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麒麟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性海藻,全世界分布情况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延伸,我国只见于南海的部份地区如海南岛、西沙群岛及台湾省等海区。这种海藻在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都称为石花菜,意思是生长在石花(珊瑚)上的一种蔬菜。我国劳动人民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研究和利用这种海藻了。明朝李时珍(1518—1593)著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石花菜(即麒麟菜)生南海沙石间,高二、三寸,状如珊瑚,有红白二色,枝上有细齿。以沸汤泡去砂屑,沃以姜醋,食之甚脆。……一种粗如似鸡爪者,谓之鸡脚菜,味更佳。二者久浸皆化成胶冻也”。我们从各种本草书、植物志、地方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关于麒麟菜的研究利用最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种类很多,一般可食用。它不但是一种美味的滋补食品,而且在医药方面可治疗癌症。糙参(明玉参)Holothuria Seabra Jaeger属海参科,俗称白参。我国广西沿岸、广东西部沿岸、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都有分布。它栖息于岸礁边缘,潮流强、海草多的砂底和砂泥底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3.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种类很多,一般可食用。它不但是一种美味的滋补食品,而且在医药方面可治疗癌症。糙参(明玉参)Holothuria Seabra Jaeger属海参科,俗称白参。我国广西沿岸、广东西部沿岸、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都有分布。它栖息于岸礁边缘,潮流强、海  相似文献   

4.
叉枝粉枝藻 Liagora divaricata(图Ⅰ)及三亚粉枝藻 L Samaensis Tseng(图Ⅱ)属于蠕枝藻科 Helminthocladiaceae 粉枝藻属 Liagora(7)。1941年曾呈奎发现于海南岛,均定名为新种。它们分布于我国海南岛的琼海及三亚等地,为热带性藻类。这两种海藻在1941年发表以后,只 Abbott(1945)(1)和 Dawson(1954)(4)先后在夏威夷和越南报导过叉枝粉枝藻,而三亚粉枝藻迄今未有人报导过,故对它们不是很了解的,尤其是对其生殖器官更不了解。近两年来作者在海南岛采到了两种的大量标本,并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得天独厚,在热带的南海栖息着不少大型的珠母贝,如大珠母贝(白蝶珠母贝)分布于西南沙群岛和海南岛的排浦以及东浦等地;珠母贝(黑蝶珠母贝)分布于西沙群岛的灯擎岛、海南岛的乐会县排港、万宁县大洲岛、陵水县新村港、铁炉港、牙笼湾、榆栋港、崖县鹿回头和马岭港口、(石匈)洲岛也有分布;企鹅珠母贝分布于西南沙群岛、海南岛沿海,北达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石匈)洲岛,东到大亚湾。  相似文献   

6.
1975年4月,我们在海南岛三亚采集贝类标本,从浅海捞起的珊瑚中,采到一种奇特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经鉴定其学名为拟海菊足蛤 Pedum spondylioideum(Gmelin)。这种贝类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扇贝超科(Pactinacea),扇贝科(Pectinidae),足蛤属(Pedum)。足蛤属全世界目前唯有报导过这一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简介如下:1.标本采集地广东省海南岛崖县(三亚)。  相似文献   

7.
海索面Nemalion helminthoides(Valley)Batt.Var.vermicular(sur.)Tseng属于红藻门(Rhodohyta)、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海索面目(Nemalionales)、海索面科(Nemalionaceae)、海索面属Nemalion。本种是亚热带性海藻,为我国北方常见种类,南方亦有生长,它是一种经济海藻,各大学的植物学课程亦常把它作为红藻类的代表种之一。曾呈奎和张峻甫等(1962)描述过产于青岛的本种形态构造;  相似文献   

8.
司氏江珧 Pinna(Atrina)strangei Reeve。广东俗称“割纸刀”,我国南海沿岸的东山岛、汕尾,沃头、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等地均有分布,是太平洋、印度洋等热带海区较为常见的软体动物。其肉与闭壳肌较其他江珧特别肥大,味极鲜美,闭壳肌可以制成优质江珧柱。江珧柱为名贵的海味珍品,我国古代人民早已有记载,如邻几什志云:“四明海物,江  相似文献   

9.
江蓠(Gratilaria)是一种经济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细基江篱(G.tenuistipitata)是优良的栽培品种。我们在1984年春节前后,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广东省湛江港进行了潮间带浮筏式栽培细基江篱试验。收获时藻体长达80厘米以上,获得了平均亩产191公斤的干品,达每公顷2.8吨以上的高产。这种栽培方法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0.
沙菜属红藻门 Rhodophyta 红藻纲 Florideae 杉藻目 Gigartinales 沙菜科 Hypneaceae,为印度——西太平洋区亚热带性海藻。它是一种重要经济藻类,除可作浆料、涂料、和食用外,还可作制造琼胶原料,去年湛江第一食品厂利用海南岛和徐闻县产的沙菜已生产5吨琼胶,内销全国各地,作医药和食品工业之用,很受欢迎。今年该厂又计划生产15吨沙菜琼胶。因此在目前石花菜与江篱原料的缺乏情况下,利用沙菜作为制造琼胶原料,也是今后发展方向,因为我国沙菜资源极为丰富,从福建的厦门开始,一直到广东大陆沿岸、海南岛沿  相似文献   

11.
海索面Nemalion helminthoides(Valley)Batt. Var. vermicular(sur.)Tseng属于红藻门(Rhodohyta)、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海索面目(Nemalionales)、海索面科(Nemalionaceae)、海索面属Nemalion。本种是亚热带性海藻,为我国北方常见种类,南方亦有生长,它是一种经济海藻,各大学的植物学课程亦常把它作为红藻类的代表种之一。曾呈奎和张峻甫等(1962)描述过产于青岛的本种形态构造;张德瑞(1962)亦详细报导过其孢子萌发过程。本文作者研究了青岛和广东海丰产的本种形态构造及其生殖器官的系统发育。现将其生殖系统发育、及其生活史报导如下,供各大学植物学师生及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蓠(Gracilaria)是一种经济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细基江篱(G.tenuistipitata)是优良的栽培品种。我们在1984年春节前后,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广东省湛江港进行了潮间带浮筏式栽培细基江篱试验。收获时藻体长达80厘米以上,获得了平均亩产191公斤的干品,达每公顷2.8吨以上的高产。这种栽培方法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3.
江蓠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目前无论在国际市场或国内市场都非常畅销。其中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更是优良品种,是我国目前人工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它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个体较大、含胶量高(约30%)。但种苗如何解决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自1977年到1978年先后进行了潮间带采孢子培苗试验,即在潮间带筑小围堤,建立简易的苗圃,用贝壳、小石块、碎珊瑚及聚乙烯或维尼纶网片等做生长基,用洒孢子水法,使江蓠孢子附着萌发,培育成幼苗。实践证明,这种苗圃每亩浅滩所培养的江蓠幼苗,可供10亩左右的海区栽培江蓠使用。这和农业上的播种育秧、种植水稻的效果相似,可以向广大群众推广,以解决人工栽培江蓠的种苗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硇洲岛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特点和区系性质。硇洲岛的海藻计有43属67种,其中包括40种经济海藻。马尾藻属等在潮下带构成环岛的海底林带。其区系性质属亚热带。并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现有的海藻资源,开展经济海藻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湛江海域6种常见经济海藻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采自湛江海域的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日本沙菜Hypnea japonica、鱼栖菜Acanthophora sp、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平卧松藻Codium repens、网地藻Dictyota dichotoma等6种经济海藻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是这些海藻的主要营养成分,占藻体干重的42.81%~66.11%,平均为55.93%;粗蛋白含量6.63%~11.13%;粗脂肪含量最低,除网地藻D.dichotoma(2.85%)外,其余5种皆不足藻体干重的1%;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在种间差别较大;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磷、铁和锌分别在平卧松藻C.repens、网地藻D.dichotoma和鱼栖菜Acanthophora中占藻体干重的0.093%、0.13%和0.0055%;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Thr、Val、Ile、Leu、Phe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FAO标准;不少种类中汞、镉、铅、砷等含量超出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海藻体内的营养成分含量因海藻种类和生长海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型海藻固碳及氮磷吸收潜能。【方法】分析硇洲岛岩礁带19种生物量大于50 g·m~(-2)自然生长的大型海藻固碳量、生产力和TOC,对比分析岩礁带和距岩礁带4 km处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结果】褐藻门有3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最大,分别为20 498 g·m~(-2),550 762 g·a~(-1),2 466 g·m~(-2)·a~(-1);其次是红藻门有11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7 547 g·m~(-2),138 194 g·a~(-1),1 872 g·m~(-2)·a~(-1);绿藻门有5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分别为3 064 g·m~(-2),4 827 g·a~(-1),158 g·m~(-2)·a~(-1)。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博贺兰岛礁区域海藻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均为最大。19种海藻中12种海藻TOC超过30%,分别为衫叶蕨藻Caulerpa taxifolia (M.Vahl) C. Agardh、囊状法囊藻Valonia utricularis(Roth)C. Ag.[Conterva utricularis]、网球藻Dictyosphaeria cavernosa(Forssk.) Boerg、珊瑚藻Corallina sp.、拟鸡毛菜Pterocladiella capillacea (Gmelin)Santelices et Hommersand、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 (Delile)、茎刺藻Caulacanthus ustulatus (Mertens) Kütz、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sp.、叉节藻Amphiroa sp.、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 (Turn.) var. chinensis C. Ag.、囊藻Colpomenia sinuosa(Mert.exRoth)、羊栖菜Hizikiafusiforme(Harv.)Setch。岩礁带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在0.17~0.20mg·L~(-1)和0. 007~0. 018 mg·L~(-1)之间,距岩礁带断面4 km左右海域的4个相应站位IN和IP含量分别在0.18~0.22mg·L~(-1)和0.016~0.022mg·L~(-1)间,均略高于岩礁区相应站位。大型海藻的生物量与岩礁带无机氮和无机磷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155。【结论】19种大型海藻在硇洲岛岩礁带海区生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固碳能力强,对氮磷具有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海湾海藻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红海湾的海藻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红海湾海藻种类约有19科40种,其中主要经济海藻约16种。敝开型硬相海岸的年平均生物量高达1847.26g/m^2,以褐藻类为主;内湾屏蔽型软相海岸的年平均生物量为112.42g/m^2,以绿藻类为主。敝开型硬相海岸海藻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内湾屏蔽型软相海岸。  相似文献   

18.
江蓠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藻 ,广泛地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目前已定名的约 10 0种。我国处在太平洋西岸 ,有丰富的江蓠资源 ,已鉴定清楚的约 30多种 [1,2 ] 。沿海各地群众对这种海藻的叫法也不尽相同 ,北方的辽宁、山东一带叫龙须菜 ,福建人叫它海面线 ,台湾不少人也叫它龙须菜 ,华南沿海称作蚝菜或海菜。江蓠这一名称 ,早在 2 0 0 0多 a以前 ,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中 ,有“扈江蓠与辟兰兮 ,纫秋兰以为佩”。根据陆侃如教授等选注的《楚辞选》中有一备注 :“扈 ,披在身上。蓠古本也作离。江蓠 ,香草名 ,又名靡芜”…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的粉枝藻属 Liagora 种类是热带性藻类,资源很丰富。1941年曾呈奎报导过6种,内有两新种。作者自1974年以来,在海南岛东岸沿海先后采到本届藻类共280编号标本,其中有很多是生长在低潮带下的深水种类。经过几年来用胚胎分类方法的研究,发现除了我国未报导过的新纪录外,还有新种和新属。本文首先报导两种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ω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ω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mg/g(干重,下同)的亚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μg/g和689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