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系统分析河南省各煤田煤中灰分和主要有害元素分布特征,评价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潜势,通过系统收集12个煤田的煤质资料,并均匀采样作化验分析,获得各煤田煤中灰分和10种有害元素的平均含量,利用广义对比加权标度指数法计算出煤炭资源洁净潜势综合指数I值,评价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潜势,得出河南省煤炭资源清洁质量从西向东依次为不洁净-较不洁净-较洁净煤这一逐渐变好的趋势,影响煤炭资源洁净潜势评价的主要因子为灰分和硒元素。最后,统计了12个煤田各清洁等级的煤炭资源量:较洁净煤235亿t、较不洁净煤30亿t、不洁净煤5亿t,并探讨其利用方式。研究成果对河南省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下石盒子组72煤层的煤质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的研究较为薄弱,不利于后期煤矿进行勘探开发部署工作。通过对孙疃煤矿钻孔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淮北煤田孙疃煤矿72煤层的宏观煤岩特征、显微组分特征、无机矿物含量、元素特征,以及煤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工业分析指标,并从沉积环境、大地构造背景和岩浆活动等地质因素分析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该区72煤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其水体较浅,为弱还原环境,处于海退时期,是煤质发育的主要地质控因,煤层的埋深主要控制煤的变质程度,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影响程度较弱,只对部分区域煤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宁武煤田高庄井田的区域地质、井田地质及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庄井田石炭系可采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及该井田的服务年限,从而对该井田石炭系煤炭资源进行了整体评价。该井田石炭系煤炭资源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煤田煤层多、煤质好、储量大,以往勘探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用数学地质方法进一步总结认识该煤田的构造特征、煤层赋存、煤岩层对比、煤质变化规律、构造与煤厚及煤质变化规律等,以期能对该区中、深部勘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煤田东周窑井田的区域地质、井田地质及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东周窑井田石炭二叠系可采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及该井田的服务年限,从而对该井田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进行了整体评价。该井田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煤炭资源中,中生代陆相煤田所蕴藏的煤炭资源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早—中侏罗纪陆相煤田,已探明煤炭资源总量占我国探明煤炭资源总量的63%,煤田规模大都为大—超大型,煤质优良。该类煤田沉积环境复杂,具有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煤层稳定性和连续性差、合并及分叉点多,勘探难度较大。为此,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西部勘探项目中采用了包括钻探、二维地震、综合测井、VSP测井、地质与水文工程地质填图等在内的综合勘探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其中VSP测井在该勘探区的应用,不但准确提取了二维地震资料的时~深关系,提高了时—深转换精度,而且使声波测井资料得到了有效校正,地震带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处理更合理,解释结果更可靠。综合利用VSP和声波测井资料进行交互速度分析,提高了地震资料对目的层的解释精度,为大型陆相沉积煤田的岩煤层对比解释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7.
宁东煤田侏罗纪煤炭资源量巨大,是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为保障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煤田大量勘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宁东煤田侏罗纪煤的煤岩、煤质特征。结果显示:宁东煤田侏罗纪煤具有特低-低灰、特低-低硫、低磷、低砷、低氟、高发热量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其为高清洁度动力用煤;同时还具有中高挥发分、较高氢碳原子比、焦油产率较低(普遍<7%)及富惰质组等特征表明不适于直接液化用或提取煤焦油。无黏结性、较低水分产率、较高的与二氧化碳反应性(950℃)、煤灰熔融温度,表明其适于气化,且以水煤浆气流床和干煤粉气流床为宜。综合认为研究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式为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及以气化为基础的间接液化用煤。   相似文献   

8.
根据平庄煤田露天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煤的形成环境特点,对西露天矿区6煤组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灰融性和C、H、N等煤质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主要煤质参数在矿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质参数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为基础,论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现状与前景。中国煤炭资源以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煤为主,形成北方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包括晋、陕、蒙、宁、豫和新疆塔里木河以北,以及南方川南、黔西、滇东富煤区;但煤类分布极不平衡。通过对地域分布、埋深、煤类等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后认为,近期可供进一步找煤、普查的工作对象仅占6.4%;煤炭资源赋存比较丰富的省(区)潜力较大,而煤炭资源较缺地区则潜力甚小,南方经济发达的省(区)基本无找煤普查前景。以上研究,为中国在21世纪进行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了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田地质的显著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煤系后期改造明显、构造样式丰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①煤田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②中国东部盆地动力学与构造控煤作用受到关注;③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的继续——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④煤变形-变质作用的构造控制研究愈加深入;⑤以三维地震技术为代表的煤田构造高精度探测技术全面推广应用;⑥矿井构造定量评价和预测已成为煤田构造研究的亮点。通过回顾总结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历史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盘江矿区煤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大型冶炼精煤、动力煤生产基地。通过对勘探成果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对比研究,总结出矿区的煤类分布特征及煤质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书由山东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刘桂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王桂梁教授和山东煤田地质局张威教授级高工合著。作者在了解本领域学术动态、并对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煤的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量测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煤和煤矸石的淋溶(滤)实验、洗选实验、浮沉实验、土壤实验、燃烧实验等,结合矿区煤系沉积环境演化、煤质和煤化学特征,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物质来源、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析出机理、迁移过程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  相似文献   

13.
第1期加强煤田地质勘查提高煤炭生产的资源保障能力……………………………………………………………徐水师(1)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徐水师(3)我国煤矿安全问题浅识……………………………王雪峰(6)·煤田地质·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陈梦连(9)青海省玛沁县大武煤田构造及聚煤作用分析……鞠崎(13)对辽宁省煤质分布规律的认识……………………陈冰冰(15)贵州织纳煤田以那架勘探区煤中硫与煤相分析…曹志德(18)龙永煤田危机矿山资源接替的几种勘探模式……何仲秋(21)·煤层气·库车坳陷侏罗系煤…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 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出3种富油煤类型:富油煤型、富油煤–高油煤型、富油煤–含油煤型。按照煤炭资源量计算办法,全省已经查明的煤炭资源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1 550.33亿t,内蕴焦油资源量144.5亿t;预测出陕西省2 000 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3 845亿t,内蕴焦油资源325亿t;并对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进行划分。分析富油煤的成因机理,指出变质程度、沉积相及物质组成和埋藏条件等为富油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煤炭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富油煤原位地下热解多煤层协同开采的资源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万全煤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层岩性、煤类与煤质、煤层(组)厚度与夹矸的具体分布特点,对万全煤田煤层地下气化开发条件及其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今后本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三江源"区域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Landsat-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以往各类区域地质和煤田地质资料,对青海省乌丽-开心岭地区进行解译,确认该区为挤压性质背景下的北西西或近东西向构造特征的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了区内构造演化和成煤古地理环境,以构造为重点,对基底构造、聚煤期构造以及聚煤期后构造对煤系聚集、赋存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圈定了晚二叠世含煤远景区3处,为下阶段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田地质学》是一部着重论述我国煤田地质特征和聚煤规律的著作,是在1961年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煤田地质普查勘探和全国范围的煤田预测成果而写成的,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煤田地质特征和当前的研究程度。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煤田地质基础理论,吸收了近期国内外的新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成煤作用、煤的物质组成、聚煤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  相似文献   

19.
煤田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判断岩性和研究煤质,通过对岩石及煤的物理性质作定量的分析研究,获得岩石及煤的组成成分资料,并可进一步对一个钻孔及整个煤田或矿区作地质评价。我们知道,数字电子计算机只能进行数字的运算,要利用它来解决地质问题,就必须根据地质问题的物理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公式,再输入必要的参数到机器中去,才能进  相似文献   

20.
煤田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四川煤田地质工作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煤田地质研究在层序地层学、煤变质作用规律、盆地分析、巨厚煤层、煤的有害物质与洁净能源、煤层气以及数字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煤田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拓展工作领域,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