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震地质》1986,8(4):62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马兰、自家寨一带,发生了6.8级地震;相继于3月22日又在宁晋县东汪一带发生了7.2级地震,值此邢台地震发生二十周年之际,于1986年10月7日至1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邢台地震二十年纪念暨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及有关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地震局系统等118个单位近300名代表。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5月 2 1日当地时间 1 9时 4 4分 ,在阿尔及利亚宰穆里以北 ( 37 1°N ,3 9°E)发生里氏 6 9级地震 ,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先后有 32个国家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灾害现场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赴国外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其反应速度、现场救援的表现、救援后期的医疗救助和建筑物受灾情况鉴定等工作受到联合国和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除在地震现场从事紧张的地震救生任务外 ,随队的地震专家还与阿尔及利亚同行就这次地震的地震活动、发震构造和地震监测等方…  相似文献   

3.
对新世纪中国西部地震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欧亚地震带贯通中国西部 ,导致中国大陆 90 %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同时 ,这里也是中国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区域。这是我们研究地震孕育、发生机理及过程得天独厚的有利场所。我国经济建设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们党和政府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在 2 0世纪末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新千年、新世纪伊始 ,又传来了国家将对我国地震事业加大投入的喜讯。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 ,抓住历史机遇 ,加快提高我们的地震科研、监测预报 ,特别是短临预报和防震减灾能力 …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邢台地震二十年。二十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是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这不仅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地震,更因为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烬回。‘。Z;‘口二口中国地震工作廿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吴迎光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震局于1979年8月6—11日在北京召开了《地下水动态测报地震专业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家地质总局、第五机械工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和国家地震局所属各有关单位共50名(其中包括特邀代表2名)。 国家地质总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总工程师胡海涛同志和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罗焕炎同志在大会上分别作了“地下水网络与地震的关系”和“地下水动态与地震预报”的报告。他们的发言对代表们启发很大。 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其内容比较丰富,大致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和吉林省地震局于2020年9月28—29日在吉林安图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0年地震&火山联合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73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大会设置了7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摘要近70篇,会期交流报告36篇,其中口头报告13篇,张贴展板23篇;13篇口头报告中,特邀口头报告5篇(其中地震行业外的邀请报告2篇);23篇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张贴报告7篇,最佳设计创意张贴报告1篇。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以“地震与火山研究如何相互促进以及相互促进的着眼点在哪里”为主题的Panel讨论,积极而热烈的讨论碰撞出了地震与火山聚焦的科学问题火花:地震预报与火山预警都必须立足于系统的高质量观测技术的发展,建立空间-地面-地下多学科立体观测网络以及基于地震孕育过程的观测资料解译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提升地震预报与火山预警共同面对的基本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有组织地参观学习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的综合监测技术,加深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5—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代表主要来自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的省局、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及专业队,并有地质部、建工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共计39个单位136人。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与讨论近几年来在大陆地震构造、地壳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1982年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计划。 通过大会及小组会的学术交流,检阅了我国在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大陆地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动态》2003,(10):40-44
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2003年年会于8月1~9日分别在青海省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此次会议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会议形式,即先组织与会代表进行工作交流,然后进行考察,最后召开全体代表大会。本届年会开得较灵活、生动,既达到了会议目的,代表们也不感觉枯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工作20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经过与会同志5天的共同努力.已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我们这次大会自始至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和关怀.会议前,李鹏副总理亲自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会议期间,周谷城副委员长参观了我们举办的地震科技展览会,并为展览会剪彩、题词.今天下午4点半,李鹏副总理、周谷城副委员长、严济慈副委员长、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以及其他领导同志,将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的大会,接见全体代表,并和我们合影留念.会上李鹏副总理还将作重要的讲话.这一切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地震事业十分关心和重视,这对地震战线广大职工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汕头地震带(以下简称泉汕地震带)和地震活动强烈的台湾毗邻,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震带。近900多年中,曾发生过M>6的地震9次,近来小震比较活动,所以,深入开展泉汕地震带的地震、地质特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地震局东南沿海协作区于1981年7月19—26日在厦门市召开了《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粤、闽、赣、湘、桂等五省地震局以及  相似文献   

13.
这次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中国地震学术交流与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会议,是中国地震界的一次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地震工作者,特别是那些战斗在边远山区与条件极其艰苦地区的地震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历史上和建国以来,都发生过多次大地震.例如,16世纪在陕西华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死亡80多万人;本世纪初,在宁夏海源发生了8.5级大地震,死亡20多万人;建国以后,1966年在邢台地区相继发生了6.8级和7.2级两次大地震;1975年在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大地震,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我国接连发生的严重震灾,使社会公众对地震预测预报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地了解、参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机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震局于2019年8月26—28日在青海海东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年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行业内外的1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大会设置了8个专题;共交流报告50篇,其中,口头报告30篇,张贴展板20篇;30篇口头报告中,特邀口头报告9篇,行业系统外口头报告7篇,行业内雏鹰报告9篇。除了一贯的最佳张贴报告评选之外,大会还对张贴报告首次设立了最佳创意奖,对雏鹰报告设置了最佳形象奖。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Panel讨论,针对大地震的物理机制以及预测地震所依赖的观测技术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大会学术交流之后举办了关于地震滑坡灾害的实体科普调研活动。本次论坛会前征集到论文摘要142篇。针对特别设立的宜宾地震专题,快速征集到摘要8篇,分别涉及前震识别、震源机制解析、孕震构造环境、动力学条件、视应力变化与电离层异常等。全部论文摘要集在《国际地震动态》第8期刊出。《高原地震》和《地震》分别出版了部分报告的全文。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邢台地震20年.20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邢台地震拉开了本世纪我国第四个地震活跃期的序幕.随着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地震预报实践活动也由邢台震区迅速推向全国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科技队伍也在一次次大地震的袭击下,由分散到集中,不断成长壮大.在与大地震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广大地震工作者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在对地震预报茫然  相似文献   

17.
在海原8.5级地震发生6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学会于1980年9月7—17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了“中国活动断层与古地震专题讨论会暨中国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除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的研究所、队和各省、市地震局外,还邀请了有关单位的同志,共112名。中国地震学会付理事长马杏垣、丁国瑜及高文学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期间,代表们对中宁古地震剖面、海源地震形变带及红果子沟长城错动遗迹等,进行了考察,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机构的作用,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认为,地方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从重视基础研究、抓观测资料质量、提高会商质量、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入手,才能适应当前监测预报体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每个省区都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有记载的等于或大于8级的大地震多达23次,其中190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9次。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惨痛的情景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地震破坏特别严重的原因何在呢?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是发生在城市区;另一方面还由于唐山市位于平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局 2 0 0 1年度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于 2 0 0 1年 5月 1 0~ 1 1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和机关有关司室的 1 1 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陈章立局长、刘玉辰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朱世龙司长作了总结报告。会议全面总结了“九五”期间我局的科技外事工作 ,并对“十五”期间的对外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讨。同时 ,代表们还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外事工作组织与管理 ,提高地震科技国际合作的效益 ,加强中青年国际型科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