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8月大连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根据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7年8月10-12日大连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大量水汽,稳定的高压坝是暴雨落区在大连出现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卫星云图、大气监测自动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23-24日出现在山东中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天气过程是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西南涡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副高在暴雨预报中非常关键,副高的强弱影响暴雨的落区;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不稳定能量;850 hPa θse的水平变化、能量锋区和6 h降水区分布关系密切,高层引导气流对低层的引导作用较大,加强对500 hPa形势场的维持和变化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报低层影响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本次过程降水存在明显的中尺度降水特征,地面辐合中心和辐合线为强降水发展提供了启动机制,强降雨中心位于地面辐合中心、辐合线附近.  相似文献   

3.
1994年6月24至25日,鲁北地区的暴雨至大暴雨天气是由黄淮气旋影响所致。高空冷平流作用使新疆低槽附近斜压性增强,低槽发展东移,加之副高西伸北抬,低空急流建立。暖湿气流的输送,造成能量锋生,在锋区上扰动发展,形成气旋。  相似文献   

4.
一次秋季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俊红  郭树军  王世彬  李芸 《气象》2005,31(9):62-6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山东济南WSR-98D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03年10月9~12日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物理量场、单站降雨量随时间的演变、组合反射率与基本速度图等。结果表明:(1)稳定的500hPa环流形势是造成暴雨的必要前提:(2)暴雨区内的水汽供应主要是边界层内的水汽通量辐合造成的;(3)地面中尺度气旋的徘徊打转使气旋北部长时间维持强烈辐合运动,与高层辐散形成的“抽吸作用”.造成暴雨区强烈的上升运动;(4)沧州站每小时降水量的两个峰值分别与两支低空急流的交汇、地面中尺度气旋强烈发展时刻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对2006年7月1-4日河南省区域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从热力、水汽、动力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双柱  王丽  叶成志  谢义明  毛亮 《气象》2006,32(2):28-33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在湖北比较少见。使用卫星云图、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资料,针对2004年6月4~5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2)东风低空急流在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由中尺度回波团和中尺度复合体造成的;(4)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而中小尺度系统是其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渭河流域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滤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段昌辉  武麦凤 《气象科学》2012,32(1):110-117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再分析资料以及25点低通滤波技术,对2003年8月28—29日发生在渭河流域的一次致洪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和探讨,分析出中尺度环流演变特征,总结了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概念模型,认为这次暴雨过程中在以西南气流为主的平均气流场上隐藏着尺度较中尺度平均流场小得多的涡旋,其移动方向和发展程度决定了强降水落区及其强度;高空西风风速脉动与低层南风风速脉动耦合形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其上升支为强降水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抬升机制;而850 hPa低空急流、700 hPa中尺度低涡、南风脉动以及高空西风风速脉动等条件的合理配置是中尺度次级环流形成的必备因素;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本次暴雨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年7月16日晚21~24时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了一次超级单体影响的局地暴雨天气的变化过程,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7日苏皖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这次暴雨过程产生在热带风暴(1009号,玛瑙)在东海北上转向日本以后。利用卫星、雷达和NCEP逐日4次1°×1°资料对天气形势和中尺度对流发展的环境场特征等进行诊断分析表明:位于日本海的热带风暴北部的偏东气流与南下深厚的蒙古高压底部的偏东气流汇合,构成了一支强盛的低空偏东风气流,它向西流向太行山东麓,其分支沿太行山南下时,诱生了位于太行山脉南部切变线东部的涡旋系统。当低涡进入黄淮平原后,在越过渤海的边界层东风急流激发下迅速发展为α中尺度涡旋系统。南方的暖湿气流在涡旋系统边界层东风急流的动力强迫下抬升,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β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β中尺度系统的影响和γ中尺度系统的合并导致强降水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数据、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卫星云图和榆林CR/CB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日20时—26日08时陕西北部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过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雨强大、范围小、移动慢、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大暴雨区具有典型的β中尺度特征;(2)西风槽的快速东移南压以及副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加强及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850 hPa新生的河套低涡和东南低空急流成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3)河套低涡是一个浅薄的热低压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低涡形成于弱的锋区中并具有不对称的暖心结构,成熟阶段和旺盛阶段低涡转变为对称的暖心结构,强降水产生在低涡发展成熟阶段,在低涡旺盛阶段降水达到最强;(4)河套低涡直接影响并控制着地面β中尺度低压的发生发展,β中尺度低压稳定在榆林西部,中尺度低压的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冷性辐合和暖性辐合,不断触发γ对流单体生成,不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导致了降水的强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资料、雷达回波等资料,用天气学原理及中尺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9日发生在荔波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对应的物理量场上有明显的高湿区、垂直上升运动区、中尺度辐合带和辐合系统存在。说明中小尺度系统的存在是强降水产生、维持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次秋风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怡  赵杰 《贵州气象》2003,27(1):21-23
主要运用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 ,分析和总结了 2 0 0 2年 8月 8~ 16日影响我省的秋风天气。着重于对与此次秋风天气预报直接相关的数值预报 850hPa温度场预报和两种数值预报物理量 (水汽通量对水汽输送的预报及散度场对垂直运动的预报 )作出分析解释 ,从而检验了数值预报对秋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毕节周边探空资料和毕节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6年6月28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探空资料在本次强降水的短期、短时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时间越近指示性越强。雷达资料在短时预报中作用明显,但是灾害天气过程来临时提前做出预警的时间有限。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普安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06—12—06—13普安县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通过对高空图、地面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判断该次大型降水天气过程是高空槽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触发普安县不稳定能量造成的,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4年7月20日20时~21日20时的一次重大区域性暴雨过程,着重分析一种少见的暴雨天气。此次降雨有以下几个特点:地面没有锋面,副高不断西伸增强,有非常明显韵风速切变。  相似文献   

16.
赵杰  杨小怡 《贵州气象》2003,27(1):35-37
运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2年6月17-20日影响我省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分析,找出多普勒雷达各种资料对强降水天气的预报规律,并检验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秀珍  林易 《贵州气象》2009,33(5):22-24
通过对2008-12-27贵州出现的大雾天气过程分析后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孟加拉湾南支槽稳定维持,使得贵州上空受偏西南气流控制,其层结稳定并维持,低空较强的西南低空急流为大雾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输送,大雾产生前静止锋减弱北抬,大雾分布与静止锋走向保持一致.大雾的生消与维持决定于接地逆温的生消与维持,接地逆温的位置即大雾产生的位置;大雾产生时,低层和近地层出现相对湿度很大、静风与偏南气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覃靖  潘海  冯晓玲 《贵州气象》2009,33(3):19-22
利用柳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08—03—20发生在广西北部的超级单体雹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即使位势不稳定较低,只要0℃层和-20℃层高度适中、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并且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和触发机制,就有可能发生雹暴。②VIL值和强回波区高度跃增反映冰雹碰并增长过程,降雹期两者多次跳跃使雹暴长时间维持。③对于矮顶超级单体风暴,VIL密度更能反映降大冰雹的潜势。④双倒“V”字型人流缺口和双有界弱回波区的出现意味着即将降雹,并且降雹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林廷友 《贵州气象》2009,33(4):39-40
根据2009—04—11黔南州冰雹天气过程。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人工防雹进行作业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柳城34个区域自动站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雨量设备、供电设备、通讯系统、采集器、风向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器材容易出现的故障,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以供维修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