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对象,阐述了地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了现代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分析了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问题与差距,并对其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具体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系统的论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用于确定烃源岩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研究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用最先进的Lacoste-D型重力仅可以进行微伽级的重力浏量和在此墓础上的微重力研究,使微重力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验证,也为重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分
支领域。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我国矿山高温问题趋于严重化,由此而开展的矿山地热研究推动了我国煤炭资源勘稼地温测量的普及;在大量矿山地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山地温类型划分系统,为矿山地温勘探和矿山高温对策提供了理论根据。展望前景,矿山地热研究面临新的研究任务,其中,总结全国煤田地温测量成果和强化矿山地热与降温技术联结纽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多条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对比分析是判断物源方向、揭示沉积环境、辅助层序地层划分 及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文使用Access 数据库技术以层序为单位实现了海量 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快速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方 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计算方法,可以在地学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全球变化对我国北方沙区可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全球变化及其对我国北方沙区可能影响的三个问题。首先,全球变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变化的藕合,不能忽视全球自然变化过程的研究;其次,沙漠的变化主要与气候
干湿变化有关,要注重研究未来增暖伴随的降水变化,预浏土地沙漠化未来发展趁势;第三,要研究土地沙漠化及其逆转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几年来大气科学领域内国内外研究的某些最新进展,对目前国际大气科学发展特.点和趋势作了简要回顾,并对今后大气科学研究重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沉积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沉积学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涉及到地球和其它行星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和有关的外部地球物理学,诸如大气物理学和磁学,并制定出我国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科学价值的固体地球科学的强有力的研究计划。未来10年的大多数时间全球环境问题将处于科学研究的前沿。自然环境变化的研究必须是国际性的和跨学科性的,已经确立了具有不同科学广度和要求不同成效的7个项目。
    1)古气候学:过去的150万年,世界气候曾经极不稳定。英国所在的中纬度曾有17个变动周期,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大约低9摄氏度)。人类活动又把附加的因素加进到控制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已经很复杂的平衡中去。古气候学是对过去变化过程的研究,在获得认识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气候变化方面都是很必要的。
    2)生物分子古生物学:惊人地发现许多化石,甚至是几亿年前的,含有适合于生物分子研究的有机物质,这就给地球科学家、生物学家和有机化学家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一个大的新领域。这种研究复盖了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尺度,大大扩展了我们对进化过程的理解,对过去的环境得到了新见解,并加深了我们对碳氮化物成因的理解。
    3)新大地构造学:近代或现代变形过程的性质与速率的研究,应使更精确地解释地质历史和预报未来的事件,如地震和火山活动。
    4)地质流体作用:此题目包括流体运动和地壳内固体—流体反应的研究。这些对于认识地下水、液体和气体碳氮化合物、矿化流体作用以及我们从地球内提取这些流体及其产物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样,这种过程的认识对于在地壳内处理废物也是必要的。
    5)沉积盆地演化和动力学:沉积盆地产生于地壳顶部5km,因此就资源开发而言是容易接近的。这个题目对于涉及资源的工业以及时上文提到的流体作用的认识都特别重要。
    6)地球深部研究:象地震与火山活动这类现象表明地球没有停息,随着时间动荡和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地壳深部、地幔和地核中的作用所产生的。因此地球深部的研究,在试图认识地球活动方式上是必要的,在其它方面的研究中也是基本的。
    7)空间地球化学及行星演化:我们对太阳系早期历史和地球过程的认识,是通过比较行星学以及对落在地球上的或带回地球的行星物质的化学研究得以加深。在英国新的分析技术使她有可能去分析大多数微小的标本,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而且正在揭示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奇妙的线索。
    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两个领域即洋壳和南极洲值得特别加强研究,上述各项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在南极进行有优势的研究。
    上述的工作要求:
    1、培训人才。英国使正在成长的一代地球科学家在基础科学、数学特别是计算机和计算机模拟方面具有必不可少的经验。
    2、需要充足的资金向最好的地球科学家提供足够的支持,并保持高质量的研究。
    3、重点研究计划应由权威科学家来确定,由强有力的杰出的带头人来领导。
    4、综合性的国际研究计划(如大洋钻探计划)方面,在国际保护伞下的离散的国家计划(例如面对英国的大洋中脊的研究工作)方面,以及在数据库的编辑方面,英国的参与应继续维持增加。
    5、增加更精良的设备与设施。
    6、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必须提供英国地球科学信息的基本数据库,应该从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观点出发,监测诸如地震、地磁、放射性和地下水质等方面的长期变化。
    7、因为地球科学涉及到整个地球,很显然不能单独局限于英国进行。海外工作(特别在第三世界)应当给予鼓励。
    8、发展与加强科学院、公众机构、研究所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以保证思想与资料的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盆地热历史及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是非常活致的研究课题。本文论述了这方面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古地温研究办法、盆地热历史类型及热历史重建。作者认为恢复沉积盆地沉积热历史应重视后期地温场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The marine Cretaceous of China is distributed mainly in southwestern Xinjiang,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the Karakorum Mountains and most parts of Xizang (Tibet), with findings even from Taiwan.The marine Cretaceous of China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dimentary belts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ic and tectonic characters, biological provinces and the different modes of deposition.On the basis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Cretaceous marine strata and faunas in China, the lithostratigraphic and biostratigraphic sequence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nd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strata and boundaries 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Lower Cretaceous and Upper Cretaceous, as well as Cretaceous and Tertiary outlined; the position of the beach line of the Laurasian landmass in China and the events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The evolution of the European Cenozoic Rift System (ECRIS) and the Alpine orogen is discussed on the base of a set of palaeotectonic maps and two retro-deformed lithospheric transects which extend across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Alps and the Massif Central and the Rhenish Massif, respectively.During the Paleocene, compressional stresses exerted on continental Europe by the evolving Alps and Pyrenees caused lithospheric buckling and basin inversion up to 1700 km to the north of the Alpine and Pyrenean deformation fronts. This deform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the injection of melilite dykes, reflecting a plume-related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sthenosphere beneath the European foreland. At the Paleocene–Eocene transition, compressional stresses relaxed in the Alpine foreland, whereas collisional interaction of the Pyrenees with their foreland persisted. In the Alps, major Eocene north-directed lithospheric shortening was followed by mid-Eocene slab- and thrust-loaded subsidence of the Dauphinois and Helvetic shelves. During the late Eocene, north-directed compressional intraplate stresses originating in the Alpine and Pyrenean collision zones built up and activated ECRIS.At the 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the subducted Central Alpine slab was detached, whereas the West-Alpine slab remained attached to the lithosphere. Subsequently, the Alpine orogenic wedge converged northwestward with its foreland. The Oligocene main rifting phase of ECRIS was controlled by north-directed compressional stresses originating in the Pyrenean and Alpine collision zones.Following early Miocene termination of crustal shortening in the Pyrenees and opening of the oceanic Provençal Basin, the evolution of ECRIS was exclusively controlled by west- and northwest-directed compressional stresses emanating from the Alps during imbrication of their external massifs. Whereas the grabens of the Massif Central and the Rhône Valley became inactive during the early Miocene, the Rhine Rift System remained active until the present. Lithospheric folding controlled mid-Miocene and Pliocene uplift of the Vosges-Black Forest Arch. Progressive uplift of the Rhenish Massif and Massif Central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plume-related thermal thinning of the mantle-lithosphere.ECRIS evolved by passive rifting in response to the build-up of Pyrenean and Alpine collision-related compressional intraplate stresses. Mantle-plume-type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e caused thermal weakening of the foreland lithosphere, rendering it prone to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三极到北极: 气候与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第三极和北极地区对于区域和全球环境、 社会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通过对第三极和北极气候与冰冻圈研究的现状、 趋势进行梳理总结, 为未来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结果显示, 第三极和北极气候系统与冰冻圈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并预计将持续下去。第三极和北极地区气温在以全球平均升温速度两倍的速率变暖, 且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 变化总体趋势高度一致; 降水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 但变率和不确定性较大; 极端事件(尤其是极端降水)的频率增加; 积雪范围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 雪水当量、 积雪天数的变化存在区域和周期性差异; 多年冻土温度升高, 活动层厚度增加, 亦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些变化不仅对生态、 水文、 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对基础设施、 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包括重金属污染、 食品安全等。气候及冰冻圈快速变化会通过反照率反馈、 水汽反馈等机制被放大, 并通过一系列大气及海洋环流过程, 对周边乃至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影响。目前第三极和北极研究中面临的重要共同问题包括极度稀疏的地面观测资料、 模型物理机制和精细化描述不足以及缺少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系统关联的量化研究和可靠证据。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赖地面监测网络的扩展以及对冰冻圈和气候系统物理过程理解的提升。从第三极到北极, 不仅是研究视角的扩大, 更是全面理解第三极和北极在地球系统中作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奚小环 《地学前缘》2021,28(1):308-317
地球科学领域处在信息科学与信息化社会时代,基于大数据战略驱动的现代地球科学正在蓬勃兴起.诞生于近代的地球化学具有天然的结构化信息科学属性.提出建立从信息化、模式化到智能化的地球化学大数据信息科学应用研究总体思路,即基于地球化学大数据首先建立信息化系统,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方法理论建立成矿地球化学分带富集模式与生态地球化学累...  相似文献   

15.
新元古代十三里台期叠层石组合的地层对比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元古代十三里台期辽南徐淮地区的叠层石组合以 Conophyton ocularoides与 Baicalia共生为特色 ,Inze-ria、Gymnosolen、Tungussia、Jurusania、L inella等的相继集中出现为代表 ,叠层石的丰度和分异度极高 ,达到叠层石演化史上的鼎盛时期。类似的叠层石组合在世界各地晚里菲期中频有发现。至马家屯期 ,叠层石进入逐步衰退阶段 ,叠层石多组成半球状生物岩礁 ,柱体细小、相互密集丛生、分叉复杂、大多具壁或鞘 ,柱间充填大量叠层石砾屑和陆源石英碎屑 ,同时叠层石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出现特征的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十三里台期叠层石组合特征明显、组分相对稳定 ,不仅在区域间 ,甚至在洲际间具有地层对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江苏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桥基断裂断层泥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汪明武  罗国煜 《地质论评》2000,46(4):437-442
本文通过断裂层泥的矿物组分特征、粒度成分结构和分形、成熟度和目前活动度、石英碎屑形貌SEM观测来分析与评价镇江至扬州长江公路大桥桥基断裂的抗震和抗断问题,得到主要影响桥基稳定性的NW-NNW向世业洲场区优势断裂,主要活动时间为Q3-Q2。该研究对断裂带上建设特大型桥梁工程的区域稳定性综合研究和论证,以及对大桥工程的合理选址、设计和确保安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of Cenozoic lavas and associated sediments in the Kiandra‐Cabramurra and Adaminaby‐Cooma areas identify and date tectonic deformation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ial uplift and drainag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Volcanic activity on the northern Monaro was mainly Eocene‐Oligocene but in the extreme north there are Early Miocene sediments and lavas. Volcanic activity and folding began to rearrange the drainage in the Eocene‐Oligocene. The headwaters of the Murrumbidgee River originally flowed south into the Eucumbene River but Early Miocene folding and faulting uplifted the Monaro Range and created a large lake near Adaminaby. Lake overtopping rerouted the drainage east and then south along the basalt‐filled valley of an old north‐flowing tributary, the ‘Adaminaby River’, forming the present‐day Murrumbidgee River. The folding also produced a 300 m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erridale and Adaminaby Plateaus and formed a section of the Great Divide. This fold displacement ranks with the largest Cenozoic fault displacements. In the Kiandra area tectonism associated with Early Miocene volcanism rearranged the drainage and tilted the Kiandra area and Kosciuszko Block to the north.  相似文献   

18.
地球曾经历了3次超大陆演化过程,其中2次超大陆(哥伦比亚(Columbia)和罗迪尼亚(Rodinia))旋回涉及中新元古代,并与一系列区域性事件相联系,形成了多成因的超大陆演化模型。华北中东部新元古代沉积事件、扬子和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事件、雪球事件等都被视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响应,它们对定时三大陆块相互关系及定位其在全球超大陆的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重要沉积地质事件在超大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在中新元古代的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过程中,还伴随发育具有广泛区域性甚至全球意义的巨厚白云岩与碳酸盐岩微生物(岩)、红层与黑色页岩、全球性臼齿亮晶碳酸盐岩和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等沉积事件群及元素(同位素)漂移等地球化学异常事件,也包括特殊且重要的磷块岩、锰、铁矿等沉积成矿事件。由于不断显示出来在全球古大陆重建和古地理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们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中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中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演化中发育的部分重要或关键地质事件(群)时空发育与分布特征,并结合作者团队的实际资料和测试数据,以期揭示超大陆演化过程与重要沉积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为超大陆聚散旋回演化和时空定位及原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评价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喻学惠 《现代地质》2004,18(4):449-453
钾霞橄黄长岩是一种非常稀少的超钾质火山岩,也是一个岩石系列,包括黄长煌斑岩、橄榄石黄长岩、白橄黄长岩、橄辉钾霞岩和乌干达岩等多种岩石类型。钾霞橄黄长岩包含了丰富的地球内部的深部信息,是火成岩石学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结合对意大利和中国西秦岭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野外观察和研究,简要介绍了超钾质岩石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钾霞橄黄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对钾霞橄黄长岩及共生的碳酸岩的成因和构造环境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冻土区路基的安全可靠性取决于路基地温场特征和路基面抗自然侵蚀特征。在路基基床上部修筑遮阳棚和在边坡上修筑遮阳板既可阻挡太阳对路基面和路基边坡的直接辐射,改变路基地温场形态,降低土层温度,又可防止降水渗入路基或降雪覆盖路面。这对防止冻土退化,提高冻土区铁路路基安全可靠性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工程措施。本文以青藏铁路冻土区遮挡式路基结构路基表面温度数据和该地段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带有相变的一维热传导方程模拟分析了青藏铁路长期运营过程中遮挡式路基结构对冻土区路基人为上限的抬升效果及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认为遮挡式路基结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冻土区路基工程结构形式,同时也是未来铁路运营过程整治路基病害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