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新世末次高温期 (LPTM)是始于 55.5 Ma、持续约 100~ 140 ka的短期变暖事件 , 属于晚古新世 - 早始新世时期的全球性温暖气候 . 古气候指标表明 , 高纬度气温在 LPTM时可能达到新生代期间的最高值 . 陆地δ 18O记录显示出 LPTM时期北美洲年平均气温 (MAT)增加了 4 ℃ , 海洋δ 18O记录显示出深海温度和高纬度海洋表层温度 (SSTs)增加了 4~ 6 ℃ , 而热带 SSTs没有什么变化 . 这种集中在高纬度地区的突然变暖现象 , 目前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  相似文献   

2.
晚古新世的气候环境在地质上具有全球快速变暖、时间间隔短暂的特征。这个时间间隔为晚古新世高温期 ,或称为LPTM。该时期深海快速变暖4~8℃ ,赤道和高纬大洋表层水变暖1~6℃。在深海底栖有孔虫中出现了大范围灭绝事件 ,而表栖浮游生物和陆生哺乳动物也经历了明显的种交替和多样性变化。经过测年 ,LPTM始于54.93~54.98Ma ,LPTM中也可观察到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偏移(CIE)(2‰~3‰) ,这在海洋和陆生化石记录中已得到证实。同位素异常的特征表明了极度富含 12C的储层(例如甲烷气体水合物)曾向海洋…  相似文献   

3.
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的高分辨率记录和环加勒比海火山作用之间的关系TJBralower等晚古新世(55Ma)发生的突然变暖是地质记录中最突出的瞬变气候事件(<105a)(Zachos等,1993)。作为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这个事件与地球上...  相似文献   

4.
Lear  CH  季福武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8):16-18
通过深海底栖有孔虫方解石的Mg/Ca比值已经获得50Ma以来的深海温度记录。该记录在形式上与相应的底栖氧同位素比值(δ18O)记录非常相似 ,并且显示了深海温度的4个主要变冷时期 ,总体下降约12℃。底栖δ18O记录和Mg 温度记录的一起应用表明 ,南极冰首次快速地堆积于早渐新世(34MaBP) ,但未伴随有深海温度的降底。一般认为 ,在过去的100Ma中 ,即从所谓的白垩纪中期的“温室”到晚新生代的“冰库” ,地球的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长期寒冷被认为是由地球表面热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共同引起。大…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南部边缘磷成因期与海洋δ ̄(13)C和δ ̄(18)O记录的联系DavidJ.Mallinson等海洋一大气储库中CO2的生物迁移在地质年代中受磷的可利用性限制。因此,为了推断出关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潜在的气候控制,了解整个地质时代中磷通量是...  相似文献   

6.
温盐环流在Heinrich事件后气候快速变暖中的作用D.Paillard等格陵兰冰心中δ ̄(18)O值的快速偏移和北大西洋许多岩心的海洋沉积物中出现冰携碎屑物质层(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都强烈显示出冰期时气候的快速波动。一些陆地资料也反映出这...  相似文献   

7.
新仙女木期间西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RobertC.Thunel等末次冰消期不是从一种气候状态到另一种气候状态的平稳过渡期,而是包括有许多阶段。根据对海洋δ18O记录的研究,Duplessy等(1981)提出了两阶段的冰消模式,即一个短时气候稳定期隔开...  相似文献   

8.
周立君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从加利福尼亚边缘的圣巴巴拉盆地(ODP893站位)和其他地方的ODP站位获取的详细的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为东北太平洋边缘引人注目的海洋学、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了证据 ,东北太平洋在过去60~80ka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在893站位 ,高沉积速率(MIS6以来>120cm/ka ;全新世为150cm/ka)为理解气候机制和近十年尺度的连续波动提供了可能。微体生物组合和18O表明海面温度在近70a中变暖达4~8°C。温盐循环的相应变化改变了沉积环境的中层水特征。在温暖时期 ,不考虑底栖动物扰动的影响 ,圣巴巴拉盆地…  相似文献   

9.
陆地和海洋大范围的古气候指标说明了中至晚白垩世早期(阿尔必—科尼亚阶)是过去200Ma中地球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全球平均表层水温比目前高6~14℃)。然而,通常只基于低反照率和高气压(Pco2)的气候模型模拟产生了较高的赤道海洋表层水温(SSTs),...  相似文献   

10.
2万年来热带温度变化:调节半球间的气候变化T.P.Guilderson等世界范围内因CO_2含量倍增引起的全球温度变化估计为1°-4℃,这与热带海洋表面温度(SSTs)的变化非常相似。相似的热带SSTs变化范围(+1°-+3℃)显然取决于全球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中上新世(约3Ma)的古气候通常比现今温暖 ,尤其是在中—高纬度区域。该时期可能代表了一种将来气候变化的模拟。解释该温度变暖的作用机理增强了大气层中的温盐循环和CO2 浓度上升。我们提出了新的气候模型 ,气候比现今温暖(5℃)、湿润(400~1000mm/a)和季节变化小的欧洲和地中海区域的地质数据支持了这种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了中上新世存在的冰岛低压体系和亚速尔高压体系的加强是北半球大洋年表层温度较高和冰盖减少的直接结果。这种变化使该区域表层压力梯度提高 ,使年风力速度加强到4m/s。北大西洋风力的增…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全球碳旋回模式不能用自然机制解释碳储层中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记录大的瞬间变化。大约1200~2000Gt碳输入大气层(如沉积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形成的甲烷)能够解释大约55Ma前的δ13C异常 ,以及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和古新世—始新世界面附近海洋和陆地生物群的变化。对北大西洋西部沉积岩心进行物理、化学和光谱分析显示 ,三分之二的碳同位素异常出现在不足几千年范围内 ,表明是灾害事件将碳释放到大洋和大气中。5493~5498万a前 ,大洋和大陆同期开始δ13C异常和生物变化。δ13C异常持续时间表明…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年中 ,我们在北大西洋东部边缘两处即加利福尼亚湾的瓜伊马斯盆地和南加利福尼亚边缘的圣巴巴拉盆地进行了沉积物捕获的实验 ,这些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ENSO(ElNino_SouthernOscilla tion)计算沉积物生产和通量的季节性和年间变化。为了重建这些地区的ENSO的长期历史 ,该项目包括辨别和标定适用于沉积物记录的气候指标。在该研究区 ,我们评价了浮游有孔虫方解石的氧同位素特征如何很好地记录海平面的快速变化。瓜伊马斯盆地一年内海平面温度(SSTs)的变化为15℃(17~32℃),圣…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声学海平面测量中的操作经验(NOAAOperationalExperienceWithAcousticSeaLevelMeasurement)1引言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国家海洋局(NOAA─NOS)经过4年的设计和研制周期(Scher...  相似文献   

15.
现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和δ~(13)C值J。C。Scott等在过去的34年里,许多科技工作者利用古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值作为古海水δ18O值或温度的长期变化的指示物。最近,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值被用来计算古海水的温度、密度和盐度,以了解古...  相似文献   

16.
石油地质海洋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系统“OMGRDMS”将推广应用由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资料馆研制的“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系统”(Oil&Ma-rineGeologyResourcesDataManagementSystem)以下简称“OMGRDMS”将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电信系统(GTS)上的海洋观测数据格式*孔杰1引言全球电信系统(GTS,GlobalTelecommunicationsSystem)是世界气象组织(WMO,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为了迅速、准确地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18.
无裂栉江珧种内同工酶表型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安梯度凝胶电泳对4种不同类型无裂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肾脏、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了酯酶(ES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酶(ME)5中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酶谱表达有差异,特别是肾组织的EST,后闭壳肌的EST、SOD和鳃组织的SOD、MDH的酶谱表型差异明显,其特征谱带可作为区别无裂栉江珧种内差异的一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存在着的地质证据表明55Ma前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超过1ka),地球上的温度剧烈上升。这使很多陆上动植物明显地向北迁移至以前它们到达不了的北极区域。古新世末期这样快速到来的气候变暖的原因至今不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的J.R.Dickens及其同事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实验比较新型虾保鲜剂(PPR—1)及其它类型的虾保鲜剂如亚硫酸氢钠(SBS)、植酸(PA)及日本虾保鲜剂(JPR)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的保鲜作用。实验指出:(1)在冷藏(4℃)与冷冻(-18℃)保藏条件下,PPR—1及JPR对中国对虾的保鲜效果均优于PA和SBS;(2)在冷藏(4℃)或冷冻(-18℃)条件下,去头保鲜效果均优于带头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