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疏浚物中镉释放的影响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文卓 《台湾海峡》2000,19(2):170-176
本文模拟研究了疏浚沉积物中Cd的释放行为和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介质的盐度、pH、氧化还原状态等环境条件和疏浚沉积物的污染程度、粒度大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征对Cd的 释放有明显的影响。Cd从疏浚物中释放,其释放速率较快,释放率在40%~96%之间。疏物的海上倾弃可能引起Cd的污染和对部分生态环境的危害。同时还讨论了Cd的释放所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模拟研究了厦门筼筜污染疏浚物中的Cu 在海水中的释放动力学。Cu 在海水中的释放比较缓慢,在一周内才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溶出率约10%,平衡时Cu 的质量浓度达13μg/dm~3。溶出过程可用交换吸附动力学模式描述。测得溶出速率常数k_2为0.04~0.20d~(-1),表现活化能E_2≈121kJ/mol,表明Cu 与疏浚物主要以化学作用形式相互结合。本研究结果为疏浚物海上倾倒的环境评估和预测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模拟研究厦门港员当湖重污染疏浚物中Pb向海水的释放作用。Pb的释放过程非常缓慢,平衡时间约15—20d,平衡释放率在2%左右,溶出平衡浓度为1μg/L。提供两种动力学模式,分别测定溶出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平衡分配系数。研究表明,在一般疏浚物的海上倾倒过程中,颗粒Pb的释放对海水水质不致产出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海水盐度和pH对文昌鱼精子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永强  齐襄 《台湾海峡》1990,9(1):73-77
本文首次报道了正常文昌鱼精子的运动方式和寿命,以及海水盐度和pH值对其活动和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天津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水质数据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天津疏浚物海洋倾倒区水质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b、石油类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倾倒区各污染物指标满足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对倾倒区水质的相关规定。通过比较发现:单因子指数法适用于对单个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进行统计,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适用于对整体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锦州港航道工程疏浚物长期倾倒对辽东湾西部海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情况,文章结合2009—2014年倾倒海域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地质累积指数对比,对倾倒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进行评价;通过香农-韦弗指数方程,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评价。为对比疏浚物倾倒和一般人类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倾倒活动影响范围之外另选取对照站位与其他站位同时展开监测。结果表明,除无机氮外,监测海域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倾倒海域水质和沉积物未受到污染,并且倾倒活动与人类活动对海域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但对表层沉积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角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了厦门筼筜湖疏浚物在不同盐度的天然海水中镉的溶出和被吸附的模拟研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释放量(释放率)随介质盐度升高而增大,而被吸附能力降低。讨论了盐度的影响及溶出与再吸附所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海洋酸化是目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钙化藻-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是大洋中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DMS)产生的主要藻种。本文初步研究了3种海水pH(8.1、7.9、7.7)对颗石藻生长、细胞直径以及DMS/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pH(8.1、7.9、7.7)条件下颗石藻的细胞密度、比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颗石藻培养第10天的扫描电镜细胞形态以及藻细胞直径测定结果显示,pH=7.9和pH=7.7的颗石藻直径比pH=8.1的颗石藻直径显著降低;颗石藻DMS总量、单细胞DMS/单细胞DMSP产量在3种pH(8.1、7.9、7.7)中两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pH=7.7的DMSP总量显著低于pH=8.1的DMSP总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分裂导致3种pH的单细胞DMSP含量与细胞密度、比生长率均呈负相关,3种pH的总DMS/总DMSP含量与细胞密度均呈正相关。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不仅导致pH降低,而且海水中的碳酸盐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实验结果外推到现实环境时还要考虑碳酸盐体系变化对DMS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围隔生态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加拿大False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模拟了 4种环境条件 :( 1)高生产力 ;( 2 )低生产力 ;( 3 )高悬浮物含量 ;( 4 )还原环境。结果表明 ,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既取决于元素自身性质 ,亦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还原环境能抑制重金属的释放 ,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除出水柱。低生产力条件下 ,Pb、Zn表现出释放行为 ,而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 ,Pb、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 ,而Cd、Cu则呈现出相反的图象。研究了实验期间 4种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净通量 ,表明氧化条件下Cu、Zn净释放通量比Cd、Pb高 1~ 2个量级。研究表明 ,添加粘土及向还原环境倾倒均有助于减轻污染沉积物倾倒后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田野  刘鹰 《海洋科学》2018,42(2):167-176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环境中只要存在微量的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因此,研发新材料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绿色、经济、产量丰富的壳聚糖为原料,以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为手段制备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壳聚糖基吸附材料是当今研究热点。本文以壳聚糖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主线,概括总结了壳聚糖的改性方法及其衍生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壳聚糖基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Contamination of acidic red soil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Okinawa Islands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salinity on pH and aluminum concentration when the acidic red soil interacts with seawater. Acidic red soil from Gushikawa recreation center was fractionated into bulk soil, coarse sand and silt + clay. Different weights of each fraction were equilibrated with seawater solutions. The pH and concentrations of Al3+, Na+, K+, Ca2+ and Mg2+ were then analyzed in the extracts. The resul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of pH with increasing soil to solution ratio while the extracted Al3+ reveal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lowest pH values were 3.85, 4.06, 4.41, 4.66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highest Al3+ concentrations were 2.50, 1.01, 0.062 and 0.036 mmolL−1 in the seawater extracts, one-tenth seawater extracts, one-hundredth seawater extracts and one-thousandth seawater solution extracts, respectively. Most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 Ca2+, Mg2+ and especially K+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weight in the high salinities but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 in the low salinity samples.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39%, 53% and 40% in the seawater extracts, one-tenth and one-hundredth seawater extracts but increased by 200% in one-thousandth seawater extracts. The coincidence of the increase in Al3+ and H+ concentrations, and the decrease of Na+, K+, Ca2+ and Mg2+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lutions suggests ion exchange/adsorption, while the increased patterns, particularly at low salinity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pecies from the soils.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在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并运用受普遍认可的生态危害指数法、单因子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河三角洲整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为:CrPbZnAsCuCdHg;(2)浅海湿地的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上三角洲平原的表层土壤低,前者最大影响来源于As,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96%;后者的最大威胁是As和Cd,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88.5%;(3)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近海沉积物的Eri值、RI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较小,远未达到轻微污染的标准,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状况较好,整体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四种重金属对海洋钙质角毛藻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章程 《台湾海峡》1999,18(3):303-308
研究了Hg^2+、Cu^2+、Zn^2+、Cd^2+4种重金属,其单一及4种混合对海洋单胞藻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utrans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的重金属毒性强于4种重金属混合,而且不同重金属对单胞藻的毒性效应有所不同,其毒性均Hg^2+〉Cu^2+〉Zn^2+〉Cd^2+。  相似文献   

18.
双台子河口重金属污染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双台子河口沉积柱中微量金属的含量及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结合137Cs放射性比活度精确定年,研究了双台子河口的沉积速率和重金属的污染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37Cs计年的结果表明,沉积柱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3cm/a。沉积物的粒径从底层向表层逐渐变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减弱。绝大多数重金属的含量基本上都是自底部向上逐渐增加。重金属元素与细粒沉积物(63μm)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细粒物质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采用地累积指数对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变化进行了评价,发现除Cd元素外,大部分元素均未受到污染(Igeo0)。推测Cd的污染可能主要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人类活动对双台子河口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