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富集,形成地下水和煤储层中流体的能量的积聚,这种能量的聚集是形成高压储层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南部还是低地应力分布区,渗透率相对地高,因此南部煤层气富集,煤层气产能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地区。晋城矿区北部为单向流动的地下水动力场,使得在相同地质背景下的同一地区出现不同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2.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沁水煤层气田单层煤层厚,分布在1~12m之间,一般大于6m,热演化程度高,R0分布在2.6%~3.7%之间,含气量大于14m^3/t,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沁水煤层气田热成因的煤层气在煤层中经历了解析-扩散-运移等作用,在构造高部位富集成藏,成藏期后的煤层气藏保存条件好,在上述3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富含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3.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的有效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财芳  秦勇  韦重韬  傅雪海  杨兆彪 《地质学报》2008,82(10):1372-1375
有效压力系统是宏观动力能共同作用于煤储层而形成的压力体系,是联系煤储层地层能量与煤层气成藏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构造应力、地下水水头高度以及地下水矿化度。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有效压力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破坏的关键时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本阶段有效压力系统处于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不断转换的状态,并因此造成煤储层孔裂隙大量形成,不仅为有效运移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沁水盆地南部区域高煤级煤层气藏的可采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上部和下部分别以静水压力和差异压实所产生的流体压力为主,据动力学特征、油源发育状况、封闭条件等因素,可将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为四类:(1)它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2)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3)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4)它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并指出镇原-泾川地区应加强自源超压和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勘探,而宜君-旬邑地区则以它源超压、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5.
沁水盆地南部周缘被挤压性断裂褶皱带所围限,区内缓坡带形成煤层气富集区。受中新生代区域构造—热演化影响,盆地内煤储层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叠加了不同程度的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和变形,导致其在变质变形程度、含气性及渗透性等煤储层物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展布方向与盆地复向斜主轴方向及燕山期岩浆侵入方向一致的3个北东—北北东向的煤层气富集区块:枣园—潘庄区块(TREND1)、寺底—成庄区块(TREND2)和郑庄区块(TREND3)。其含气量和渗透率具有明显的东西展布、南北分带的特征。从东向西TREND1、TREND2和TREND3富集的高渗条件依次降低。从南向北TREND1又可以细分为潘庄区块(1A)、枣园区块和胡底—蒲池区块(1B)以及樊庄区块(1C)。其中1A富集的高渗条件最好, 1B次之, 1C再次。  相似文献   

6.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煤层气藏具有其自身的形成条件和气藏特征。本文从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条件出发,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为实例,从沉积、构造、煤岩演化程度、顶底板条件、水动力、地应力等方面论述了煤层气成藏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对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高产富集起到重要的作用。沁水盆地南部有多个水文地质子单元,存在地下分水岭,造成煤层气井气水产能动态复杂化。研究区东部边界晋获断裂褶皱带的北段有明显的横向阻水作用,南段地下水径流条件极差,不导水。南部边界的中段具阻水性质,对晋城一带煤层气的保存与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西部边界以安泽为界,北段阻水,南段由导水断层组成。本区内部存在着4条重要的水文地质边界。其中寺头断裂是一条封闭性的断裂,导水、导气能力极差。在沁水盆地的大宁-潘庄-樊庄地区,地下水以静水压力形式将煤层中的煤层气封闭起来。在寺头断裂西侧的郑庄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水径流强度可能较弱,较有利于煤层气保存。大宁-潘庄-樊庄一带为等势面"洼地"滞流型,煤层气富集条件好。   相似文献   

8.
煤层顶板的含水性对煤层气的开采有重要影响。沁水盆地南部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层直接或间接顶板多为灰岩,其中以K2灰岩为主,连续分布。顶板泥岩较少,呈零散分布。灰岩的富水性对煤层气的排水降压有影响。因此,主要从灰岩的厚度展布、裂隙发育、与煤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讨论其含水性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灰岩的含水性一般较弱,但当遇到断层或岩溶陷落柱较发育的部位,可能与其他含水层沟通,富水性较强。(2)15号煤层顶板灰岩的厚度与煤层气井的产水量并无直接关系,其裂隙较发育,但大多被方解石充填,导水和储水性能较差。(3)灰岩与15号煤层的接触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型,灰岩直接覆于15号煤层之上;另一种是间接接触型,灰岩与15号煤之间夹有泥岩、砂岩或14号煤层。直接接触型煤层气井的产水量、产气量比间接接触型高。间接接触型15号煤层直接顶板的岩性、厚度对产气、产水都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式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树林 《现代地质》1997,11(4):522-528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类型‚结合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垂向运移和聚集的特 点‚建立了两种垂向成藏动力模型‚讨论了垂向成藏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垂向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沁水盆地中—南部水文地质控气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研究区内水动力场的三维展布和煤层气含量的耦合分析,划分了煤层气不力封闭类型,探讨了水文地质控气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成藏动力学是石油地质领域一个研究热点,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国内外均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笔者介绍了成藏动力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论述了成藏动力学的定义、划分原则、类型及命名等基本内容,并总结出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了成藏动力学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实现盆地温度场、压力场、应务场的耦合和流体流动、能量传递和物质搬动的三维模拟,是成藏动力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构造对煤层、煤层气的生、储、存的控制作用出发,对晋城矿区大宁二号、潘庄一号、二号和樊庄四井田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特征,预测出各井田中间部位为富集带,是开发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许耀波 《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3(3):112-117, 127
多煤层合层开发是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关键技术,然而工程实践中大部分煤层合采存在层间干扰问题,致使合采产气量提升不明显。为了提高合层开发煤层气井的产气量与开发效率,以平顶山首山一矿煤层气合采四2煤层和二1煤层为例,基于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分析了合采层间干扰的影响因素及干扰规律,并提出了煤层合层开发层间干扰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造成四2煤层和二1煤层合层排采产量低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压力梯度、临界解吸压力和渗透率。其中,两层煤的储层压力梯度分别为1.05 MPa/hm和0.519 MPa/hm;渗透率分别为0.25×10–3 μm2和1.4×10–5 μm2;临界解吸压力分别为1.16~1.69 MPa和0.40~0.46 MPa;另外,两煤层间距大,平均170 m左右。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差异,造成两层煤合采时层间矛盾突出,干扰严重,总体产量低,井组煤层气开发效率低。基于现状问题,探索提出大间距多煤层大井眼双套管分层控制合采工艺方法,以实现两层煤分开控制达到合采产能叠加的目标,从而提高煤层气井合采产量和开发效果。研究认识将为平顶山及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区多煤层煤层气高效合层排采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4,23(4):421-433
煤层气盆地、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区带的存在及发育程度是煤层气藏形成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恩洪盆地和老厂一圭山盆地老厂煤矿区具备了形成煤层气藏的条件。研究其形成煤层气藏的特定条件,总结其煤层气藏模式,是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以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金湖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和5种油气输导体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恢复了成藏流体充注时间;根据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总结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从成藏条件出发,探讨了油气成藏主控要素。  相似文献   

16.
云金表  王新 《吉林地质》1999,18(4):19-23
辽河外围西部发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它们经历了前裂谷盆地期、同裂谷盆地期、后裂谷盆地期,以及盆地形成后的改造期四个阶段。在裂谷体制作用下,它们形成了相似的断陷构造样式。但基底结构的基异产生了盆地沉积建造与后裂谷阶段的重大差异。盆地盖层的发育主要决定于后者,因此在裂谷型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演化发带与成块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沁水盆地南部周缘被挤压性断裂褶皱带所围限,区内缓坡带形成煤层气富集区.受中新生代区域构造—热演化影响,盆地内煤储层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叠加了不同程度的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和变形,导致其在变质变形程度、含气性及渗透性等煤储层物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展布方向与盆地复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沉积相、有机质特征、地震特征处理资料和一维盆地模拟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万安盆地的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运移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不同地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及其匹配关系后,认为万安盆地油气富集最有利的地区是北部低隆起、中部低隆起和中部坳陷西部。  相似文献   

19.
水化学成分及特征对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煤层气开发区块3号主采煤层的地下水径流与水化学特征,从该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样,进行主要离子浓度及氢氧同位素测定,分析离子浓度与氢氧同位素的展布特征。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3号煤层产出水均来自大气降水补给,表现出18O与D漂移的特点。研究区由东向西δD和δ18O值呈增大趋势,和Na+、K+、Cl-等离子浓度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并与研究区由东向西水文径流区(氧化环境)到滞流区(还原环境)的过渡特征相符合,说明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与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依据IHS数据库2009年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北海南、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油气成藏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北海盆地的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基末利黏土组页岩,南北海盆地主要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主要储层北北海盆地为中下侏罗统砂岩,南北海盆地为下二叠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以泥、页岩为主,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北海盆地圈闭类型多样,而南北海盆地则类型较单一。控制其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北海南、北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和盐岩对油气成藏作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