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s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中Cu、Pb、Cd、Hg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为低污染水平,Zn和Cr 2种重金属元素为中等污染程度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单个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低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北部表层土壤中As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济南市土壤背景值,Cd和Hg元素含量为强度变异,在表层土壤产生一定的富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土壤中Cr,Cu,Ni和Zn来源于土壤母质,Cd和Pb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As元素来源复杂。土壤综合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为AsNiPbZnCrCuCdH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和中度为主,潜在生态风险强弱程度为HgCdAsCuPbNiCrZn,建议防范Hg和Cd元素污染及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富集在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长期影响河流地表水和周边农田土壤环境生态的潜在威胁。采集鲁西五龙河小流域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运用正定矩阵因子矩阵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中Cr、Cu、Hg和Ni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相关背景值,显示一定的富集特征。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Ni>Hg>Cu>Cr>Cd>Zn>As>Pb,其中Cu、Hg和Ni为偏中度污染,Cd和Cr为偏轻度污染,As、Zn和Pb为无污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低、中、较高等级风险占比分别为40.8%、48.1%和11.1%,Hg和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元素,分别表现为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风险点主要分布在五龙河汇合口和富水河中。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自然源(Cr和Ni)、混合源(As、Cd、Hg和Pb)和果园农药(Cu和Zn),三者贡献率分别为30%、31%和39%。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Ti元素标准化法确定农耕土壤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以此为参比值,计算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其结果显示,贵港市覃塘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优良,土壤元素Hg、Cd是潜在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的主因子,其他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的方法。并对瑞典学者(Hakanson)
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改进,用以评价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
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元素潜
在生态风险大小则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其潜在生态风
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元素制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
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
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基于2016年和2014年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Cu、Pb、Zn、Cd、Cr、Hg、As重金属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同时结合同步调查得到的总有机碳(TOC)参数,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调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Zn、Cd、Pb、As、Hg含量均满足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95%站位的Cu、Cr满足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rPbHgCuAsZnCd,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影响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CrZn,TOC与重金属Hg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而与Cu、Zn、Cr无相关性。【结论】该海域Hg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降解,Cu、Zn、Cr具有相近来源,主要为人类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染;Cd、Pb、As来源为人类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染以及有机质的降解。调查海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Hg为主要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接合部,人类开发活动密集,环境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选取烟台南部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68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及地统计法分析了8个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最后对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整体污染程度较轻,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Cr,Ni,Cu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Pb为混合源;Cd,Zn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研究区整体处于中低生态风险水平,Cd,Hg元素高生态风险点数量较多,需优先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沭县北部农用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除Pb元素略高于临沂市表层土壤背景值外其余7种元素都低于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金属累积程度整体上相对较轻,土壤中重金属地积累程度由强到弱顺序为Hg>As>Zn>Cd>Cu>Ni>Cr>Pb, Hg元素有0.30%的样品属于中度累积以上级别,是累积程度最严重的元素,在局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严重污染状况。Cr、Cu、Ni、Pb、Zn这5种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较小,Hg和Cd为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重危害程度最严重的2种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有72件样品达到了中度风险等级以上,这种现象主要受Hg和Cd这2种元素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并对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改进,用以计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模型对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则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工区面积的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元素制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烟台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烟台近岸海域15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Hg,Cu,Pb,Zn,Cd,Cr,As,Ni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烟台市近岸海域重金属主要富集在芝罘湾(Cd,Cu)、龙口(As,Cr,Cu)及海阳东部(Ni,Pb)一带,而莱州、招远及牟平近岸海域重金属含量较低。单因子、内梅罗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8%海域的沉积物达到一类标准,轻污染区主要分布在芝罘岛北部及龙口市西部,龙口、招远及烟台市近岸沉积物潜在风险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