高温度预报夏季最好,冬季最差;最低温度预报秋季最好,春季最差。(4)2012年冬季,15个站预报员主观预报与中央台指导预报的最高最低温度SST平均值基本相同,正负技巧的站点数持平,但站点差异比较大。克拉玛依、阿图什温度预报准确率高于中央台指导预报,且正技巧较高;阿勒泰、阿克苏预报准确率低于中央台指导预报,且负技巧较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产品质量评估报告,从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技巧评分上对2013-2017年广西城镇天气预报质量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天气预报24-72h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24-72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24-72h晴雨预报和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明显提升,24-72h暴雨和暴雨以上预报准确率保持稳定。24h晴雨、最低温度预报技巧评分较高,24h最高温度、一般性降水预报技巧评分波动较大,暴雨以上预报技巧评分较低。  相似文献   

9.
6种数值模式在安徽区域天气预报中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昆  郝元甲  姚晨  邱学兴 《气象科学》2010,30(6):801-805
本文检验了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2月,Grapes、MM5、WRF、T213、JMA和Germany共6个模式对安徽区域72 h内降水量、风速和气温的预报。降水量TS评分显示,从小雨到大雨,JMA的参考价值较高,从大雨到大暴雨则是MM5和WRF比较好;Germany和T213的评分均处于中间水平,而Grapes评分最低。冬夏季各模式的预报较好,其他季节预报较差。风速,24 h JMA和T213的预报较好,48、72 h MM5和WRF的参考价值较高。气温,24、48 h MM5和WRF预报较好,而72 h则是MM5和T213好。Grapes对风速和气温的预报相对较差。上述检验结果不仅有助于预报员更好地利用数值模式制作天气预报,而且为数值天气预报的解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宁夏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检验了11类数值预报及其释用产品不同时效的准确率。统计发现:温度预报方面,宁夏气象台的释用产品中,排名靠前的,其准确率均优于中央台指导,最高温度尤其明显,中央台指导的最高温度准确率在11种参考产品中仅排7~9名;最好的宁夏最高温度释用产品,在48 h及以后,比宁夏预报员的准确率还要高,但宁夏预报员的最低温度准确率均略高于各类参考产品;降水预报方面,宁夏预报员的24—168 h晴雨和24—72 h一般性降水的准确率最高,中央台指导的晴雨准确率远高于其他参考产品,一般性降水准确率短期内WRF 9 km和中央台最优,中雨量级准确率则EC插值和T639插值有优势;所有参考产品的准确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变化幅度在10%~30%之间。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格点温度实况资料,采用“动态训练、择优选取”的基本原则,利用递减平均法(DAM)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RBFNN)对ECMWF细网格模式2019—2020年20时BTC未来24~216 h的0.05°×0.05°分辨率格点日最高、最低温度进行客观预报订正,并与中央台指导预报(NMC)和EC模式预报产品进行格点检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DAM和RBFNN订正后的24~216 h日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提高3.9%~7.8%,均为“正”技巧,对预报准确率偏低的月份预报时效订正效果更显著,且夏、秋季最高温度预报订正效果较好,冬季最低温度订正能力较强;(2)订正后的最高、最低温度预报产品除沙坡头区的最高温度预报和贺兰山的最低温度预报误差偏大外,其他区域的误差基本都<2℃,订正后的ECMWF细网格模式对强降温、寒潮天气的温度预报效果明显优于NMC和EC模式预报产品,对预报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汛期多模式对山东降水预报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数值预报模式在山东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为降水预报及模式物理参数方案选择和调整提供客观依据,对2010年汛期(6-9月)山东区域MM5、WRF-RUC(WRF快速循环同化系统)和T639模式24 h、48 h累积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晴雨、一般性降水和分量级降水TS评分及平均绝对误差、平均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从晴雨预报准确率来看,3种模式相差不大;一般性降水和小雨预报,MM5模式评分结果最差,T639模式预报效果最好;中雨以上量级,24 h降水T639模式预报效果最好,特别是24 h大暴雨评分T639模式达到了10.37 %,而48 h降水T639模式预报效果下降明显。无论24 h降水还是48 h降水,除9月WRF-RUC模式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外,6-8月T639模式平均绝对误差均为最低,WRF-RUC模式24 h和48 h降水各月平均误差均为负偏差;不同的降水预报检验方案和天气过程类型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ECMWF高分辨率模式2 m温度预报误差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谌彬  陈娴  张瑛  郑婧  马晓华  张雅斌  潘留杰 《气象》2019,45(6):831-842
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的综合订正技术,并对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24~168 h预报时效内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模式的2 m最高和最低温度进行偏差订正和误差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ECMWF模式在江西省的温度预报整体上比实况偏低,最高温度尤为明显,模式温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偏差,且偏差在不同预报时效是稳定的,订正ECMWF模式温度具有可行性。(2)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中较长的滑动订正周期对模式温度预报有更好的订正效果,采用滑动订正周期20 d是比较理想的。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具有持续的订正能力,但在季节过渡期间订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能进一步提高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的预报订正质量。(3)温度预报准确率表明,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综合订正技术较好地改善了站点温度的预报质量。经过订正后,模式最高温度24、48、72 h预报误差≤2℃的准确率分别从0.59、0.55、0.52提高到0.75、0.68、0.62,模式最低温度24、48、72 h预报准确率分别从0.84、0.83、0.82提高到0.89、0.87、0.85。订正后72 h最高和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都大于订正前模式24 h的准确率。总体而言,该综合订正技术较好地订正了模式误差,且误差在空间分布上较均匀。(4)对于高山站而言,经过订正后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与实况基本吻合。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的订正量在±1℃之内,与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后的偏差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有正的订正效果。该综合订正法已成功运用于江西省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业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6—2018年遵义国家气象站(57713)观测资料,分析晴天、阴雨、多云、雷雨等天气条件下的实况最高、最低温度与EC细网格850hPa 20时温度预报格点值的温差,统计出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温度高、低差值。结果表明:通过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与本地天气相结合,统计得出本地的温度变化的订正值,能够较为准确地制作24~120 h的最高、最低温度预报;预报初始值24~48 h温度误差相对较小,预报越正确,随着时效的增长,数值预报初始值准确率逐渐下降,误差增大,从而导致预报准确率也逐渐下降。从近3 a的业务应用效果来看,遵义本地化最高、最低温度预报成绩排名在全省前列,因此该模型的预报方法可明显的提高温度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吉林省381个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的观测数据,对ECMWF高分辨率模式的2 m最高、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吉林省的气温预报与实况存在一定偏差;从空间上看,自西向东气温预报准确率逐渐递减,预报误差逐渐增大;从时间上看,随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准确率逐渐下降.对ECMWF的气温预报进行高度差订正后,模式最高气温24 h、48 h、72 h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从52%、51%、50%提高至58%、56%、54%;最低气温准确率分别从58%、56%、54%提高至64%、62%、59%;定时气温准确率分别从63%、60%、58%,提高至67%、63%、61%.高度差订正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模式气温预报的准确率,减小了模式预报误差,提高了模式预报释用能力,订正后的气温预报TS评分得到明显的提高.该方法已应用在吉林省客观预报的订正算法中.  相似文献   

16.
两种初始场MM5模式预报效果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  侯瑞钦 《气象科技》2009,37(2):129-134
为了解本地MM5模式的预报性能,根据其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MM5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对于降水的分级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可用性逐渐降低,但整体来看基于NCEP初始场的预报均比T213初始场预报效果明显;在日极值温度预报中,最低温度效果优于最高温度,T213初始场的预报对日最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高,NCEP初始场的预报则在日最低温度预报中略胜一筹;对08:00相对湿度的预报,两者的预报效果基本相同,绝对误差都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央气象台自2017年10月—2018年9月20:00起报未来72 h 0.05 °×0.05 °分辨率格点日最高、最低温度指导预报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格点温度实况,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的newrbe函数,建立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温度预报模型,对2018年10月—2019年9月RBF预报产品进行格点检验评估,并与同期的EC模式预报产品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通过RBF模型订正后的24 h、48 h和72 h日最高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NMC)分别提高了7.21%、6.98%、5.48%和5.67%、4.46%、4.47%,均为正技巧,且春、夏、秋季预报订正效果要好于冬季;(2)分区域预报检验来看,除海源、同心、彭阳的最高温度预报和海源、惠农的最低温度预报误差偏较大外,其他区域的误差基本都小于2 ℃。特别是对强降温、霜冻天气的温度预报准确率高于NMC,对预报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ECMWF(简称EC)、天气在线、中央台指导预报3种数值模式格点资料插值到铜仁市碧江区本站上,对比该站2014年1—12月3种数值模式预报的24 h、48 h、72 h 2 m温度预报产品的准确率,并进行日最高(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的误差分析与订正。结果表明:订正前温度预报准确率最高的是天气在线,其次是指导预报,EC模式最低;且日最低温度预报比日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更高。订正后,高低温预报准确率提升较为明显的是相对误差较大的EC模式,说明EC模式预报的系统误差较大,但趋势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气象局《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铜川市气象台2014年5—10月31个乡镇(街道办)、10个旅游景点的预报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晴雨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较高,且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最高温度,24h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0℃,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相对偏低;晴雨和一般性降水、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南部耀州区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中部王益区、印台区较高,应加强北部宜君县温度订正预报。市级气象台和区县气象局预报能力各有优势,应加强市县天气会商,加强预报能力培训,总结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天气状况等对气象要素的影响规律,以逐步提高乡镇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东省内123个国家气象站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逐时观测地面温度对WRF模式08:00和20:00起报的2 m温度进行检验,评估了预报时效为72 h的逐时温度与日最低(高)温度的预报效果并初步分析了个别站点大值误差成因。结果表明:WRF模式08:00起报2 m温度的准确率要高于20:00起报,白天预报的效果优于夜晚;鲁西北和半岛地区的2 m预报温度的平均绝对误差总体低于鲁中和鲁南地区,全省大部分站点负误差比例高于正误差比例;WRF模式对于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效果优于日最低温度;模式地形高度误差造成泰山站2 m预报温度正误差较大,基于两种温度梯度方案对泰山站2 m温度进行订正,订正后的平均绝对误差总体下降,利用单一的温度梯度在有的预报时刻出现负的订正效果,利用随预报时刻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梯度在各预报时刻订正效果更为稳定;泰安站出现焚风时2 m预报温度有较大负误差,这主要是受WRF模式泰山站地形高度误差影响;WRF模式在微山湖区域土地类型与真实土地类型存在差异是薛城站夜间2 m温度负误差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