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在中国石油大学资深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著名沉积学家及古地理学家冯增昭先生执教55年暨80华诞之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长江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油气、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了为庆贺此事而举行的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沉积学若干领域的回顾与展望--庆祝《沉积学报》创刊二十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沉积学报》2003,21(1):1-7
主要选取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碎屑岩成岩作用、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与模拟、中国海海底沉积作用、油气储层沉积学、矿床沉积学等若干领域 ,对我国沉积学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 ,并借此庆祝《沉积学报》创刊二十周年。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沉积学报》,于1983年1月创刊,至今已经30年了。30年来,在全国同行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不懈耕耘,终于由一株小苗,长成了一棵大树。上世纪20年代,沉积岩石学从地层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人类社会对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成为地球科学发 相似文献
8.
9.
由西北大学和长庆油田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大会8月在西安召开.与会的249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高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地调系统、煤炭系统、核工业系统和出版系统等63个单位.大会收到论文共173篇,其中全文95篇,摘要78篇.大会宣讲论文35篇,分会场宣讲论文43篇.论文涉及面宽,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古地理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盆地分析、沉积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技术在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国内主要地质高校涉及沉积学领域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野外教学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情况,对中国沉积学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讨论了中国沉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1)中国地质类院校中涉及沉积学的本科专业设置基本统一,而研究生专业设置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大高校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各具特色;2)通过统计近15年沉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揭示沉积学相关专业学位论文数量占地质学科总数的32%,其中油气地质学学科又占沉积学论文总数的77.1%,可见油气地质学是近15年来沉积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3)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对比,我国沉积学教育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沉积学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促进沉积学和沉积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沉积学领域和沉积学教育取得的成果反过来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沉积学人才培养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模式,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调统一本科地质学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沉积学专门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沉积学各研究领域的接续力量源源不断,使中国的沉积学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2011年11月19日上午,庆祝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50周年暨学术报告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陶培荣,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江苏省科协副主席赵永进,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江苏省地质勘查局局长潘正勤,江苏省民政厅社团处处长李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常印佛、王德滋、薛禹群、周志炎等,江苏省地质学会副会长、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朱锦旗等,以及来自省内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在简述沉积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中国沉积学今后发展需要加强和重视的研究领域。就沉积类型而言,需要加强和重视包括陆相沉积、碳酸盐沉积、近岸和浅海硅质碎屑沉积、深海沉积的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包括沉积盆地、古气候与沉积作用、前寒武纪沉积、人类生存环境沉积学、区域沉积学和全球沉积学。文中还对中国如何继续深化这些研究提出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如需长期不懈地对一些科学问题和沉积现象深入研究和观测,以及重视新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等。在结语中对未来中国沉积学发展提出了10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沉积学经历了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沉积学在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古地理学、前寒武纪沉积学、现代沉积环境、深时地质与沉积学、生物沉积学等多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时古气候与全球变化、古环境变化及第四纪沉积等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同步发展或已迈入国际研究前沿.同时,形成了陆相层序地层和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等独具我国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围绕国家能源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我国沉积学研究仍以跟踪国际前沿为主,而原创性的、引领性的研究较少.我国沉积学在温室陆地气候与古地貌重建、重大地质转折期的沉积和生物过程、源-汇系统、前寒武纪超大陆演化与早期地球环境等领域有望取得具有国际前沿的开拓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内外资料调研和1950年以来我国相关实验室的考证,研究我国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历史和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数据主要源于三方面,包括国内外数据库6个,国内外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官方网站102个以及国内外搜索引擎5个。对访问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我国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及其地区和年代分布,并与国外相关实验室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我国沉积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据此展望我国沉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沉积学发展经历了1950—1980年的起步阶段,1980—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10年以来的稳步提升阶段。作为研究陆表岩石—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结果和机制的专门学科,沉积学与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都密切相关。我国的沉积学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化石能源与沉积矿产、海洋过程与资源、区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事关国计民生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分析结果看,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学基础学科,我国沉积学目前面临着以下问题:1)迄今全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化的沉积学实验室;2)专门用于沉积学研究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少;3)目前与沉积学相关的实验室分布过于集中,实验室与所研究的对象(自然界典型的沉积过程)相互脱离的现象日趋明显且不断加剧。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的沉积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研究作用,另一方面相关支撑条件又相对薄弱且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趋势。这些问题无疑将会阻碍我国沉积学未来的健康发展。通过此次“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家底、理清了问题、看到了不足,希望在此与同行分享我们的调研成果,同时更希望引起相关专家和管理部门的注意,在条件允许时能够不失时机地解决影响我国沉积学发展的上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2012年9月8日至11日,《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庆祝会、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扩大会议暨古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隆重召开。9月8日上午召开了《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庆祝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教授,副校长庞雄奇教授;来宾有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中国科学院王铁冠院士,教育部科技司铁晓锐女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颜帅理事长,科学出版社彭斌副总经理,北京大学杨守仁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乔秀夫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楚泽涵教授等20余人;《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 相似文献
19.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3):I0001-I0001
"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是为纪念火成论派的创始人James Hutton(1726-1797)对地质学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针对花岗岩研究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该会议于1987年在James Hutton的出生地--英国Edinburgh首次召开,随后每4年召开1次,迄今已连续召开8届,已成为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和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师, 近四、五年来, 在完成两个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 参与并完成了《中国沉积学》第二版的筹划、组织、编写、评审、编辑和修正工作, 对这一反映和代表中国当今沉积学各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特色的巨著, 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我们特意使此书在我校60华诞前夕出版。下面是本书主编冯增昭教授为本书写的序。借此, 可了解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以及本书的筹划、编写、审校、修正等出版前的全过程。今特以此书向我校60华诞献礼和祝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