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该调查历时三年,此次调查首次采用了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运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和覆盖全区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内蒙古农用地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各地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时,都将形成比较规范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达拉特旗响应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号召,于2007年7月开始开展全旗农村土地调查的工作,这项工作于2009年2月底基本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构建全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并参考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和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国家层面和生态功能区尺度分析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和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八类典型生态用地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典型生态用地区域分布极不平衡。1996-2012年间,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多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八类典型生态用地时空变化不均衡。生态用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和政策实施关系密切;通过全国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生态用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为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2012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2012年变更调查继续坚持并继承了"国家总体掌控、地方细化调查"的总原则和"三上两下"的工作程序,在国家层面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和用地管理信息两方面的总体掌控,充分发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并强化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用地管理信息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54  
在分析了我国于2002年1月起试行的最新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并提出了将我国土地利用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这三大类用地的设想,同时尝试提出了另一个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6.
唐双宁 《中国地名》2009,(12):72-73
作为全国21个示范市之一,葫芦岛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旨在摸索第二次土地调查建库的过程和方法,为又好又快的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而奠定基础: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以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正射影像图等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建设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正>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全国城镇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城镇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即将完成,各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入城镇地籍调查。从现在部分地方城镇地籍调查工的进展情况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将影响地籍调查工作的进度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09,(6):36-36
近日,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土地督察专员派驻仪式。标志着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和督察室正式入驻内蒙古自治区。受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同志的委托,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马毅主任参加派驻仪式并讲话,对一直支持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感谢。他指出,向地方派驻督察专员是国  相似文献   

9.
利用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了2009-2015年期间地方政府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并提高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竞争、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及外商直接投资竞争都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测算各地区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影响下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个体技术效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地方政府竞争关系,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土地管理法》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支撑。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2410万。据2006年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4,(5):27-27
<正>近日,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积极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对接,由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安排技术人员安装部署盟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近1周的部署调试,现系统运行正常并已完成对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该系统包含了全市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土地利用数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2001—2008年库伦旗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应用3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运用Mapgis6.7进行矢量化、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提取库伦旗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库伦旗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库伦旗土地利用状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规划协调的乡镇土地利用统一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晰统一的用地分类是实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协调的基础。回顾了建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分类的历程,提出统一土地分类的原则,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和《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中土地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统一的乡镇土地利用分类,为有效指导农村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提供借鉴。统一的乡镇土地利用分类包括12个一级类,59个二级类,其中有9个二级类划分了三级类,三级类共有21个;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为准的一级类包括8个,二级类包括49个;以《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为准的二级类1个;两者综合并重新定义的一级类4个,二级类9个。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由国土资源部首批配备给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的无人机,在鄂尔多斯市科研基地顺利升空和降落,并航摄发回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和图像资料,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执行本次试飞任务的zc-5型无人机机长2.1米、翼展2.6米,可以抵抗五级左右大风,飞行范围一般在2000平方公里以内.机上还搭载卫星定位系统、相机和存储系统等,用于捕捉和存储地面信息.承担国家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职能的内蒙古土地调查规划院,将运用该项无人机新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变更调查、规划、土地整治、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数字城市、科研基地技术应用、地理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与现有土地利用监管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内蒙古国土资源动态管理系统,提升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颖敏  薛德升  黄耿志 《地理科学》2017,37(12):1831-1840
21世纪初,在对非正规经济研究的二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解释基础上,出现了批判管治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国家权力与制度对非正规性产生的影响。基于该视角,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先行区的珠江三角洲,其基层非正规土地利用实践的产生、表现及其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土地制度缺失、正规土地管理制度颁布和实施阶段,以及省级政府主导的土地制度创新阶段,非正规土地利用实践经历了被政府鼓励、包容和默许及正规化的过程。部分非正规土地利用实践成为制度创新的根源。土地制度的演变经历了由乡村基层“自下而上”式向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式推动的转变,在演变过程中具有非正规性特征,并服务于各个时期的城市与经济发展需求。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多的关注“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和地方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珺 《西部资源》2009,(1):55-58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及时、准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是土地资源、资产管理的基础,土地利用调查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是碳蓄积研究的依据,然而各种碳蓄积研究所采用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不尽相同。根据1993年海南林业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我们按照USGS土地利用/覆被、LCCS土地覆被和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三种分类系统所定义的类别进行分类并计算了各自的碳储量和碳密度,为碳储量的进一步精确估算和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发现,(1)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所对应的总碳储量以及平均碳密度都有了明显的差别。林业调查资料的植被分类、FAO 土地覆被分类系统(LCCS)、USGS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以及我国学者常用的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碳蓄积量(Tg C)分别是28.98、28.71、21.04和21.04;碳密度(t C/ha)分别是31.24、30.95、22.68和22.68。(2)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之间的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其碳储量相差7.67~7.94 Tg C,碳密度则相差8.27~8.56 t C/ha;差距在26.47%~37.74%之间。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比较发现,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造成的碳蓄积差异的变化方向是不定的,取决于具体的分类系统和材积-生物量函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对于植被划分的不同,导致了材积-生物量回归方程和类别面积的差异是造成碳蓄积和碳密度估算差异的根本原因。目前常用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在估算碳蓄积中存在一定问题,不适合于高精度的碳蓄积计算。体现地表植被生物量差异、植被叶型和外貌特征、种类及树龄差异等内涵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利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论新土地分类在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新土地分类在南海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探讨其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新土地分类在使用中存在诸如分类层次数目少且略显粗糙以及界线不严谨等同题.提出建议:增加分类层次,进一步细化分类;更清晰表达地类涵义以及统一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土地分类在南海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探讨其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新土地分类在使用中存在诸如分类层次数目少且略显粗糙以及界线不严谨等问题。提出建议:增加分类层次熏进一步细化分类;更清晰表达地类涵义以及统一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选择郑州北郊以祭城乡魏庄村为中心,面积为26Km~2作为调查样区,采用航空遥感技术,结合常规的实地调查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以期为郑州郊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 1、土地利用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我们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8类,二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