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撰写并发表一定数量的科技论文已成为衡量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最重要的尺度之一。为了证明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工作成绩 ,广大气象科技人员将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撰写气象科技论文上 ,并希望通过科技期刊将写好的论文有效地发表出来。然而 ,在基层气象台站 ,不少科技论文的撰写者常为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论文被编辑退回而苦恼。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气象科技论文投稿命中率 ,这一问题为不少气象科技人员所关注。一篇科技论文能否发表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有论文本身的质量问题 ,也有投稿上的技巧问题。1 投稿命中率偏低… 相似文献
3.
浅析科技论文的撰写、投稿和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水平较高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经常面临的问题。文章的发表与否,取决于审稿专家及编辑对稿件的评价。这些评价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文章的内在构思,如设想、创新、学术水平等;其次则是文章的外在写作,如表达、结构、规范、国家和国际标准等。因此,撰写的科技论文应做到“双满意”——让审稿专家满意、也让编辑满意,才有可能顺利发表。 相似文献
4.
5.
6.
7.
王凤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6,29(6):21-23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和编辑都应十分重视。本文对参考文献的作用和常用的几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在著录文献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引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浙江省相当多的科技论作对参考献的标引不够重视这一现象,强调指出:参考献在科技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呼吁广大的气象科技论作应进一步增强标引参考献的意识,同时提出了努力提高科技论中参考献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参考文献在文章中的作用、对作者读者所起的引导作用以及它在编辑审稿者和期刊评价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作为论文中一主要部分的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大气科学论著中"量"的运算和"单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气科学论著中“量和单位”复杂、易错的特点,详细分析了一些“量”的物理意义、推导过程和表达形式。并给出相应的单位。认为在大气科学论著中正确使用“量和单位”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气象工作者在青藏高原研究, 特别是1979年和1998年两次大规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科学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 给出近年来青藏高原研究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可概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两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在青藏高原边界层研究、对流特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现许多新的观测事实。证明青藏高原也可能是低频振荡源地。试验发现青藏高原摩擦层风的Ekman螺线及热力混合层特征, 发现青藏高原上对流边界层高度可达2200 m, 湍流边界层高度比平原地区明显偏高; 研究给出了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及其湍流、对流云特征可构成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的综合物理图像。追踪分析研究发现, 连续成串从青藏高原中部或东部发生、发展的对流云团族呈显著东移的特征, 认为长江暴雨洪水的初始对流云系统可追溯到青藏高原; 研究发现, 在适当的云天条件下, 在青藏高原上可观测到极大的太阳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地表净辐射。青藏高原地面反照率的变化产生热源、热汇的区域影响效应, 这种源汇带来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到大气中长波波形的季节尺度变化, 研究还强调指出青藏高原雪盖的年度变化的反馈作用表现对行星尺度环流特征的影响, 在热带洋面也产生对SST异常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青藏高原与亚洲季风系统影响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感热气泵” (SHAP) 的有效工作导致了青藏高原地区由冬到夏大气环流的突变及南亚高压的突然北跳, 并维持着亚洲季风期; 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周边“大三角”区域是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暴雨的水汽输送关键区, 揭示在青藏高原地区及其东部水汽输送的“转运站”特征。水汽流向东的“转运”效应对长江梅雨期洪涝形成甚为重要; 青藏高原大气物质输送及其臭氧异常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研究发现夏季在青藏高原上大气臭氧总量有一明显的低值中心存在, 并且发现拉萨的臭氧递减趋势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大, 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14.
Paleoclimate Modelling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aleoclimate modelling is one of the core topics in the Past Global Changes project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and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worldwide in recent decades. Here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n the Paleoclimate modeling, including the Holocene, Last Glacial Maximum, and pre-Quaternary climate intervals or events perform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AP/CAS) for over one decade. As an attempt to review these academic activities, we emphasize that vegetation and ocean feedbacks can amplify East Asian climate response to the Earth’s orbital parameters an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at the mid-Holocene.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dditional cooling in interior China is caused by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East Asian vegetation and the ice shee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generally reduces data-model discrepancies in East Asia. The simulated mid-Pliocene climate is characterized by warmer and drier conditions 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weakened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systems in interior China. On a tectonic timescale, both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and the Paratethys Sea retre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dominant environmental pattern during the Cenozoic. 相似文献
15.
16.
以中国地图为底图的插图在气象科技论文中较为常见。针对中国地图中南海诸岛附图的规范表达形式,应用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绘图软件,详细给出了正确绘制中国地图中南海诸岛附图的*.gs文件程序,利于同行参考和规范制图。 相似文献
17.
国内气象科技学术期刊基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文献计量评价指标的现实需要,纷纷将综述类气象科技论文(Review Meteorolog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 RMSTP)的约稿和组稿作为优化稿源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得高质量的RMSTP备受期刊青睐,也激发了众多气象科技人员写作RMSTP的积极性和投稿热情。为引导作者写好RM-STP、提高其投稿命中率,首先,介绍了RMSTP选题的4个原则,据此将其分为概述型RMSTP和论述型RMSTP两种类型;然后,阐述了RMSTP的写作动因、时间范围、空间范围、论题范围“四要素”的重要性及其文中如何恰当表达,再以近年来发表的3篇RMSTP为例,重点讨论了RMSTP正文结构及其内容表达、“总结”写作和文献引用需注意的若干问题。最后指出,写好RMSTP,客观上需要作者文献检索条件好、阅读量大、科研阅历深、写作经验丰富;主观上需要作者重视培养对特定学科或专业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以及相应的综合分析、梳理和评述能力。
相似文献18.
19.
黑河流域土壤参数修正及其对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Cosby等1984年总结的土壤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和基于黑河流域53个土壤剖面数据,得到对应于美国农业土壤分类标准的黑河流域6类土壤的平均粘、砂含量,计算了黑河流域各类土壤的特征参数,分别采用Cosby等计算的土壤参数以及黑河土壤剖面数据计算的土壤参数,运用耦合了NOAH陆面过程模型的大气中尺度模式(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MM5)模拟土壤参数变化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b参数和饱和导水率改变对局地能量变化影响很大,饱和土壤水势以及孔隙度对局地水分传输变化影响较大。特征参数变化引起的温度场变化位于砂质土壤和粉壤土覆盖范围,而湿度相关要素场变化则主要位于中游绿洲粉壤土、粉土覆盖区。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除阿拉善右旗外,使用Heihe数组土壤参数后模拟的气温、湿度及风场都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