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近年来,在我国的油气勘查中,随着重力勘探在方法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勘查效果日益显著,从而促使其应用领域和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对我国的油气勘查中重力勘探在方法技术方面取得的某些新进展作了简略概述,作者对某些具体方法的有效性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4.
放射性方法在我国找寻油气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应用放射性方法找寻油气田取得了明显进展。研制出了携带式微机化仪器设备。在野外工作中,开展了高精度、多参数的放射性测量。在室内工作中,利用放射性测量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通过对一些油气田进行的综合研究和对放射性元素运移规律的模型实验,对放射性异常和油气藏的关系及异常形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众多实例表明,放射性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实用、安全的找油气方法,在石油勘探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刘庆成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18(1):43-47
本文介绍的油气勘查中的放射性测量,是一种油气普查新方法。它是利用油田上出现的负异常(或叫偏低场),反映了油气田的大体轮廓的基本原理进行的。前人及作者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虽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对机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地下深处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在压力梯度下会向地表产生微渗漏,导致地表物质产生一系列理化异常,在地表形成吸附烃异常、红层退色、粘土化、碳酸盐化、放射性异常和地植物异常等标志。根据这些地表标志的地物波谱特征,选择出油气资源遥感勘查的最佳工作波段,在此基础上,以机载遥感信息为主,以星载遥感信息为辅,以地表地球化学、地植物学、地面遥感勘查作为验证手段,最终施行多元信息复合分析,可达到寻找油气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在油气物化探勘查中,不确定性使得对勘查区的评价产生困难.物化探资料的使用可以减小这种不确定性,但不能消除它.在决策的各个阶段,使用物化探资料有助于提高勘查的效果及见油成功率.概率方法的引进可以改善现有勘查中的解释推断,使评价与决策定量化.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化探在找油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侧重以实例阐述化探在我国找油气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指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评价圈闭或区块的含油气性,圈定油气田有效范围和随钻油气层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油气化探中甲烷碳同位素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在地表油气化探实践当中甲烷碳同位素对地表土壤烃气成因判别的有效性,但有时也会遇到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因忽略了土壤中异常甲烷是一种混合成因甲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为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同时选送数量相当的背景土壤样品和异常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测定,然后通过教学方法计算出真实反映来源于油气藏中的甲烷的碳同位素值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遥感油气勘探对伊犁盆地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油气勘探技术是通过遥感影像的构造解译及烃类微渗漏信息的提取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目标区进行油气有利聚集区的预测及评价。利用这一勘探技术着重对伊犁盆地的构造特性、承压盆地、构造阶地、烃类微渗漏信息等进行了解译和提取,总结出伊犁盆地油气藏预测的九大要素,确定了3条油气聚集带和14个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吸附烃是油气化探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从油气藏运移出来的烃类气体。应用吸附烃法找地下油气藏应排除地层、地形、地貌景观的干扰异常。不同地层上方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变化可能与地层沉积时间、沉积环境有关;不同地形、地貌景观下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异则是由于地化环境(pH值等)所致。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最简单方法是分区统计背景值,或者用不同异常下限或用衬度值圈定异常。经校正后的异常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油气藏,已在四 相似文献
17.
18.
19.
油气矿产资源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形成与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坚持勘查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思维方式,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充分发挥主体在油气矿产勘查中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富油气区与贫油气区的关系,探索松南油气新区带、新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