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海洋最深处在西北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南部 ,关岛以南 190海里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在关岛以南呈西南 -东北走向 ,至关岛东南方折向正北 ,长约 1380海里 ,最宽达 4 0海里。海沟最早被发现是在 1899年 ,那时美国尼罗号探险船曾在关岛东南方用钢索测得水深 96 36m ,称为“尼罗”深度 ,为当时世界上最深的海域。 195 1年 ,美国挑战者号调查船用回声测深仪测到 10 90 0m ,称为“挑战者”深度 ,附近海域叫做“挑战者”深渊。此后 ,很多海洋学家、海洋测量者对这里发生了更大的兴趣 ,决心测出更深更准确的深度。 195 9年 8月 ,苏联勇士号测…  相似文献   

2.
孙洁 《海洋世界》2011,(12):48-49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开创了一种有系统有目标的近代海洋科学考察方式,为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挑战者"号是一艘典型的三桅蒸汽动力帆船,船长68.9米,船载量2300吨级,由皇家海军军舰改装而成.在爱丁堡大学的查尔斯·汤姆森的提请下,伦敦皇家学会从英国皇家海军那里获得了"挑战者"号的使用权.并于1872年进行了对船只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研究虽有很久的历史(如1873-1876年“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但对该区开展深入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却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已积累了关于该区深海沉积物的大量资料.目前我国的海洋工作者也正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前言     
《海洋学研究》1989,(4):1-5
据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讨论会”的建议,在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7年5月至7月在南海利用德国科学调查船“太阳”号(SONNE)进行了SO49航次的考察工作。该考察工作系两个研究所合作执行的“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两国政府间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项近期计划。1988年5月至8月,双方科学家再度集中于德国汉诺威,在西德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处理资料与分析样品和联合解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洲 《海洋世界》2004,(2):15-15
据美国《科学》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由瑞典自然史博物馆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的“海岭”号深海调查船,首次在印度洋水深2500米的深海海底,喷涌热水的“海岭泉”发现一种“铁甲鳞”覆盖的珍稀软体动物。这种软体动物有  相似文献   

6.
正1872年12月21日,"挑战者"号海洋调查船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启程驶向浩瀚的大西洋,科学家在此次考察中发现了海底的多金属结核,揭开了100多年后人类寻找深海矿产资源的序幕。在世界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的浪潮中,我国以"大洋一号"为代表的远洋科考船走上了世界深海资源勘探和研究的国际舞台,追赶着世界的脚步,其航行的足迹也见证了中国大洋科考广度的拓展。1993年5月2日,是一个令我国海洋工作者悲  相似文献   

7.
从前,人们以为洋底像锅,越往中央越深,而洋底一定是平坦的。1873年,英国海洋考查船“挑战者”号,用普通测海锤,测得大西洋中间有一带比较高的地方,好像是一座大山。1925~1927年,德国海洋考查船“流星”号,用回声探测仪,探查到了那座大山,还给它画了图像:这座大山在大西洋中部,由北向南,呈 S 状绵延,长27780千米,宽1100~1800千米,山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6,(6):4-4
2006年5月22日到30日,美国港口海洋学研究所和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将使用“约翰逊海洋链接二号深潜器”首次探测佛罗里达州和巴哈马群岛之间新近发现的深海珊瑚礁。这些珊瑚礁生长在水下610米至884米处,是去年12月被迈阿密大学科学小组使用尖端声呐技术发现的。这次探测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含有某些化学元素的海洋有机物,科学家期望这些化学成分能够治愈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勇士号”所进行的海洋调查工作是举世闻名的。为完成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任务,这艘船航行了几千海里,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太平洋。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H.舍索也夫领导了这次调查工作。 他说:苏联科学家用“勇士号”进行了四次航行。最后—次是在太平洋的北部,历时160天,航  相似文献   

10.
正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船下水,开始了世界上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令参与此次科考的早期科学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上几乎任何角落的人都可轻而易举地去探寻和发现位于数千英里外的深海奥秘,而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强大利器就是海底长期观测网。2016年6月6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历经10年、耗资3.86亿美元的大型海洋观测计划  相似文献   

11.
“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先后于2011、2012年,利用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海域“挑战者深渊”进行了全覆盖水深测量,获得了区域内详细的海底地形资料,揭示了马里亚纳海沟在区内呈近东西向延伸以及海沟两侧斜坡地形迥异、不对称的特点,南北两侧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反映了马里亚纳海沟形成过程中两侧不同的次生构造活动影响.“挑战者深渊”区内有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洼地,其中,西部洼地较深,其中心位置(142°12.14′E,11°19.92′N)水深10 917 m,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点.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在海洋的最深处没有阳光,不可能有生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深海观察手段的提高,科学家却发现“生命禁区”有生命,在几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寻找到了“第三大生命系统”。美国科学家乘“阿基米德”号潜艇,在离美国奥列根海岸160千米的海域水下30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热泉,喷涌出来的水流温度高达380℃,在如此高温的热泉周围,奇迹般地生活着大量微生物、海绵、珊瑚、乌贼、螃蟹和鱼类,生命奇特而  相似文献   

13.
中国FY-1B卫星海洋通道应用于水色遥感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0年9月3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2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FY-1B.当时,正好中方科学家在德国研技部GKSS研究中心,参加中德海洋水色遥感合作研究.FY-1B上的海洋通道引起了中德双方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立即从事FY-1B的图像处理,应用于海洋水色遥感潜力研究.通过一系列FY-1B模拟数字条辐图像和在德国实际接收到的图像,评价了FY-1B卫星所安装的高分辨率扫描辐射机(VHRSR)的两个海洋通道(480~530和530~580nm)图像的利用率和辐射分辨率;研究表明,VHRSR的波段配置科学地结合了气象和海洋两者的应用.两海洋通道资料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海洋沿岸水体的悬浮泥沙浓度和大洋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的测量.为了今后中国气象卫星上加海洋通道获得更佳应用效果,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飞向太空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而“飞”向海渊同样可以与之媲美。迄今,“挑战者”海渊正成为海洋学家探索的热点。不久前,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支探险队奔赴“挑战者”海渊1.1万米深处,惊奇地发现这个冷幽幽、阴森森的黑暗世界里,竞繁衍着无数千奇百怪的原始生物,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在这里留下任何痕迹,这里的环境和生物与上亿年  相似文献   

15.
海底锰结核是由英国人首先发现的。1873年2月18日,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来到加那利群岛西南约300千米的海面进行海底取样调查。结果从海底捞上来几块像黑煤球的硬块。船上的几位科学家谁都没有见过这种“黑色的卵石块”。后来,这些“黑卵石块”送回英国。经过化验分析,才知道它不是化石,而是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称为“区域”。《公约》第一条对“区域”下了明确的定义: “‘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其中国际海底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65%,其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深海大洋底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一百多年前,当时英国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于1872—1876年进行环球考察时,在水深5000—20000英尺的洋底采集到像土豆或垒球大小的黑色矿球,即现在通称为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的矿石,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缺少深海钻探的岩芯和测井资料,对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推测的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968年~1983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通过“格罗玛·挑战者”号的钻探调查,证实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理论,创立了古海洋学,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固体地质学的发展。1985年新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付诸实施,ODP的钻探船“决心”号已完成了60多个航次的钻探作业,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  相似文献   

18.
一衣带水的中韩两国政府在近半个世纪的隔绝下,终于在1992年8月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两国政治、经济和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1992年9月在北京签署了“中韩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为两国间的海洋科技合作开通了渠道和窗口。1994年10月两国有关海洋部门签订了“中韩海洋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先后已召开4次中韩海洋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商讨和落实“备忘录”的实施,1995年5月在“备忘录”的框架下,建立“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成为合作交流的一个实体。通过海洋科学家的交流、共同参与研究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20.
王琳  李晶  周慧  王凡 《海洋科学》2023,47(9):91-102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海洋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为了防止、减缓和扭转未来海洋健康和功能的恶化趋势,联合国启动了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简称“海洋十年”)规划,以整合全球海洋相关领域的资源与力量,科学地保护海洋并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为海洋领域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群体更加高效、合理地共同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也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科技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研究通过梳理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的发展过程和已批准的行动与活动,结合文献信息分析,深度解析了“海洋十年”规划的发展和实施动态,探讨了“海洋十年”规划的热点研究主题。自2020年9月,联合国正式发布“海洋十年”规划以来,共有来自60个国家的409项行动获得“海洋十年”的批准,其中包括47项计划、277个项目和85项捐助,研究热点主要是海洋政策制定与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海洋十年”活动的实施与协调、能力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国全面参与“海洋十年”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