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地质现象长期面临认知难题,即测井技术以地球物理为理论基础,却试图解决地质与工程问题.对于复杂地层,难免存在模型转换衔接的问题,造成测井评价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结构性矛盾,常使测井曲线与其内含的地质信息之间难以找到清晰准确的转换关系,导致绝大部分地质事件被测井信息以隐性方式或密码记录.长期以来,测井信息隐含的大量地质证据缺乏识别的理论基础,隐性测井地质信息的识别已成为测井地质学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某些特殊测井响应或可识别的边界为切入点,通过岩矿成因机理、堆积方式及其形成背景等因素在测井信息上的密码解读,利用成因关系、差异比较等方法的测井信息地质属性研究,是开展隐性测井地质信息研究的有效手段.论文根据该方法提出测井信息与地质背景的专属性信息和对应性信息的识别原理及技术依据,进一步指出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性是隐性测井地质信息研究的核心方法论.实践表明,测井信息具有3个重要的地质属性,即专属性、对应性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性.前两者是识别隐性测井地质信息的理论基础,后者是确定臆性测井地质信息识别正确与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怎样挖掘测井曲线隐含的巨量有用信息,一直为地质家关注,在岩心中提取地质信息,并建立它与测井曲线的刻度关系,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但这一思路在测井技术中缺少尝试,究其原因在于,测井技术手段是以地球物理为基础.该思维方法赋予"岩心刻度"测井技术的思路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测井资料与岩心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为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等参数建模提供依据.该方法有助于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但对于复杂致密储层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缺乏地质背景解读的测井评价技术本身就不完美;二是现代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复杂化和隐蔽性,迫使地质家急需分析和判断的证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岩心刻度的测井地质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地质事件为基本单元,以连续岩心中可实证的地质事件识别为依据,以地质原理和成因关系分析为认识基础,刻度测井曲线响应,达到利用测井曲线辨认地质事件的目的.文中以风暴岩、冲刷面、不同河道识别以及水进事件等地质事件的岩心刻度测井分析为案例,介绍了本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常见测井-地震综合应用技术主要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该技术存在两方面的研究精度问题.一是初始模型等因素影响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二是波阻抗的多解性难免造成反演的多解性.由于存在以上原因,有必要探索其他方式的"井震结合"研究思路,根据测井、地震信息具有地质背景成因一致的特点,提出寻找二者具有的、可相互辨识的共同地质属性的分析方法,研究认为,测井、地震共同地质属性的辨识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测井、地震信息在地质界面上下地质成因相同.深入研究两者可相互辨识的地质属性信息,可提供地质界面的识别与追踪依据;二是对于一个具体的地质事件或地质体,也理应找到具有同一成因基础的、可相互辨识的信息响应依据.利用该方法对羊二庄某区的实践表明,在测井、地震信息成因一致性分析手段的基础上,开展测井-地质共同地质属性的辨识、追踪研究,对复杂油气区有利目标的追踪具有有效性,该研究成果被钻井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4.
测井曲线是多成因的产物.从测量成因看,它与测井仪器的原理密不可分;从测量对象看,它与地质背景相互关联;从井眼环境看,它也包含井眼条件的变化信息.由此可见,测井曲线本身就是地球物理、地质及工程等多因素的响应纠缠体,其中,每一种因素,因其测井响应的成因条件完全不同,它只会按自身固有模式变化.前人对于测井曲线的仪器成因研究较系统,因此,基于仪器原理的测井评价方法也比较成功,但对于地质背景与测井曲线的成因关系识别一直缺乏有效方法,致使测井曲线本身内含的地质信号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根据地质成因的某一固有机理,推测或在测井曲线上寻找与该固有机理相吻合的共性变化,是研究测井曲线内含地质属性的一个可能途径,岩石成因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切入点.研究表明,岩石成因的主要差别在于形成条件不同,岩石形成条件是决定测井曲线内含地质专属性特征的要因之一.本文分别从成岩时期、成岩物质、成岩温度、沉积相、成岩相及物性特征等多个岩石成因条件的差异,讨论了岩石成因条件的差异与测井地质属性识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震准属性是一类具有明确地质含义的一般属性的复合体,一般是针对具体的地质目标,将多个常规属性综合后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属性参数.在地震勘探目标日益复杂,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具有天然地质背景的地震准属性分析技术值得大力发展和应用.本文回顾了最近十多年来地震准属性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地震属性与地质特征相联系的各种地震准属性生成的衍生算法,探讨了地震准属性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开发出统一的地震准属性分析框架,以此来推动更加有效的地震属性与地质目标相直接联系的算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测井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科学钻探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井技术是从上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60年代渐趋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煤田等地质勘探工作中.上世纪开始的DSDP(深海钻探)、ODP(大洋钻探)I、CDP(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德国的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等项目采用测井曲线研究古环境、古气候,确定地层性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极大的拓展了地球物理测井在地质上的应用范围,使测井技术由油气、煤炭测井的地层分析上升到测井地质的成因研究,也渗透到提取古气候信息的领域上.我们在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钻探工程中也采用了测井技术,旨在通过与岩芯多指标对比分析,探索应用其指示意义测井技术在石油、盐类资源普查及古环境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测井资料在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测井解释技术面临三方面制约因素:(1)长期以来仪器的发展速度快于解释评价的发展速度,使大量有用信息被长期掩盖;(2)现今测井评价方法强于微观解释而弱于宏观分析,明显限制了测井技术的发展和受重视程度;(3)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日益复杂化,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测井储层预测技术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上述不足.本文提出测井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的二个依据,(1)将测井资料作为宏观地质作用与微观岩石信息统一关系论证的一个关键点,寻找测井信息能准确描述二者具有统一成因关系的证据;(2)以构造-沉积演化作为研究切入点,预测特殊储层在时、空的分布关系.基于上述认识,以印尼B油区裂缝型砂岩的预测以及大港油田Q50断块低阻油层的预测研究为例,分别介绍了测井储层预测技术的2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寻找井旁地震数据与测井曲线的关系,将这一关系应用到远离井的区域(只有地质数据,但无测井)来预测测井的有关特性,其方法有单属性分析和多属性分析[1]。本文通过实例描述了多属性分析的特点及预测结果。从单属性回归到多属性预测、再到神经网络预测过渡时,预测能力持续提高。同时对地震属性的选择和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将结果应用到整个二维地震剖面上,能更好地确定井以外区域的测井特性。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6):2884-2884
<正>本刊作者李浩、刘双莲近期出版新书《测井曲线地质含义解析》。该书以地质成因为理论基础,以地质事件为基本研究单元,探索系统解读测井曲线的地质含义。书中的立意与方法一改传统测井书籍以地球物理为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模式,它对于地质家利用测井曲线发现有用信息、地震解释专家利用测井曲线为地震目标高精度导航以及测井专业人士利用测井曲线研究评价对象的背景因素提供了新思路。书中第一章和第二章讨论了现代测井评价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地质与测井评价的内在关系;第三章和第四章根据测井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和启示,论证测井地质学发展的障碍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复电阻率测井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目前围绕着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岩石电性参数额散特性的理论研究、岩石电性参数频散特性的实验研究、复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开发研制及现场应用三方面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复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现场试验及地质评价,并指出了目前复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复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第四纪活断裂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观察活动断裂面的擦痕、阶步、断层泥、蚀变程度的对比,并采集断面岩石切片,作显微构造观察,结合宏观断裂特征、震源机制解、地震破裂形迹,探讨宏、微观地震断裂破裂力学特性,试图为本区强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山西北部农村地区农居窑洞多是独立式土坯窑洞,结构主要受力体系是土坯砌体砌筑拱结构,其建造无统一标准,外形样式存在差异。由于拱结构的内力分布对外形尺寸变化比较敏感,为研究窑洞外形特征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不同外形特征窑洞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并结合历史震害,指出窑洞结构的薄弱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覆土较厚的窑洞容易损伤,连拱孔数较多窑洞的两侧位置更容易发生破坏,拱的曲线形状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合理拱曲线窑洞的抗震性能优于一般形状窑洞。  相似文献   

13.
从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小波能量特性及正交特性,根据加速度记录推导出小波变换下的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时程公式,通过小波变换后求得的能量同时包括了地震动时域和频域内的能量,而且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可行,从方法实现上也是比较简单的。  相似文献   

14.
For efficient combustion of aquatic biomass, the effects of heating rate on the combustio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typical aquatic species (water hyacinth, Pistia stratiotes), 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additives on ash K and Cl concentrations are studied. The two types of pellets have ignition temperatures of 252.7 and 250.3 °C, respectively. At a heating rate of 10 °C min−1, where combustion is most stable, the comprehensive combustion efficiencies reach their maximum at 4.7 × 10−6 and 2.2 × 10−6 mg2min−1°C−2, respectively. The K and Cl concentrations in the ash decrease steadi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alling to 10.3% and 0.41% for water hyacinth and 11.1% and 1.85% for P. stratiotes, respectively. X-ray diffraction (XRD)shows that abundant Ca minerals form in the ash after the addition of CaO, which inhibit KCl formation, and K and Al silicates form in the ash after the addition of kaoline, which reserve K in the ash.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quatic biomass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15.
蒋铭  王晓青 《地震》1993,(1):16-20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东部分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层次结构和自相似特征,以期得到有关中长期地震预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An oligotrophic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the biological soil crust underlayer in the Xinjiang Gurbantunggut Desert. It was numbered SGB-5, G . Cell size is (0.328-0.746) μm×(0.171-0.240) μm. Raised colony is white, roundness and its diameter is 5 mm. The strain is a facultative aerobe. It was able to grow in conditions of 1―15 mg·C·L?1 culture medium at 10―50℃. The strain's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is 37℃. The range of its optimum growth pH is 8―9. A large amount of extracellular mucopolysaccharide was secreted during grow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is mucopolysaccharide consists of arabinose, X sugar, glucose, galactose and mannitol. Mole ratio of these sugars is 1:14:19:6:14. The viscosity of the mucopolysaccharide can reach 6300 mPa·s, when the strain is cultivated for 72 h. After the culture solution in which viscosity was 1500 mPa·s was sprinkled on the quicksand surface, 6 mm bacteria crust of conglutinating sand was formed. This crust could not only stabilize sand, but could also potentially slow the rate of the soil water evaporation.  相似文献   

17.
戚镇英 《华南地震》1992,12(1):38-43
本文以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粤西—桂东南地区未来30年的地震活动趋势。在探讨的时空范围内,估计存在发生1—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连续观测了虎皮鹦鹉、小白鼠和鲫鱼等动物的习性及季节、气象和饲养环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各自的昼夜活动节律,并与季节、气象等变化密切有关.这为进一步分析动物的习性异常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3日至9月19日在山西代县发生一次3.7级震群,着重研究该震群活动的时序列特征、韵律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相关参数。进一步探讨其对周围地区中强震的指示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活动是该区域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并与周围350 km范围内华北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饱和原状黄土常规三轴试验和非饱和原状黄土等吸力三轴试验研究吸力和净围压对非饱和黄土强度变形的影响,并用HUANG等、胡冉等和方祥位等提出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分析剪切过程中排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等吸力下原状土样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随净围压增大而增大;等净围压下原状土样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量随吸力的增大基本呈减小趋势。p-q平面内饱和土CSL线逐渐超过低吸力下非饱和土CSL线,原因在于随着p值增大,相对于非饱和土,饱和土孔隙比越来越小,较小孔隙比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逐渐大于非饱和土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应用固结稳定的数据拟合出HUANG等和胡冉等提出的模型参数,并预测剪切过程中的排水量,发现剪切速率对排水量有影响,这两种模型适用于剪切速率慢,排水充分的情况,而方祥位等提出的模型对不同剪切速率会拟合出不同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