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省白马洞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马洞铀矿床是一个铀、汞、钼多金属热液矿床,处于黔中侏罗山式褶皱带,近EW向白马洞深断裂上盘。区内热液活动明显,围岩蚀变强烈,铀、汞、钼矿体赋存在中寒武统高台组页岩上、下层间角砾岩带中。本文简要介绍地质背景、成矿特征,重点论述了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为今后在省内深入研究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和指导深部找矿起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Occurring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arling region, the deposits under investigation are multimetal sulfide uranium deposits of hydrothermal. (medium to low temperature)origi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types: quartz sulfide and carbonate sulfide.Evidence shows that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s genetically connected with Early Yenshanian granite, quartz porphyry and granodiorit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regional source-beds may be the main provider Of uranium for such sulfide-type U-deposits (the source-beds include the old metasedimantary rock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Cambrian and Carboniferous). The mechanism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an be explained as follows: In the process of migmatization, U became highly activated and took its way into granitic magma. In response to the evolution of late orogenic cycle, U was concentrated into the younger small rocks masses, transported in the form of U ^6-F-carbonate complex and uranyl-silicate complex, or complex anions, and finally deposited in favourable structural settings. In the course of U transportation, the interaction took place between wall rocks and hydrothermal solutions containing uranium, leading to the escape of CO2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complexes were decomposed and, at the same time, U^ 6 was reduced into U^ 4, forming pitchblende. Meanwhile, owing to strong silicification, pyritization, hematitization, carbonization and fluoritization, mesothermal and meso-epithermal sulfide-type U-deposits of multimetals were formed.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多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了华南改造型和同熔型两种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类及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成岩成矿机制,提出了两类产铀花岗岩及有关铀矿床的成因模式和综合判别标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参照一些学者以往所提出的各种成矿假说,作者 相似文献
4.
5.
花岗岩型铀矿床成因讨论——以华南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近年来作者的研究成果,就目前人们对花岗岩型铀矿床成因的几种认识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CO2对铀成矿的制约和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针对目前热液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成矿作用矿化剂地球化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7.
8.
谭立群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8,21(1):43-51
本文介绍的横岭关、北峪、永济、野庙滩、太峪和烟庄岩体是中条山古裂谷中的早元古代花岗岩类岩体。就其成因类型而言,永济岩体是I型花岗岩类岩体,而横岭关、北峪、野庙滩、太峪和烟庄岩体属S型花岗岩类岩体。就其形成构造环境而言,永济、横岭关和北峪岩体均是陆缘裂谷A型俯冲碰撞的产物,其中,永济和横岭关岩体还构成大陆边缘“成对”(I型和S型)花岗岩;而烟庄、野庙滩和太峪岩体是在陆缘裂谷A型俯冲碰撞形成的内硅铝造 相似文献
9.
巴彦诺尔公花岗岩体与乌力吉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彦诺尔公花岗岩体和乌力吉花岗岩体均属二叠纪花岗岩,两岩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基本一致,均富Si02,K20和Al20。,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亏损。其差别是:前者属钙碱性岩石(σ=l.91),较富集Fe,Mg,Ca,Cu,Cr,Sr,Ba和F,而后者为钙性岩石(σ=1.68)较富集W,As,Sb和Au等。两岩体不仅为其周围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热液,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正是由于充分的热液活动和物质迁移以及后期富集形成了朱拉扎嘎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基于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成因模式和数学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华南花岗岩区各级序成矿断裂铀资源评价的方法-断裂成矿潜力估计法。这种方法,因把工作重点放在断裂上,它具有工作量少而收效好的优点。文中列举的实例表明,在华南花岗岩区用该方法作铀资源评价,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S5)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试述华东南中新生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华东南产出大量中新生代热液型铀矿床,其主要地质特征与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元古代不整合型铀矿床十分相似。作者描述了这些热液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地质背景及可能的成矿机制,并认为,这类铀矿床可命名为中新生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5.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表生汲取卸“载”富集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和与其伴生的主要地质事件是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本文所提出的成矿模式,着重说明矿液循环过程。断裂带内活动的矿液分为两股:一股来自大气降水,自上而下,从围岩中汲取了铀,称载铀液;一股主要来自地壳深部,自下至上,含H_2S等还原物质,谓卸铀体。这两股成因、组份、性质回然不同的溶液在一定深度上相遇混合,使铀沉淀。在此过程中,断裂带中地下热水的纵向循环导致了矿液的贝努利横向循环,致使矿液源源不断地流向成矿区,使那里的成矿作用在某一时期内持续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17.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表生汲取卸“载”富集成矿模式的数学模型与铀资源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与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各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形成大矿、富矿的四个要素,并提出了一种用确定性数学模型预测花岗岩型铀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华南花岗岩中铀活化转移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法研究,发现华南产铀花岗岩副矿物中的铀沿微裂隙活化转移和交代蚀变矿物的自洁作用迫使载体矿物中的铀活化再分配的地球化学现象。与经过0.05mHC1溶液浸泡的花岗样品进行第二次诱发裂变径迹照射结果对比,确认为活化铀的存在,并具有易转移的特点。蚀变轩上岩取订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提供了铀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活化转移的佐证。γ能谱测量结果证实,花岗岩中的部分铀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已活化转移而钍则基本存 相似文献
19.
20.
一直以来,利用铀、钍、钾同位素的γ能谱寻找铀矿是铀矿地质重要的放射性物探手段。同样,水系沉积物化探中铀、钍、钾元素作为铀矿化探重要指示元素,在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论述了水系沉积物铀、钍、钾元素在铀矿预测评价中的指示作用和异常特点,以及中国铀、钍、钾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点和规律,将铀、钍、钾异常按累频占比划分为特高异常(异常内带)、高异常(异常中带)、异常(异常外带)和高背景,同时,论证了铀、钍、钾异常分布与铀成矿关系。可以看出,铀、钍、钾异常分布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现有的异常分布区与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产区高度一致,其异常分布对我国铀、钍矿资源预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