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2.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于去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有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76篇(我国提交16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现场勘测及评价;地表及近地表开挖;深部地下开挖;岩石动力学及岩石力学专门论题等五方面。 本届大会除按贯例将英、法、德三国语言列为大会语言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际固体断裂与强度会议(FEOFS2003)于2003年10月20~23日在日本仙台召开,来自18个国家的2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会交流论文293篇,涉及复合材料、金属、岩石和土等的疲劳、损伤和断裂等研究领域。中国共有51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岩土所、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均派出了代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杨春和研究员等一行7人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议题如下: (1)工程材料的疲劳特性研究;(2)材料动荷载响应研究及数值模拟;(3)裂…  相似文献   

5.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6.
1982年10月7日到9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召开了第31届奥地利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主要来自西欧的各国代表约750人。会议上共选出30篇论文进行宣读和讨论。论文涉及以下四个专题: 一、岩石力学在工程建设上的应用(10篇):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汉诺威(Hannover)到沃兹堡(Würzburg)的新建铁路隧道(7篇):三、岩体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9月2日至7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这是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专题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有关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8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论文摘要64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和水平。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谷德振同志主持了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回顾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研究历史;阐述了它在工程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工程意义;指出了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今后研究方向。大会开幕式后,进行了近二天的大会宣读论文和专题综述报告;二天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的涵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差距,今后主攻方向;3.对大会综述的意见以及今后学术活动的建议。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交流了学术思想和工作经验。本着百家争鸣和求同存异的精神,还组织了各小组的大会汇报与交流。谷德振同志作了题为“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兹将本次会议的主要情况分四个问题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筹备组于去年10月在甘肃金川召开了这次会议,有80多单位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会间学习了方毅同志在全国科协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学会筹备组组长陈宗基教授在并幕词中强调了岩石力学的研究必须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为工程实际服务。会议收到论文180余篇。会上对金川的地压问题作了专题介绍。代表们就地下工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岩石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于2001年5月23至26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各地从事岩土工程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121篇,经评审共有105篇论文编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增刊专辑。大会论文涉及到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第十三届大会于1982年9月19—25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33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提交论文407篇。我国的谢先德、张培善、郭宗山和秦淑英首次以正式会员国代表的资格出席了大会,提供了6篇论文摘要,并都作了口头报告。 会议开了7天,按专业分为四个大组和三个专题讨论会同时进行。 1.第一大组:综合组,又分四个小组。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办,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西班牙国家小组承办的2014年欧洲岩石力学大会将于2014年5月27~29日在西班牙比戈举行。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在岩体结构中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围绕主题,大会讨论的内容涉及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整个范围,议题主要包括:岩石特性和测试理论;岩体表征;基础设施的岩石力学;采矿岩石力学;设计和分析的方法;监测与反分析;基坑开挖与支护;采石工程;天然石材保存与岩石风化;石油工程和加氢裂化;二氧化碳储存;EUROCODE-7在岩石工程中的运用。本届会议将会邀请七位国际岩石力学界的著名学者为大会做精彩的主题报告,其中,我学会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冯夏庭教授将作题为:Case histories of rock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hina 的主题报告。围绕大会主题,会议还安排有短训班和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大会收到论文摘要7028篇,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大会设26个专题,226个子专题。本次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拓出一些崭新的学科。例如:地质的韵律  相似文献   

13.
第22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大会——山地水资源国际会议199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50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43篇论文,在八个专题讨论会上宣读310篇。我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2篇,其中有9篇在专题会上宣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15.
第10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2003年9月8~1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全球岩石力学界的学者、专家、教授近400人出席了本次大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以理事长钱七虎院士为团长,一行34人组团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会由南非岩石力学学会承办,会议采用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形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所长和清华大学李仲奎教授在大会上发言,东北大学唐春安教授等5名中国学者在分组会上发言。大会组织工作井条有序,组织者充分利用会议资源,在信息宣传、产品介绍、论文张贴方面均有特色。本次大会中国代表人数仅次于主办国南非,全…  相似文献   

16.
桂岩 《中国岩溶》1985,4(4):387-388
<正>第一届国际地貌大会于1985年9月15日至9月20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我国有31名正式代表,及4名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约800篇,我国地貌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28篇被安排在分组会上发言。五天的学术讨论,只有四个大会报告,而且都在晚间举行,他们是波兰韦斯特潘教授的“地貌、资源、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美国贝克尔教授的“新的全球地貌学”;英国柯克教授的“地貌学的应用”,和法国特里卡特教授的“地貌学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岩土力学》2004,25(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于2003年10月28-30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全球华人中青年学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论坛”。会议期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换届会议暨第六届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水利、矿山、铁路、公路等部门的50余名委员或代表出席了会议。第五届专委会主任崔政权大师因参加三建委会议,未能出席大会,特以电话方式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委托中国科…  相似文献   

18.
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办,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日本国家小组(日本岩石力学委员会)承办的第八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将于2014年10月14~16日在日本札幌举行。此次会议是2014年度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年会,同期还召开国际学会理事会、主席团会议及各专委会会议等。大会的主题:自然灾害、环境和能源。研讨内容涵盖石力学从理论到工程实践及对岩石工程技术将来发展分析的所有方面,并有以下议题:地质灾害减灾,地震和岩石动力学;风险和风险管理;防灾减灾;边坡稳定;环境问题,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放射性废物处置;THMC 耦合;能源,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地热发电;油藏工程;新技术和基本的方面,岩石的性质和场地特征;地球物理勘探和测试方法;隧道及地下空间;生命周期维护成本;现场测量和分析。本届会议将会邀请精彩的主题报告演讲者。ISRM 的两个专业委员会将举行研讨会,会议展览也同期举办。  相似文献   

19.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20.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