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分析了1990-1999共10a 5~8月南宁市单站地面压、温、湿及探空各层风、温、湿等物理因子,通过逐步消空找到预报因子线索,进而分析得到对南宁市5~8月强对流暴雨预报指标,最后对预报因子指标简单投票方法集成,建立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预报系统,2004年试用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一次强暴雨过程的水汽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云川  胡欣  戴念军 《气象》2001,27(1):43-47
用GMS-5水汽图像、红外云图、流场和云顶亮温TBB场,分析了1999年8月9日石家庄市区的强对流大暴雨。结果表明:(1)水汽图像中的较亮区域在对流层上部相对潮湿,水汽含量大,是强对流暴雨落区预报的参考依据;(2)水汽图像中较亮的湿区与θse高值区的重合,是强对流暴雨产生的重要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3.
以南宁市所辖8个站暴雨集中的6-8月逐日降水量作为预报对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方法研究.通过运用动力相似法,结合日本降水预报模式对未来暴雨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别,然后通过对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预报场进行滑动分区车氏展开计算,求出与降水量序列相关较好的预报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自然正交分解,有效浓缩数值预报产品因子,建立了南宁市逐日暴雨的神经网络释用预报模型.利用该预报模型,对2006年6-8月的逐日暴雨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对南宁市的暴雨强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博州40a 4~9月份近200个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个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依据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过程中大气能量的积累、转换和爆发的规律.建立了一套紧扣能量转换"力-功-能"原理的"天文动力结构分析-天气学高、温、压、湿变量场分析-静力能量场定量指标客观分析"强对流预报方法和技术流程.通过近两年的业务试用,博州局地暴雨的预报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利用TBB、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对2004-2010年4-9月东部农业区短时暴雨、冰雹、雷暴三类强对流典型个例进行中分析,掌握不同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特征并试图寻找在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中的天气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农业区冰雹强对流雷达特征较明显:强回波65dbz,有中气旋、15km回波顶高,短时暴雨强对流TBB特征明显,TBB亮温中心强度-60。(2)TBB对短时暴雨和冰雹强对流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且TBB亮温强度对强对流的发生有2小时左右的提前预警量,可以很好地指示强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1955~2000年发生在南宁市的强对流暴雨的降水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5~8月是强对流暴雨多发期,以单个雨团影响最为普遍,易发生在水汽和不稳定层结垂直分布极不均匀的环境场中。  相似文献   

7.
廖铭燕 《广西气象》2007,28(A01):71-73
通过对贺州市八步区1971-2000年4~6月逐日14时的单站压、温、湿资料及其变量进行分析总结和分型,找出一套较为实用的暴雨中期预报指标,用找出的预报指标对2001-2005年4~6月的暴雨过程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效果也较好,可见用单站要素资料做前汛期暴雨中期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和效果,对暴雨短期预报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955~2000年发生在南宁市的强对流暴雨的降水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5~8月是强对流暴雨多发期,以单个雨团影响最为普遍,易发生在水汽和不稳定层结垂直分布极不均匀的环境场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天气预报实践中证明,应用湿—比有效能量 Amk 制作暴雨预报是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优点在于能将非局地暴雨信号放大并以简便直观的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因而深受预报员的欢迎。除了预报暴雨之外,在寒潮预报,台风预报等方面也有人作过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强对流预报方面 Amk 是否能提供信息呢?本文根据浙江省强对流天气的个例来进行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预报等方面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08—15-16贵州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踟密集区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和暴雨发生。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等值线密集锋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贺州市八步区1971~2000年4~6月逐日14时的单站压、温、湿资料及其变量进行分析总结和分型,找出一套较为实用的暴雨中期预报指标,用找出的预报指标对2001~2005年4~6月的暴雨过程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效果也较好,可见用单站要素资料做前汛期暴雨中期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和效果,对暴雨短期预报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暴雨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暴雨预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目前暴雨的过程预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暴雨的落区预报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应用“湿辐合”方法对我省1970-1975年8月份共10个暴雨个例进行了湿辐合分析。所谓“湿辐合”就是主要抓水汽的集中和潮湿不稳定能量的产生、积累、  相似文献   

13.
施望芝  高琦  张萍萍 《湖北气象》2007,26(3):217-222
暴雨的落区、落点预报仍是当今天气预报中的难题。为了逐步提高暴雨落区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2005年6~8月湖北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着重分析了对产生暴雨贡献较大的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量值。结果表明,500、700、850 hPa假相当位温之和[Σθse(5 7 8)]的水平分布场在某一地区表现出有能量锋区存在,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模型和指标,12 h后满足条件的地区有暴雨发生;当某个站点在暴雨发生前,500、700、850 hPa温度露点差之和[Σ(T-Td)]≤10°C时,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指标时,12 h后该站点有暴雨发生。最后,根据同期暴雨个例的多要素综合诊断分析,归纳出数值预报场模型和预报值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2003-2006年6-8月降水资料和同时段T213产品中预报产品,分析了关键区强降水发生前24h T213产品中比湿、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垂直空间结构特征,并根据不同特征,构建T213物理量"垂叠法"暴雨和大雨预报模型,对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分别作大雨以上(面雨量≥20mm)和暴雨以上(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通过检验和试用,该预报模型对2007-2009年6-8月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面雨量≥2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达54.2%,对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为38.9%。  相似文献   

15.
对2014年8月24日和9月1日上海地区两次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条件及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多普勒雷达观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两次强对流过程的成因,并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预报预警。结果表明:上海地区8·24过程和9·01过程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均有明显的低空急流输送,两次强对流过程预报的开始时间均较实况偏早。8·24过程为槽前型强对流过程,冷锋前飑线和中尺度阵风锋造成强雷电天气。9·01过程为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造成了暴雨天气。槽前型强对流过程高层为强辐散,低层为强辐合,有利于强雷暴的产生;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湿层深厚,降水时间长有利于产生暴雨。垂直风切变趋势预报对雷暴维持和加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槽前型强对流过程伴随强垂直切变配合,产生区域性强雷暴;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垂直切变较弱,产生区域性对流暴雨。槽前型对流系统影响时间短,需重点分析地面中小尺度低压辐合区的发展,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的降水起始时间与暖区对流性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   

16.
T639在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5日傍晚到6日毕节地区出现了一次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乡镇出现暴雨。该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639物理量场预报结果对预报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概率法、多参数点聚折线法,对宁夏川区2003~2008年汛期160个暴雹天气个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多普勒雷达识别宁夏川区强对流天气的定量综合预报指标。结果表明,综合指标达到2.8时,识别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成功率达87.1%。  相似文献   

18.
姚洪 《广西气象》1999,20(2):11-12,14
通过对1996 ̄1997年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然过程及其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环境特征,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并应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对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量场分析,从中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以求提高南宁市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的提高成都地区(30.1°N-31.5°N,103°E-104.9°E)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T639)高分辨预报场(0.28°×0.28°)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对成都地区2011-2012年汛期(7-9月)共计15例强降水个例进行湿螺旋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总结出3 h、24 h内强降水发生、发展及落区分布的判据。利用这些判据对2013年6月20日以及7月8日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两例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同时根据这些判据对成都2013年6-8月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评分并投入业务试应用。结果表明,低层湿螺旋度对成都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700 h Pa和850h Pa湿螺旋度正值区的分布对强降水落区分布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强降水出现在700 h Pa湿螺旋度正、负值等值线密集区(靠近正值一侧),以及850 h Pa正值区;当700 h Pa连续5~8个3 h维持在20×10-11~80×10-11Pa·s-3湿螺旋度时,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当700 h Pa连续5~8个3 h维持在20×10-11~140×10-11Pa·s-3湿螺旋度时,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当不同层次上出现300×10-11~500×10-11Pa·s-3时,可能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如大风、短时强降水等。  相似文献   

20.
开封市6—8月24h大—暴雨分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6~1989 年开封市气象资料,对区域性暴雨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在符合区域性大~暴雨入型条件和指标的条件下,利用单站温、压、湿资料,选择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并确定分县大~暴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