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单点系泊油轮随机纵荡的工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风、流和浪联合作用下的单点系泊油轮的运动受到人们很大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顶浪状态下单点系泊油轮纵荡运动的工程计算方法,它包括由于风、流和二阶定常力引起的定常运动部分、高频部分(相应波浪周期的振动)及二阶波浪力引起的低频运动。在初步设计阶段,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估计出顶浪系泊油轮的纵荡运动。  相似文献   

2.
渤海南部海区风浪推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世奎  殷丽 《海岸工程》1999,18(3):13-16
根据文氏建立的风与浪理论关系及其由风推算风浪的计算方法,利用马山子气象站33a的大风资料,推算出黄河口近海水域波浪要求,并与中科院尜所实测波浪数值和青岛海洋大学推算的多一遇波浪数值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十分相近的。  相似文献   

3.
永暑海区波浪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永暑礁测站1988-2009年共22a的波浪实测资料,对永暑海区的波浪要素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风与浪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海区海浪的特点及其年变化规律。该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海区的波浪主要受季风影响,季风时期的风向、风浪传播方向、涌浪传播方向基本一致。波高以轻浪和中浪为主,小波分析表明波高在6-9月具有3-6年的变化周期。提供了较详实的海浪资料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在斜坡堤上的平均越浪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斜坡堤上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在非破碎条件下的平均越浪量与波浪参数及堤参数的关系.着重考察了波浪以小角度(0°~30°)斜向入射时平均越浪量的变化情况,肯定了多向波的越浪量在这一范围内有所谓“小角度斜向增加”的现象,但否定了单向波也具有这一现象.在考察波浪的方向分布影响时发现波浪斜向入射时多向波的越浪量往往要比单向波的大.比较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给出了适用于混凝土护面和扭工字块体护面斜坡堤上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的平均越浪量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本海区的实测波浪资料,对波浪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风与浪的相关关系,以及工程中所需要的不同重现期设计波要素及波浪破碎范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为本海区的近岸经济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龙口海洋站的风资料,采用海浪方向谱方法,对龙口湾及其附近海域进行波浪数值计算,绘制 NE、N、NW、SW 方向五十年一遇的风产生的浪的等波高线和等周期线图,并分析计算了区域内的波浪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的风情及风浪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的风在时空上的分布变化,在区域上的变化,湖陆风的基本特征,风与浪的关系。风的危害。由于其地处中纬度,季风明显,是江西省境内大风集中区域,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每年6-8月为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平均为北风或偏北风。鄱阳湖实测到最大浪高2米,45°斜坡上波浪最大爬高4.81米。  相似文献   

8.
我国常用的风推浪计算方法在多岛屿区域波浪要素计算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论文通过不同方法计算的波浪要素计算结果的比较,认为STWAVE模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操作简单,方法简便,在多岛屿区域波浪要素计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津沿岸海浪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本海区的实测波浪资料,对波浪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风与浪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为本地的近岸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的波浪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滩浒、乍浦、游山海洋水文观测站的风和波浪观测资料,对杭州湾风和浪的分布规律作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各种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团岛,黄岛和显浪三个站的波浪资料和团岛气象站的风资料,运用模式方程(gH)/u~2=A_1((gF)/u~2)~B_1和(g■)/u=A_2((gH)/u~2)~B_2,建立了胶州湾中南部小风区风与波浪的关系武。  相似文献   

12.
齐鹏  陈新平 《海洋工程》2018,36(1):55-61
将波浪辐射应力,特别是地转意义下的波浪辐射应力引入海流数值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在渤海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数值研究。在目前的数值分析中仅考虑了波浪辐射应力的横向分量(也是最重要的分量)。在POM模式中引入非地转和地转意义下的波浪辐射应力两种方案,并与原模式直接运行(即不考虑波浪辐射应力)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显示,波浪辐射应力,特别是地转意义下的波浪辐射应力对海流模式结果的影响不容忽略。在海浪场存在的条件下,由风应力和地转意义下浪致作用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海流强度应比理论上Ekman漂流的强度大,尤其是在浪致作用力显著的表层,表层流将明显增强,且不会完全符合Ekman漂流理论的转向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莺歌海站多年的波浪实测资料,对其附近海域的波浪要素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风与浪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海区海浪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该海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波浪主要受季风影响,季风时期的风向、风浪传播方向、涌浪传播方向基本一致。通过对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该海域波浪主要是以风浪为主,常浪向是SE向,次浪向是SSE向,强浪向是SE向,波高以轻浪为主。波型方面,春季和夏季SE向风浪占绝对优势,秋季和冬季NNW向风浪占优势,涌浪频率四季均是S向最大,并结合国内海洋波浪测量技术现状,在仪器装备研发、算法模型及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升级、站位布局优化、计量标准化研究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波浪种种     
海洋表面及其内部的各种波动现象统称为波浪。波浪按其成因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如由风产生的风浪、涌浪和混合浪又称为海浪;由天体引力产生的潮汐波;由地震或风暴而产生的海啸;由航行船舶产生的船行波;在两层密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水层界面上产生的内波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NCEP CFSV2再分析风场驱动SWAN模型,对南海至北部湾为期1年的海浪逐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Jason-2卫星和近岸浮标整年观测数据检验了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模型空间网格尺度对北部湾内波浪模拟的影响,分析了波浪的季节变化特征,辨析了局地风和南海传入浪对海湾波浪的驱动贡献。研究显示:(1)较Jason-2卫星观测值,有效波高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和分散系数分别约为0.4 m和0.2;较北部湾湾顶近岸浮标逐时观测值,有效波高的均方根误差和分散系数分别约为0.2 m和0.4,平均波周期的均方根误差和分散系数分别约为0.6 s和0.2,平均波向的均方根误差约为30°;(2)空间网格分辨率为12’×12’的模型对北部湾20 m以深开敞海域波浪的模拟效果良好,模拟值较2’×2’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0%以下;(3)北部湾冬季盛行东北向波,夏季盛行偏南向浪,季风转换期盛行东南向浪,全年波浪在季风期强于季风转换期,冬季最强、冬夏转换期最弱;(4)局地风对北部湾波浪的驱动贡献自湾口向湾内增强,季风期强于季风转换期;南海传入浪的驱动贡献自湾口向湾内减弱,季风转换期强于季风期;海湾中部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风资料,采用海浪方向谱方法,对莱湾海域进行波浪数值计算。绘制了北、东北和西北三个方位五十年一遇的风产生的浪的波高和周期等值线分布图,分析该海域的波要素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许多单位对北部湾中涠洲岛西南(20°27′N,109°38′E)海区设计波要素的推算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该海区海洋工程设计提供了海洋环境参数。从有关的资料中看出,大家采用的实测资料大都是来自北部湾沿岸海洋站的风、浪资料,主要的是以涠州岛海洋站的风、浪资料,涠洲岛西南海区离岸较远,水深为42米,而有长期资料的涠州岛海洋站在岸边,水深为19米,利用岸边资料推算外海波浪,一般多使用相关分析法和外推法(分析波浪到达岸边前的传播过程中的变形,由近岸的波浪观测值反推外海的波浪要素)。由于涠西南海上实测风、浪资料甚少,各单位在资料选取方面的不同,选用的推算方法的不同,以致于推算出的多年一遇设计波高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定出较为确切的多年一遇有效波高,应用于海洋工程设计,我们利用了海上平台、海上浮标、涠洲岛海洋站的波浪资料,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分别用长、短期实测波浪推算多年一遇有效波高,然后,作出同种波浪资料,长、短期推算结果比较,作出岸边和外海不同波浪资料,同时间短期推算结果比较,作出外海浮标和平台不同时间短期推算结果比较。最后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以及长期与短期资料推算结果的可靠误差,确定涠西南海区的多年一遇有效波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现场观测资料,对风、浪、潮流和余流等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模式、对在大口河外浅滩上开挖开敝式航道的洄淤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第一个岛屿地形下核电厂的护岸防洪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直立式护岸结构方案以满足核电厂防洪和避让毗邻海岛的要求。在波浪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础上,开展了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波浪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和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护岸的越浪量和结构稳定性进行了优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岛屿地形下,波浪破碎和波能集中导致护岸堤身坡脚处波高增大,须加高挡浪墙和优化挡浪墙结构型式;在相同的越浪量标准下,采用直立堤结构相对斜坡堤结构对应的护岸挡浪墙的高程须明显加高;利用部分海岛地形斜坡高地作为厂区护岸一部分时,原状海岛地形斜坡高地处的波浪爬高效应明显,须加高邻近护岸挡浪墙的高程。  相似文献   

20.
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对直立堤平均越浪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波浪模型试验研究了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对直立堤的越浪量。分别按平均越浪量和单波最大越浪量进行研究,探讨了平均越浪量随相对堤高、波浪方向、波浪方向分布宽度、波陡和相对水深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导得了斜向和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于直立堤上的平均越浪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