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伟  胡时友  贾军  樊腊生  郑薇 《探矿工程》2014,41(9):94-101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工程实施情况,包括完成的钻孔情况、钻探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难题开展的钻探技术研发和钻探工程的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带来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科学反思:地震造成的破坏如此之大,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加强工程地质理论研究,开展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使地质科学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14,(11):3252
<正>2014年11月14—16日天津工程防灾减灾已成为当今工程建设中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土动力学及岩土工程抗震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导致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出现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高速交通、复杂环境动荷载作用下的岩土工程安全评价、岩土防爆等诸多问题,均对土动力学及岩土工程抗震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九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天津召开。会议立足于交流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坑工程是一涉及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工程,基坑工程往往是在城市中心地带建筑密集区进行,基坑工程的建设,不仅受周围环境的限制,也对周围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基坑开挖中环境岩土工程地质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基坑开挖中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的主要类型,探讨了这些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变异的危害,并提出了基坑开挖中预防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发生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许志琴  李海兵  吴忠良 《地质学报》2008,82(12):1613-1622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及其余震尚在继续的特殊时期,快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科学钻探(WFSD),是认识地震发生的机制、继续对余震进行有效监控以及提高地震监视和预警的能力的极佳机遇。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举行,标志着地震机制的研究跨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科学钻孔的直接取样,多学科观测和测试,揭示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组分、结构和构造属性,重塑地震断裂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为提高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险情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黄河河道工程险情发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 特征及丁坝主要险情的机理,依据历年来工程出险资料统计分析了现状河道工程险情的特点,即现状河道条件下,河道工程重大险情基本上集中在控导工程一类,从险情的时间分布上、有涨峰阶段,洪峰阶段和落峰阶段,更为严重的是黄河河道工程险情不仅易在大水时期发生、小水时,非讯期也可能发生;在1000-2000m^3/s流量下出险的频率最高,可达到33.7%。  相似文献   

8.
岩土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普通排水孔技术常常会出现泥砂堵孔现象,相应的排水孔随之也失去应有的排水功能。为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具有长期排水效果的新技术,即纤维束导渗排水孔技术。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发现:即使发生泥砂堵孔的现象,利用该项新技术也可以实现长期有效排水的目的。与普通排水孔相比,新型排水孔的造价也不高,可望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金生  贾军  段玉刚  李正前 《探矿工程》2012,39(9):49-52,65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的地层条件十分复杂,岩层破碎,膨胀缩径,不确定因素多,出现多次卡、断、落等孔内事故,但都科学诊断、成功处理。通过优化钻进方法、钻具结构及泥浆体系等多种事故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保证了科学钻探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损坏的山体披上了新绿;填平的矿坑成了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或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围栏封育退耕后的山坡种上了经济林;即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采矿污染严重在卫星图片上看不到的"煤钢之都"本溪市,现在也已变得山清水秀,在"十面霾伏"下实现独善其身……这是辽宁省实施青山工程两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而这又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敢于担当、主动参与青山工程、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有着莫大关系。"青山工程正在改写历史、塑造着辽宁新貌。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使文家沟内产生大型滑坡并解体成碎屑流堆积在沟道内,成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发生了多次泥石流灾害。根据文家沟泥石流的特点,采取了"水沙分离、固护拦停、监测维护"的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泥石流起动方式由碎屑堆积体冲刷侵蚀转变为支沟沟床起动。治理后文家沟4个雨季内共发生了3次泥石流,治理工程有效减小了泥石流的规模和危害,但引水截流的实施也伴随了上游清淤等长期性的问题,需进一步重视。通过获得的降雨参数建立了文家沟泥石流临界雨量阈值模型,实施治理工程后泥石流临界雨量有明显提高,并逐年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通用的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工程降水设计分析,指出其几点不足,据几年来的工程降水实践,提出一种工程降水的新方法-有效半径法。该方法根据四条基本原则,利用单井不同降深的有效半径,进行井距、井数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降水方案的优化,从而确定出最佳方案。该方法在长春市粘性土几个降水工程中应用,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工程滑坡是人工切坡中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通过对工程滑坡输气管道保护监测,从而为滑坡治理设计和施工提供有效指导和建议。对工程滑坡进行薄膜覆盖法、反压法、重力式挡墙支挡和采用锚索等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工程滑坡对输气管道带来的危害,并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_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_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程新民  闫兴愿  邱晓博 《地下水》2007,29(4):130-132
建筑物基础施工中,随着荷载的变化及基坑降水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土体内应力的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到此范围建筑物的变形.为了避免变形的发生,保证施工过程中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及基坑施工面的干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降水,降水的速度、降水量视基坑开挖速度、方位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确定.结合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降水工程的意义、变形观测在降水工程中的作用、控制建筑物变形的观测要求、方法和精度,并提出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监测陕南四处典型滑坡的深层位移、表层裂缝变形、地下水动态、水温和气温,掌握滑坡体发生和发展。分析其变形量、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表水入渗情况,评价陕南滑坡在汶川地震后的稳定性,以验证治理工程效果,预测陕南滑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  相似文献   

19.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07,34(3):21-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王达、张伟、张晓西等著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8万余字,由刘广志院士和李世忠教授撰写了序言,全面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理论与工程实践,汇集了科钻一井钻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科学钻探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