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教学,也为学生发现、探索地理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增强学习乐趣。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激发深人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李慎中 《地理教学》2009,(10):11-13
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乡土资源是有用地理的源头活水,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发、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拉近教学情景与生活情景的距离,以地理的视角、思维和方法从社会案例中解析出地理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人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缪敏 《地理教学》2005,(9):45-46
“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目标,立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现实环境,构建地理教学的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地理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路群明 《地理教学》2010,(11):36-38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寓教学活动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学习欲望;将学习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把知识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将基本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淀。  相似文献   

6.
李卫 《地理教学》2010,(11):39-40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在新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多元、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快乐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锻炼了分析基本地理现象的能力,体验学习地理知识的整体过程,才能将学到的地理知识适当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地理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学习“对自身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10.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0,(17):23-25
一、联系实际,提高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习有用的地理”做了阐释:侧重生活的地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侧重生活的地理”呢?关键是在授课时既要讲清基本原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即理解基本原理,又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学什么 初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回答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内容的生活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12.
王友苹 《地理教学》2005,(10):44-45
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具体体现。地理新课程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注重“活动”教学,切实让学生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本人在经纬网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以下活动,对巩固“地球仪”知识和应用经纬网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选修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地理教学》2010,(15):15-16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并回顾两轮的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黄继良 《地理教学》2005,(7):38-38,37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人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尝试从与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也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体验。  相似文献   

15.
联系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说,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使学生接受地理、喜爱地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守仁 《地理教学》2009,(10):41-41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高一地理的教学,感触颇多,深感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教会学生会学?这些是我们教师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明春 《地理教学》2011,(13):39+41-39,41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晤地理之美,这是我们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那么,我们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贯彻新课标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感悟地理的魅力,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