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了大量地下含碳气体释放. 本文基于卫星高光谱数据采用差值法获取了汶川地震前后川西地区含碳气体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后不同含碳气体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 空间分布上,CH4,CO2和CO异常分布于震中附近且受断裂控制明显,与热红外异常特征类似;CO和CO2异常的范围较CH4大,CO除沿断裂带分布外,在四川盆地也大面积出现. 异常出现时间上,CO2异常最早,其次为CH4和CO. 气体来源上,CO2和CH4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沿断裂带释放,在地球内部还原条件下,CH4还可由CO2还原形成;CO异常除了沿断裂带释放和由断裂带释放的CH4氧化生成外,还由四川盆地渗漏的CH4氧化生成. 本文结果可用于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地震前兆观测参数,还为地震热红外异常机制“地球放气温室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地震引起的地质碳排放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钻孔应变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前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前是否存在观测异常变化?这不仅是地震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汶川地震震中附近100km范围内没有钻孔应变观测点.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西安基准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出现显著的异常变化。对引起此异常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一,在异常出现时,台站附近在建筑施工;其二,在其他时段也出现过两次与汶川地震前后相似的异常,是由仪器原因引起。但鉴于异常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在时问上的一致性,幅度上的显著性和形态上与一般震例的相似性,故认为,西安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出现此异常可作为汶川8.0级地震前后的疑似地震异常来处理。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底至7月初,在梓潼县交泰乡过去弱地震活动区连续发生多次小震,地震事件引起四川省地震局的高度重视,为此,四川省地震局组成异常落实工作组就地震事件开展现场落实.本文基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序列特征,对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域地震活动增强与汶川地震具有密切关系,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的发生改变了紧邻龙门山断裂带的四川盆地及边缘地区的应力状态所致.因此,分析认为该地区近期小震活动性丛集可能与汶川地震震后区域应力场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汶川地震后安徽省前兆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和各宏观观测点上报的宏观地下水变化资料.通过分析安徽省流体异常点的分布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探讨汶川地震通过大地构造上的关联可能对安徽产生影响的敏感位置.还使用了汶川地震后安徽省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分析了地震主体活动区域与流体异常集中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震例,探讨了未来地震...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付虹  赵小艳 《地震学报》2013,35(4):477-484
汶川MS8.0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前兆观测异常. 该文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出发分析认为这些地震前兆异常可能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 并认识到前兆观测出现的显著极值异常可能是MS≥7.0大地震的前兆; 有学者认为大震震源区没有或较少出现前兆观测趋势异常是大地震的共性特征, 汶川MS8.0地震的前兆观测异常也是相同的; 地震前兆观测异常开始和结束时间是多样的, 前兆异常的分布是复杂的, 因此利用震后总结的共性特征, 在震前对汶川MS8.0地震作出预测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给出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下水位、温泉水温、水化学和气体组分观测异常:地下水位观测点20个,汶川8.0级地震前,有4个观测点观测值出现异常,异常台比例P=4/20=0.20;温泉水温观测点26个,出现异常的5个测点,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P=0.19;水氡观测点12个,出现短期异常1个,P=0.08;气体观测点4个,出现异常1个,P=0.25。同时对疑似或有争议的异常测项进行分析说明。汶川8.0级地震前观测到的地下水水位、温泉水温、水化学和气体组分观测异常的地区,不是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震前异常数量少,异常种类和长、中、短、临异常的配套性不明显。同时给出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四川地区周、月震情会商给出的此类异常项数均值供参阅。  相似文献   

10.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出现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与地震前兆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这些观测异常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宁夏地区数字化流体与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变化,对比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前兆观测对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南北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地下高压气体对汶川地震灾害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8年5月28日汶川M8.0级地震后滑坡和堰塞湖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及震后地下喷发物和灾害形成与分布特征的考察,结合龙门山地区侏罗纪前的海洋环境和现今龙门山前川西坳陷存在大量圈闭构造和地下3km的巨厚底层含大量异常高压天然气体这一结构特征分析,发现地下异常高压气体在地震时高速膨胀,在地下裂隙和断层等面状通道快速剪开底层涌出,造成岩体飞移、流动和扩散是产生灾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对称弹性球体, 给出了地球以匀角速率旋转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 计算了地球匀速自转时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应力,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球自转减速有利于汶川地震发生。 如果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触发作用, 那么在震前震区或许会出现中小地震发生受到地球自转减速触发的现象。 分析表明, 从2006年起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地区ML≥2.7地震受到地球自转减速的触发,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方明 《高原地震》2009,21(2):28-31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快回应大地震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后,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实施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回应大地震的科学钻探,为地学家探索地震成因机制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沿产生同震地表破裂的两条断裂带——龙门山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共实施了6口科学群钻.其目标在于对钻孔的岩心、岩屑和流体样品进行多学科观察、测试和研究,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产出以及构造属性;探索地震过程中的岩石物理和化学行为、能量状态与破裂演化过程;认识汶川地震发生的应力环境、巨大的地震破裂产生及传播原因、地下流体在地震的孕育、发生、停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检验和深入理解地震断裂发震机理.目前,汶川科钻项目已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如下:(1)查明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组成;(2)揭示了汶川地震过程中"热增压"为重要断裂弱化机制,提出断裂带内石墨可作为判断大地震发生的标志;(3)发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断层摩擦系数,并首次记录到大震后断裂带快速愈合信息;(4)重建龙门山的构造格架,提出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新的成因模式;(5)通过对汶川地震余震的精确定位、钻孔附近的地震台阵观测,确定了地震活动与龙门山断裂带不同区段的空间关系;揭示断裂带深部流体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为确定大震孕育过程提供深部流体活动行为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全国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诸多水库震损,同时这次大地震也引发了对于高地震烈度区修建水库大坝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其中包括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讨论,甚至有学者提出这次大地震与岷江上修建的紫坪铺大坝有关的论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别从历史角度并结合国内外已经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实例,明确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及其与天然构造地震的差别。本文最后就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与甘肃震情的动态判定过程中,本文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甘肃震情、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发展变化,并对5月18日四川江油发生的6.0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测。这一预测实践使本文作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地震预报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没有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如果预报思路和方法得当,要实现一次乃至数次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这对地球科学家们如何认识地震预报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temperature rise caused by frictional heating during seismic slip is able to indicate dynamic fri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seismic fault,which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process and energy budget of an earthquake.The residual indicators of frictional heating within the fault zone also can be taken as an evidence for seismic events.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is a commonly-used geothermometer in the coal,oil and gas industries.It also has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studies of fault rock and fault mechanics.We studied vitrinite reflectance (VR) of fault rocks collected from surface outcrop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in this paper.The measured data reveal that the VR of fault rocks are affected by fault motion,and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VR increases towards the fault core,which indicates the effects of frictional heating.The VR of fault rocks from the Bajiaomiao outcrop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Shenxigou outcrop,which probably suggests the difference in fault activity at the two outcrops.Our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systematic measurement of VR across the fault zone is helpful in identifying slip zones and determining their widths.From the VR measurement on an oriented specimen containing the slip surfac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the Shenxigou outcrop,we observed anomalous high VR values in two black-colored slip zones of about 2mm in width near the slip surface.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on the fault plane near Shenxigou was probably less than 162℃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which means the dynamic fault strength was quite low.These estimations are roughly in accord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high-velocity friction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总结了姑咱地震台气氡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对姑咱地震台气氡观测值的年、月、日动态变化和仪器干扰进行了分析,并对姑咱台气氡在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7.1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分析,讨论姑咱气氡映震效能,认为姑咱气氡在两次强地震前异常形态的相似性和震后形态恢复的差异性,均表明姑咱气氡异常变化能够真实的反映两次强地震所处断裂带的应力变化,表明姑咱气氡具有很好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自救互救调查情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震后问卷调查数据,对震后灾民自救互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自救互救是地震救援中受困人员获救的主要方式;(2)玉树地震参与自救互救人数比例较高,说明经过汶川地震后,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得到较明显的提高,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震后抢险等社会活动中;(3)在两次地震自救互救过程中,主要的困难在于缺乏救生工具和经验,并且救援工作缺乏组织管理,相互协调能力不足。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为全面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和应急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汶川Ms8.0级强震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和分析四川汶川Ms8.0级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地质背景,从断层形变的角度研究这次地震前形变场的异常变化情况。结论是:汶川地震区的地形变前兆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局部区域甚至是非常显著的;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反映出了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局部区域的加速活动;从现有形变资料出发,要实现如此大地震的预报仍然缺乏根据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