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静  杨艺 《热带地理》2012,32(6):639-646
不同的族群来源和地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地区语言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在海岛背景下尤其如此。以自然地理空间上的涠洲岛(不涉及同一行政区划的斜阳岛)作为研究区域,以其方言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广西北海市地名志、内部影印资料、访谈材料和笔者于2004―2009年4次上岛调研考察所得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对北部湾涠洲岛村落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岛上方言文化景观的形成受不同文化源流的影响,形成了由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三大块构成的方言文化景观和区域差异,分别呈片状、板块状和方言岛分布,呈现出由岛中心向四周扩散直至沿海的圈层状分布格局,是最能反映涠洲岛多元文化内涵的“活化石”,对于认识方言传播规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Scripps和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时滞相关方法从预报的角度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和热含量与江南春雨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江南春雨空间分布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分布,其次为南北反向型,第三模态表现为东西反向型;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与江南春雨强度的关系比海表温度更为密切,从相关区域的集中性、稳定性及相关显著性和预报超前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将热含量作为预报江南春雨的首要因子。热含量影响江南春雨的敏感海区位于4°N~16°N,130°E~170°E,预报关键时段为前一年7~12月。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文化景观地域差异明显,按文化景观差异的原则,以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方言)类型,适当兼顾民俗信仰等因素,从形式文化区的角度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文化区、江淮文化区、江南文化区3个文化区和7个文化亚区;探讨了安徽省文化区划的特点,并指出了安徽省文化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理     
TU9842007010595明清时期江南城镇的空间分布=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ities in Jiangna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陆希刚∥城市规划学刊.—2006(3).—29~35以空间为线索,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江南城镇及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并通过比较研究对明清时期江南的地位和城镇特征进行探讨.明清江南为克服生存压力,形成了建立在“斯密型成长”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以及相应的城镇空间分布.江南模式代表了前近代时期常态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城镇具有以下特征:商业职能为主而工业职能薄弱,生活性…  相似文献   

5.
李刚 《地理教学》1994,(3):34-34
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这是一种台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的低产土壤,需大力改造。改造的主要办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以上这段话是《中国地理》上册教材内容。何为酸性?何为碱性?为何要补充熟石灰?这对尚未学过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我  相似文献   

6.
佚名 《中国地名》2012,(5):19-19
地名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的方言进入了主流社会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我们称之为普通话,有的成为地方独有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方言。然而,不管其流行范围大小,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  相似文献   

7.
正"巷城"扬州,古韵幽然,秦风明月后的江南小巷,像唐诗宋词里的清雅小令,意蕴悠长。旧名依旧挂在老扬州人浓浓方言之中的琼花路,尽管更名为文昌路,但风尘里依旧氤氲着玉树琼花的醇香。街头古建筑深褐色的飞檐翘角上,悬挂的是历史纪元,流淌的是过往云烟。庄严的文昌阁就像一座底蕴厚重的文化标识,将我指向底蕴更加深厚的安乐巷。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浸透岁月的风雨和文化的印记,移步其间,似是有时空轮回之惑,自己宛若成了民国小说中的布衣长衫之人。巷道两侧一间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9年腾讯人口迁徙与中国语言分布数据,揭示方言相似性对于中国人口流动影响的语言纽带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其时空异质性、交通方式异质性、空间距离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方言相似性能够促进中国人口城际流动网络的路径形成概率与关系强度,形成了人口流动网络中的语言纽带效应。地理距离和语言距离分别可视为人口流动的显性和隐性空间成本;(2)语言纽带效应存在时空异质性和交通方式异质性。地区间的方言相似性每增加一个单位,在“春运”和日常阶段下,中国人口流动网络的路径形成概率分别增加47.7%、49.5%,流动强度分别增加17.1%、9.9%。语言纽带效应对于不同汉语方言区、不同交通方式的人口流动的影响存在正负与程度差异,展示出其对于中国人口流动影响的空间差异与地理含义;(3)语言纽带效应受到空间衰减规律的制约,并且在不同交通方式和时间段下呈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本文扩展了当前以经济、社会、人口学特征为主要视角的中国人口流动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揭示中国人口流动驱动机制具有科学意义,对于多民族融合的中国社会治理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依据增城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利用GIS技术对数据属性要素分类统计,输出直方图和其他专题地图。研究发现,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布的具有正相关性。地名显著反映出自然地理地貌特征,山水类地名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呈现一致性。最后,应用GIS中核密度分析和多空间距离聚类分析方法获知,增城地名具有鲜明姓氏特征的移民景观、粤方言与客家方言并存的方言景观、体现当地风俗的动物图腾文化景观以及荔枝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超山梅花天下奇李盛仙春光先泄梅枝头。又是江南探梅时节,我有幸前往超山赏梅。超山,位于杭州市北20公里处,是我国江南五大赏梅胜地之一。据说,超山比周围的山都高,故名超山。其实,超山并不高,海拔只有250米。然而,山不在高,有梅则名。超山梅花,栽培已有1...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黑河额济纳地区和石羊河民勤地区。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在河南省的具体实现,属于省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是以3S技术为基础的资源环境数据的生产和成果存档、管理、分发服务系统在信息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国内各省份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河南省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必要性及意义。采用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对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架构、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论述,并对数据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肯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生态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整体仍在恶化的现状,强调西部生态环境恶化对全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失远比其对西部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更广泛、更严重,并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安徽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徽省70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插值对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特征,季节上每年4-10月气候总体舒适,而11月-次年3月气候相对不舒适;空...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环境梯度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将研究区域的TM遥感影像经遥感图像处理和分类得到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图,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各环境因子分布图分别与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各种植被类型与各环境因子关系的向量表达式,进而建立符合环境梯度分布的植被空间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环境因子分布图与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和植被群落空间分布制图。该方法曾应用于贺兰山环境梯度分析并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胜生  王晓伟  张涛 《地理研究》2014,33(8):1569-1578
疫灾是急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引起的灾害,自古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依据历史文献,采用数理统计、GIS分析和地图表达方法对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从时间演化看,明代江南地区至少有63年发生过疫灾,疫灾频度约23%。其中,1368-1464年间为9%,1465-1566年间为25%,1567-1644年间为36%,总体上疫灾趋于频繁。嘉靖、万历、崇祯三朝为疫灾群发期,集中了整个明代63%的疫灾之年。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明代75%的疫灾发生在这两个季节。疫灾频度的长期上升趋势明显,整个明代经历了7个波长为30~50年的波动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与太湖的安澜与否密切相关,疫灾大多由水灾引起,因此,其疫灾分布重心始终位于吴县境内的太湖之中。疫灾高发区不断变化,1368-1464年间是苏州、湖州、松江(今上海)围成的三角地带,1465-1566年间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湖滨地区,1567-1644年间则几乎所有府城周边都是疫灾高发区。明代江南地区疫灾地理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府级城市疫灾多于县级城市,交通沿线城市疫灾多于地方偏僻城市,人口稠密区疫灾多于人口稀疏区;疫灾“热点区”分布在湖区,“冷点区”分布在山区。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地质灾害相当严重,在一些地段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好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首先对西藏自治区的地质环境特征作了系统地分析,并对西藏地质环境保护及管理现状作了客观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西藏地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西藏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多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兰州市是全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对全市污染总量控制以及污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对影响兰州市大气质量主要因子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大气功能区划分的多因子评价模型。并且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市区进行了大气污染指数模拟与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地形因子与盛行风影响,兰州市区大气质量较差,市区中西部大部分被三类功能区覆盖。三类功能区面积约32.9 km2,约占整个兰州市城区面积的20.5%,主要分布在西固区的西北部和七里河区的西南部。二类功能区面积约122.8 km2,主要分布区域是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的东南部和西固区的东南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证明GIS具有较为准确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辰  金妍  杨凯  车越 《世界地理研究》2011,20(2):169-176
以上海朱家角镇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实地调查访谈,探讨基于河网水系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文化保护途径,结果显示:@2006年朱家角共有河道374条,其中88.7%为村级河道;镇内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除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外其余监测指标均未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②1965-2006年朱家角河网水系结构趋于主干化和简单化,期间消失河流164条,消失河流总长达27.77km,消失河流面积共0.45km2,消失河流均为村级河流;近40年,水乡文化在桥梁、街巷、民居、宗教性建筑及地名等要素上产生了相应变化;③从末端河道重视程度、城镇水环境整治、水乡文脉保育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开展基于河网水系的江南水乡文化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