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进行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区内各雅丹地貌景观异同进行了对比,通过SWOT分析定性评价了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旅游开发条件,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已经具备一定的旅游规模,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从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旅游市场条件3方面定量评价了罗布泊各雅丹地貌分区的旅游资源,认为三垄沙和龙城属于1级景区,宜重点开发;白龙堆和楼兰雅丹属于2级景区,宜特色开发;阿奇克谷地属于3级景区,是辅助资源。运用面状容量法测算了雅丹地貌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旅游生命周期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模型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笔者在上本节课的前三周,指导3位学生在陶艺教室制作黄土地貌模型。首先,让学生观察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等黄土地貌景观图片,感受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其次,根据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各类地貌的特点,教师点评并作补充。最后,学生在对黄土地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用陶土制作模型。由于使用软化的陶土制作,水份较多,所以,问食堂借了托盘,既防止溢水,又便于搬运。学生在制作过  相似文献   

3.
林智理 《热带地理》2005,25(3):268-272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经历了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与节理扩张,最终发育成山崩地貌景观。该景观资源丰富,具有组合好、规模大、分布广、科考价值高等特点,是迄今发现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崩地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该类景观资源单体进行评价与分级以及开发条件分析,认为黄岩富山山崩地貌观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开发时应以保护山崩地质遗迹为前提,以凸显山崩地貌景观的主题与特色为关键,以环境的安全性为根本,实施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4.
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学是现代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在地貌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河流地貌、黄土高原与坡地地貌、青藏高原及南极地貌与第四纪、喀斯特与旅游地貌、地貌实验与模拟、地貌制图共六个方面,对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提高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沿线是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类型、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界线。在提出了沟沿线划分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沟沿线的成因、空间分布、形态、数量、显著性、发展速度、扩展方式的差异为基本依据,充分研究黄土高原侵蚀机理与过程,结合大量的遥感判读与野外工作,提出了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体系。并进一步分析在黄土地貌水蚀沟谷不同发育阶段中沟沿线类型的变异,其结果也进一步体现出沟沿线发育的特点以及与黄土地貌沟谷发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瑞杰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3,33(2):403-432
以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提出了雅丹地貌景观的斑-廊-基复合式景观结构体系,认为雅丹景观单元要素形式包括密群、疏群、独体和残丘4种。在分析敦煌雅丹地貌景观空间组合结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敦煌雅丹地貌的美学价值特征,得出雅丹地貌景观美感度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雅丹密群、雅丹疏群和雅丹独体对于雅丹地貌景观美学价值有较大贡献。雅丹地貌区的雅丹体易受破坏,具有稀缺性和独一无二的垄断性地位,应加强对雅丹地貌的保护,并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潜力。  相似文献   

7.
黄土地貌沟沿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的沟沿线是最能体现黄土地貌形态特征的地形结构线.沟沿线的形态结构、层次级别、空间展布、发育趋势,既是黄土地貌最显著的外在表象,又深刻地映射着黄土地貌发育的内在机理.该文首先从沟沿线类型划分入手,在总结前人对线状地貌特征要素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体系;其次,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现有沟沿线的量化指标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系统归纳和总结了沟沿线自动提取技术的特点与适应性.此外,分析了基于沟沿线的黄土地貌研究进展,并从辩证的视角阐述了沟沿线研究科学内涵与发展趋势,对当前沟沿线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展望了黄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地名命名中,以地貌特征命名是一种常规方法。同时运用这类地名可追溯区域特征。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过渡地带的靖边黄土地貌(北部风沙滩地区、中部梁峁涧地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地区地名,具有显著的地貌地名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土模拟小流域降雨侵蚀中地面坡度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运用近景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获得在不同人工降雨时段黄土模拟小流域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并以地面坡度及其组合形态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和理论验证探讨黄土小流域降雨侵蚀过程中地貌的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侵蚀发育阶段,黄土地貌平均坡度及坡度组合持续变化。平均坡度在地貌发育幼年期呈加速增长趋势,到了壮年期增长幅度呈递减性变化;坡度组合以侵蚀临界角度为轴点呈持续逆转变化,侵蚀临界坡度单元所占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黄土地貌地面坡度及其组合形态的变异不仅能有效表征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也可以对黄土地貌侵蚀规律和它产生的时间规律进行高分辨率的地貌认识和划分。  相似文献   

10.
嶂石岩地貌之发现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郭康 《地理学报》1992,47(5):461-471
本文在与有关地貌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貌类型——峰石岩地貌,分析了它的特点、成因,研究了发育模式和形态分类,并对其景观旅游开发价值做了分析,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种重要的山岳型风景资源。目前已有多处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典型黄土地貌类型区的地形复杂度分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毅  周侗  汤国安  刘学军 《山地学报》2007,25(4):385-392
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地形复杂度自南向北有序变化,构成了举世瞩目的独特的地理景观。选择陕西省南北剖面六个典型黄土地貌样区为基本实验区,以其1∶1万栅格DEM为数据源,探讨典型黄土地貌类型区的地形复杂度分形与空间分异特征。首先提出的元分维模型方法,以计算得到的DEM元分维值作为特征指标,研究样区的地形复杂度问题。这种通过滑动窗口的扩展分维分析方法,既可以用于分析该区域不同尺度下的地形复杂度变化情况,也可以探讨区域的局部单元复杂程度及其空间分布,从而不再局限于对全区域的单一分维评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应用元分维谱方法,研究地貌网格单元的元分维分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绥德和延川为代表的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最为复杂,以宜君和甘泉为代表的梁状丘陵沟壑区居中,而以淳化为代表的黄土塬区和以神木为代表的风沙黄土过渡区最为平缓。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扩展分形方法在黄土地貌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黄土地貌的遥感判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的黄土地貌及其遥感判读具有不同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些特点。根据参与“中国1∶1 000 000数字地貌制图(新疆片)”项目工作的实践和体会,从黄土地貌区的位置、色调与色彩、大小、形状、阴影、水系和纹理、植被和土壤、相关体、相关资料和野外经验等方面总结了7项关于新疆黄土地貌的遥感判读依据,并归纳了新疆黄土地貌与风沙、干燥、流水、冰缘、雅丹等地貌类型之间以及与部分特殊情况之间的一些鉴别特征。结果可为新疆未来的地貌制图及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可持续开发的角度,根据稳定程度将丹霞地貌景观分为危岩景观和稳定景观,并依据规模大小、外观形态、失稳模式、旅游价值和灾害性,将危岩景观进行了简要分类。在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和旅游开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危岩景观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危岩景观的开发现状、潜在威胁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开发是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的区域背景、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先定位后整合、先设施后市场、有重点显特色”是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的主要原则,并从旅游资源内部功能、旅游区域合作、旅游市场角度提出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措施,以期对同类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进行系统比较,揭示两者在发育条件及分布特点、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发育条件上,两者的岩性、构造环境和主要外营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两者的发育又都依赖于一定的水热条件和密集的节理裂隙.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均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其中,东南地区尤以丹霞景观见长,西南地区更以岩溶景观取胜.自然景观方面,丹霞景观与岩溶景观在类型、外形、组合上有较多相似之处;两相比较,岩溶风景胜在山奇洞奥,而丹霞风景则胜在赤壁丹崖.人文景观方面,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6.
袁爽  许强  赵宽耀  王绚  王崔林 《地理研究》2020,39(8):1920-1933
黄土地貌是按独特的演化模式形成当今复杂多样且有序分异的地貌形态组合。基于数学形态法将合水县地区黄土地貌分类并计算得出塬梁峁地貌单元的分类指标,再通过黄土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指标,对黄土塬梁峁地貌演化模式作出定量化和可视化表达,并预测塬即将消失的区域。研究发现:① 似圆度是界定黄土地貌单元演化进程的重要指标,黄土地貌单元在演化过程中,其形状规律程度逐渐增加;可用周长面积比和平均坡度界定塬梁的分界,可用边界临接指数界定梁峁的分界。② 塬向梁演化实质就是残塬向树杈梁演化。残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貌单元,是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  相似文献   

17.
龙虎山丹霞地貌"旅游景观价值-游客审美感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异性和产生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符合景观赋分值高、游客感知度高,景观赋分值低、游客感知度低的规律,但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专家的评价与游客的感知度相差较大。游客仍以直观的山水审美为主,对其蕴含的科学性认知不够。地质遗迹科考产品和科普产品开发不足,尚未形成大众产品。比较不同游客群体的审美感知差异,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并提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山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1号冰川旅游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特征和发展旅游业优,劣势的基础上,着重考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行为可能对冰川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美学质量等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行相应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由此提出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因此,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价显得尤其重要文章先将贵州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和若干小类,在此基础上对其资源价值和开发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指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建议,旨在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