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科学考察船是开展海洋科学考察研究最为根本的支撑平台,其运行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且直接关系到海洋科学考察的水平与实效。文章针对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考察船的运行管理,从科考船基本情况、科考船运行管理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及其与船载科学服务的协同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解析,以求为我国科考船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极考察队使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已连续 7年进行大洋考察 ,圆满完成了“九五”国家极地科学考察项目。“十五”期间的南大洋海洋科学考察拟以贯彻集中一个重点海域、布设有限固定断面和站位、年年复测和逐步加强走航观测的科学战略。 2 0 0 1年 1 1月 1 5日“雪龙”号从上海启程 ,开始了第 1 8次南极考察 ,将继续进行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大洋碳循环等学科的考察。“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现已装备有较先进的海洋观测设备 :具有提升重量达 2 2 70 kg、缆长 60 0 0 m的 CTD水文绞车和提升重量达1 t、缆长 1 2 0…  相似文献   

3.
徐志良 《海洋世界》2009,(12):42-45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南沙群岛设立常年海洋观测站,由中国组织实施。5月,我国立即派出了科学考察队,乘向阳红五号海洋调查船进入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进行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等基本考察。当时南沙群岛的争议形势已非常严峻。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已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这些国家的渔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科考型有缆遥控潜水器(ROV)国内外现状, 总结概括科考型ROV系统组成。以关键指标选型法为4 500 t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选定工作水深不小于6 000 m、液压驱动、系统功率不小于150马力、单缆吊放、中部作业甲板安装、侧舷布放回收、集成科考设备系统的第Ⅲ类B级加强型的工作级科考型ROV, 形成适用于4 500 t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科考型ROV选型方案, 为国内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运行单位选配潜水器提供经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船的性能及设备“东方红”船是1965年12月28日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综合性海洋科 学考察船。该船设有可供94位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或教学实习用的实验室和住房。按全船139人计,自持力为35天,续航力为7000海里。可进行海洋水文、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包括高空气象)、地质地貌、重磁和深海沉积物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援军 《海洋世界》2001,(6):23-23
前苏联的科学考察船科学考察船就是从科学角度对海洋领域不同项目进行调查和勘察的船  相似文献   

7.
现代海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胡生甫(海军司令部通信部)海上无线电通信技术一般是指航行在海上的海军舰船(含水面舰艇、潜艇、舰载飞机和军辅船)和民用船舶(含远洋运输船、渔船、海洋调查船、打捞救生船和执行科学考察与试验任务的船舶)利用舰船上安装的各类型...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7,(1):6-6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碟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船舶概况。“雪龙”船是我国目前惟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和后勤物资补给、人员运输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CCS规范)破冰能力的北极运输补给船。我国购进后对其进行了改装,于1994年替代“极地”号考察船承担极地考察任务,成为我国第三代极地科学考察运输船舶。该船总长167m,型宽22.6m,满载排水量21250t,满载吃水9m,配有1台主机(13200kW),最大航速17.9节,设计破冰能力能在厚度为1.1m(加20cm厚的雪)的连续海冰中以1.5节的航速航行,船上原配有能容纳2架直升机的飞行平台、直升机机库和附属配套设备。国家海洋局于1994年、1995年进行了两次初步改装,加装了部分科考实验室、实验仪器、考察人员住舱以及站、船用油舱和淡水舱。最大乘员由原来的55人增加到了128人(含40名船员),拥有200m^2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气象等科学调查实验室,增添了部分科研设备,使“雪龙”船具有了一定的海洋科学调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1969年3月中旬,奉命去接“向阳红01”船的同志迫不及待地看到了躺在江南造船厂船台上等着他们接收的“海洋气象调查船”时不禁吓了一跳,这哪里是什么新造的海洋调查船,整个船身全是厚厚的黄锈,看不到一块新的钢板,看上去就是一艘报废的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20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山西省乳山市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码头隆重举行“业治铮”号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船交接下水仪式。国土资源部觉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乳山市市长李洪义,业治铮院士的夫人蒯文恒一起为考察船交接下水仪式剪彩。  相似文献   

12.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研究船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9000万元建造,1996年投入使用。该船建造时,借鉴了国际上第三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建造经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居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20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山东省乳山市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码头隆重举行“业治铮”号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船交接下水仪式。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乳山市市长李洪义、业治铮院士的夫人蒯文恒一起为考察船交接下水仪式剪彩。出席仪式的嘉宾还有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相似文献   

14.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研究船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9000万元建造.1996年投入使用。该船建造时,借鉴了国际上第三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建造经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居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5.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研究船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9000万元建造,1996年投入使用。该船建造时,借鉴了国际上第三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建造经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居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有许多海洋气象调查船、商船和遥测气象浮标站的甲板上安装有气温、湿度和风速测量仪器,其中不少仪器本身测量精度是符合要求的,可是在船上使用能否获取符合要求的气象资料,其代表性如何,即是否能准确代表和反映观测船所在地点一定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所拥有的新海洋研究船“MIRAI”号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洋研究船之一。该船建造于1997年,属于破冰船级,装备有许多高精度仪器和设备,可用于未来全球延时海洋气象和海洋学观测及研究。其超常船体和专门设计的防摇装置,使它能够承担高纬度区和极地区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观测任务。船上还装有一套TRITON海洋观测浮标阵,这是它不同与常规海洋学研究船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09-2012年不同季节共执行4个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综合考察航次,取得大量宝贵的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化学、地质等大范围、大尺度、多要素的现场观测数据,样品分析数据及其信息产品。按照"共建共享"的数据工作方针系统地、规范化地整编了全部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可视化数据管理(VDB)、云端协同工作套件(Duckling)、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等3个网络平台及技术方法,建成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实现了典型断面考察数据的在线共享应用。文章介绍了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航次工作,重点描述了数据工作机制及整编成果,共享系统架构及其功能等,以期通过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的多样化数据资源整编工作实践、管理模式探索和共享服务,推动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许淙  翟兆锋 《海洋预报》1993,10(2):75-81
本文介绍了第八次随船海洋气象考察工作情况,用天气学的方法分析了夏季影响考察航线及大洋调查海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总结了随船天气预报工作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近些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在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海洋基础科学和海洋高新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海洋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