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火山之国的日本常常遭遇地震和火山灾害。为防御和减轻地震、海啸和火山灾害,气象厅对内陆及其周边海域发生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实行24小时监测,并及时发布海啸预报和及时公布地震、火山信息。因此,气象厅的业务包括地震和火山。本文介绍地震业务。联机实时处理观测数... 相似文献
2.
法国国立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法文名称的缩写为 INAG)的地震学家们近来研制了一种能安装在海底的地震仪,并称之为“海底地震仪器”的进展。根据法国国立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功地制造了七台海底地震仪。这些地震仪可以通过自由下落的方式安装在深度为1,000米以上的海底,并按照预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有始有终的记录。工作结束后,在操作装置上除掉压载,地震仪就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 ,日本气象厅日前决定 ,2 0 0 3年 4月前在全国 80处地方设置地震速报器。这种地震速报器可在地震发生后几十秒内发出较为详细的地震资料。预计安装这些仪器的总费用为 4 1 1亿日元 (约合 3 42万美元 )。近年来 ,日本通过改进和更新地震监测设备 ,来强化对东海、东南海和南海等地的大地震的预报和检测。这些先进仪器大多安装在与大地震相关的本州的东海地区和四国岛。日本气象厅决定在全国设置地震速报器@董泰 相似文献
4.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1月25日刊登一篇题为《科学技术厅新年度研制计划》的文章,其中谈到由于伊豆大岛近海发生地震,海底地震预报的必要性受到重视。最近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决定研制两种新型地震仪器,用于观测海底倾斜变化和记录海底的微小地震。现结合《东京新闻》1978年1月18日的有关报道,综合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5.
6.
8.
9.
10.
日本气象厅在根据日本沿岸发生的地震预测海啸发生方面,是以地震发生后3min为目标,努力发布迅速准确的海啸警报和预警提示。将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时发生的特大海啸灾害作为一次沉痛的教训,2013年3月,日本开始使用验证改进后的新的海啸警报。本文将介绍这次改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据1979年5月15日日本气象厅观测部地震课报道:日本气象研究所地震研究部在东京大学、海上保安厅、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从1974年开始动工,经过5年艰苦努力,正式建成海底地震监视系统,并于1979年4月1日开始运用。这项“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计划,作为日本第3次地震计划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0月4日日本北海道东部近海地震是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区的海沟型大地震。虽然海底板块的俯冲地点是观测所不能及的深海世界,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工设备,属于某些系统的海底通信电缆连接着各大陆。以深海底敷设的同轴电缆为基线,再连接上光缆网络,将有益于海底地震的预测和海洋观测的研究。据悉,这项实验将作为5年计划从1995年开始实施。实验的海域在神奈);;县二宫一冲绳一关岛问,这里可以直接观测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这三大板块碰撞地点,将在预测日本近海发生的海底大地震方面发挥威力。该项实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地面与空间的遥测遥感通信技术,特别是随之衍生而来的海底光纤电缆技术的发展,海洋学者可以从海底回头向上观测整个海洋世界,对深入海底做近距离和全天候监测海洋信息变为可能。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逐步策划和建设以海啸减灾为目的,以海底电缆为主轴、海底地震监测为核心内容的海底观测网络。本文分别针对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多种典型海底观测网的主要观测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中国海底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和流体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活动冷泉流体渗漏、逸散活动在多道反射地震剖面上一般呈羽状、扫帚状和不规则状几何形态,内部反射杂乱,反射振幅偏弱,但也有振幅增强的情况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含有较多泥质和细粒颗粒物悬浮.所造成的.冷泉活动一般与盆地内部泥底辟、流体管道、断层和裂隙、气烟囱、海底麻坑和泥火山等流体逸散结构相关,反映了地层内部流体自深部向浅部运移,在海底渗漏、逸散形成了活动冷泉.但分析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实地观测和理论模拟等相关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5.
海底光缆的地震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和34分,在南海海域发生7.2、6.7级地震。受强烈地震影响,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造成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地震以前,海底光缆故障主要是由渔船造成,而地震的影响常常被忽视。本文在总结海底光缆3次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影响海底光缆的主要因素以及海底光缆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气象厅重新修订烈度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日本气象厅自1949年以来事隔近50年才对烈度重新进行修订。在此,简要介绍一下修订的内容。日本为重新评价烈度专门成立了“烈度问题研讨会”。这次修订是以该研讨会的最终报告(1995年11月29日)为基础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0年3月8日和《东京新闻》3月12日讯以及法新社横须贺3月12日电等综合报道,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研制成“自浮式海底地震计”于1980年3月12日、13日两天进行了首次海域试验。这套地震计是作为该中心于1978年开始的“与海底地壳构造和海底地壳活动有关的综合研究”的一环,为研究海底地壳构造、观测海底微小地震、预报海沟型大地震而研制的。这套不用电 相似文献
18.
19.
引言2012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向社会公开提供紧急地震速报的第5个年头。5年间,气象厅共发布了129个地震的紧急地震速报(警报)。然而,并非每次发布的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特别是,当作为日本观测史上最大地震的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却没能根据这次地震晃动造成的观测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