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淮阳梅山群的隶属及其地质构造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摘 要 结合 1∶5 万区调工作, 经过对安徽境内的梅山群和河南境内的杨山煤系的系统剖面
观察、 研究与对比, 认为梅山群相当于杨山煤系中上部(胡油坊组、 杨小庄组、 灰冲组)的东
延部分, 其时代归属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同时对梅山群的变质作用、 糜棱岩的形成期次、
“ 前寒武纪岩块” 等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北淮阳盆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子岭岩群代表了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北缘大别古岛弧弧前海盆的火山沉积建造,在加里东运动陆块对接过程中变形变质。石炭系梅山群具磨拉石建造特征。在华力西印支期陆内俯冲褶皱带的基础上,燕山期沿桐柏桐城断裂伸展北移,近东西向断陷盆地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景观。南侧大别山强烈隆升,铸就了现今大别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格局。中生代岩浆活动是区内重要铀源,具有成矿潜力的地质体是响洪甸正长岩体和北带粗面质火山碎屑岩 相似文献
3.
北淮阳地区变质构造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淮阳地区的变质构造地层由前人所划分的原卢镇关群、原佛子岭群、原梅山群、原信阳群和原商城群组成,分布于青山—磨子潭—晓天断裂构造混杂岩带以北,总体呈NW SE向展布,东、西两端被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侵位、破坏或被中生代火山岩覆盖,中部金寨—霍山一带出露... 相似文献
4.
北淮阳构造带的电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的地带,紧邻郯庐断裂带和大别山带,处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重要部位,该区的地质研究势必涉及若干大地构造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刘文灿等,1999;王道轩,1987;张廷秀,1987;等)对北淮阳构造带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工作偏重于地面地质调查。本次研究工作以近年完成的高精度电法剖面为主线,结合其它资料,解剖了北淮阳构造带的地质结构,取得的新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东段变质构造地层的古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被一重要的构造滑脱带所分隔的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通过对新厘定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分别进行沉积建造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而上部诸佛庵岩群形成于华北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意味着华北、扬子板块的古生代板块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应该位于诸佛庵岩群分布区域的南侧,而且板块俯冲-碰撞的极性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6.
7.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使本区广泛发育的以下古生界为主体的中、浅变质构造地层,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向NE逆冲(掩)于石炭系和中侏罗统之上,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逆冲(掩)断层带,其最小逆冲推覆距离平均为244km,形成时代介于J2—J3之间,其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碰撞挤压有关,是大别地块中生代向北仰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 对北淮阳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类型、构造环境、旋回、岩浆演化等作了分析阐述。区内岩浆岩可划分为两个旋回、两个系列四期岩浆活动, 其中Ⅰ1 、Ⅰ2两期属形成碰撞造山带, 在燕山期陆内挤压环境的“Ⅰ”型岩浆岩, Ⅰ3 期及Ⅱ旋回属相对稳定的拉张环境及陆内俯冲期由挤压向拉张环境转化形成的“A2 ”型岩浆岩。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淮阳凹陷中部的马畈杂岩体,属于加里东期侵入体(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为(462.7±1.4)Ma).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具有钙碱性I型特点,形成于破坏性板块边缘的火山岛弧环境,定位深度约10km.根据岩体的应变分析、面理节理测量、包裹体测温,结合围岩宏观微观构造综合研究得出,马畈岩体至少经历了两次明显构造变形和3个阶段的抬升才剥露于地表.岩体主期隆升发生在侏罗纪之前,早于南部大别地块的主期隆升时间(J3—K1),岩体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北淮阳自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从油气藏与铀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含烃流体与铀的伴生蚀变矿物的成因关系以及烃源岩生烃与铀成矿的时间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中生代含煤岩系铀矿(点)多分布在基岩剥蚀边界或小型断裂附近,且水平投影位于油气有利相带周缘;烃类流体组分及煤层气的中间产物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铁矿、方解石等与铀矿物具有密切伴生关系的矿物;中生代含煤岩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和排烃期总体早于铀矿主成矿期,烃类流体可能通过运移影响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总结大同煤田构造特征及二叠系太原组赋煤边界形成条件,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大同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二叠系赋煤边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大同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期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特征,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由东部逆冲断裂构造带,中部向斜-单斜构造带和西部隆起构造带组成,煤田内部断裂多为NW-NWW和NE-NEE向,前者形成时期早,规模普遍较大;不同构造期应力作用控制着二叠系煤层的赋存特征,印支早期NS向挤压作用,控制煤田东北部边界,燕山期控制煤田东缘、西缘和西南缘边界。 相似文献
14.
陆相煤系聚煤环境及聚煤特征——以青海祁连山和柴北缘含煤区侏罗系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祁连山和柴北缘含煤区侏罗系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总结了陆相地层的主要聚煤环境,即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湖聚煤环境,其中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及滨湖为陆相地层中最有利的聚煤环境。研究显示:曲流河的岸后沼泽为重要的聚煤环境,平面上煤层呈带状产出,垂向上往往形成较厚的煤层,且横向延伸较远;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洼地中发育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成带性好,具有沿湖岸线广泛分布的特点;滨湖聚煤环境中湖岸线延深较远,煤层在平面上呈带状展布,同时由于湖平面变化的多旋回性,在垂向上可形成多套碳质泥岩与煤层的互层。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煤系赋存规律和准确预测煤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对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生烃演化与构造-埋藏的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具有多期次的生、排烃过程:初次生烃过程具有区域一致性,主要发生在印支期中三叠世末期,但生烃量有限;主要生烃过程发生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现今进入生烃门限的深度在4 000 m左右。临清坳陷东部可以划分出中隆新隆、中坳新隆、中坳新坳等3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叠合单元,对于上古生界煤成气藏勘探而言,应在盆地叠合单元详细区划的基础上,重点在中坳新坳型叠合单元寻找那些主力二次生烃期较晚(古近纪末或新近纪—第四纪),且后期构造变动相对较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甘肃文县阳山矿区泡沫冲洗液和HJ-YS系列冲洗液的研制与应用。以42线ZK706孔和51线ZK3002、ZK3016、ZKN3084、ZK0204钻孔为例,首先介绍了泡沫冲洗液在孔壁失稳地层的应用效果;其次介绍了低固相植物胶HJ-YS系列冲洗液对破碎强烈、多溶洞、易漏失、水敏性强、采心困难的复杂地层所具有的良好的润滑减阻和护壁堵漏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以阳山金矿为核心的甘肃阳山整装勘查区是中国10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勘查区位于中央复合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南缘,该区构造-岩浆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以阳山、新关、关牛湾、塘坝等为主的金矿床,经过近20年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勘查区正处于找矿勘查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文章在系统梳理前期勘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并经野外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制约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基过于勘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复杂造山过程,需从全新角度认识勘查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的演化;基于野外勘查新发现的地质事实,进一步查明区内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厘定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及其对成矿产物的影响;从整装勘查区乃至区域成矿带巨量金聚集的角度,深化巨量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全面分析阳山整装勘查区内典型金矿床特点,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确立区内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类型;以区内复杂构造演化为脉络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提炼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面向找矿突破的总体目标,全面总结勘查区、矿田和矿床等不同层次的成矿规律,系统全面评价勘查区资源潜力和找矿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 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 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 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