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瑾 《海洋世界》2007,(4):34-36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暖温性大型溯河洄游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还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在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时候,就可以寻到它们的踪迹,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在鱼类进化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中华鲟都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的寿命最长可达35年,它们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18岁、雌鱼长到14~26岁时可达到初次性成熟,这些性成熟的中华鲟在78月间由海洋进入江河繁殖,10上旬11下旬进入生殖季节。但由于卵的孵化过程要经历重重困难,因此,从卵成长到成熟的中华鲟成活率只有2%3%。因为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都要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所以在淡水中,愈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就愈消瘦。  相似文献   

2.
鲥鱼溯河期间甲状腺显微及亚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鲥鱼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是我国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海洋,每年春末夏初,则集群上溯河川,洄游至环境适宜的产卵场进行繁殖。以洄游至长江繁殖的鲥鱼为例,从长江口至产卵场其洄游路线长达1280公里。Baggerman和Woodhead认为鱼类的洄游行为与甲状腺分泌的增强密切相关。邵炳绪在研究松江鲈鱼的繁殖机理时,发现甲状腺的机能亢进是导致该鱼降河洄游的生理因素。关于鲥鱼的生物学研究,国内已有过较多的报道,但对其溯河洄游期间甲状腺的组织生理变化研究甚少,因此,我们对其甲状腺的显微结构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借以了解甲状腺的机能形态与溯河洄游和排卵繁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鲥鱼体长而侧扁,鳞大而薄。常见个体重1~1.5千克,最大者重3.5~4千克。吻尖,口大,口裂斜而上翘。体背暗绿,腹面银白。鲥鱼是江海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海洋,生殖期溯河而上,在江河中、下游产卵。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鲥鱼丰腴肥硕,合脂量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在分类学上,鲥鱼属鲱形目、鲱科、鲥属。  相似文献   

4.
鳗鲡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茜  董金海 《海洋科学》1994,18(4):14-16
鳗鲡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较多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深受人们的欢迎。由于鳗鲡生活史的特殊性,即一生中要经历二次大的往复于海洋一淡水间的长短距离洄游,一次是亲鳗至产卵场的产卵洄游;另一次是孵化后的仔鳗向近岸溯河的幼期洄游,就在这期间完成个体发育中的变态,即由柳叶体变成稚鳗。由于鳗鲡的人工繁育的生物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国内外的鳗苗来源历来靠捕捞天然苗种,造成了鳗苗资源日趋匮乏。再加上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海洋和江河的污染,使鳗苗资源更濒临衰竭。本文阐述了世界鳗鲡的种类、分布…  相似文献   

5.
松江鲈鱼甲状腺的周年变化及其与降河洄游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炳绪 《海洋与湖沼》1978,9(2):230-235
松江(鱼户)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是近岸浅海底栖鱼类,其幼鱼具有溯河习性,每年五、六月间进入与海相通的河川中肥育,逐渐成长;从十一月下旬开始,当鱼体已达一定长度,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纷纷降河至近岸浅海越冬,等待来年早春繁殖。近年来,在进行松江(鱼户)鱼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发现饲养在淡水中的亲鱼,催产不易成功,而将亲鱼移到一定浓度的盐水或海水中饲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催产,则效果显著。要弄清这一现象的实质,就必须对松江(鱼户)鱼降河洄游的机制问题加以探讨,以便在掌握降河洄游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是一种降河洄游鱼类,在海里繁殖出来的幼鱼可以进入淡水中生长发育;但性成熟时必须在含碘量较高的海水中过渡后,才能排卵繁殖。在降河洄游期间其甲状腺的碘代谢情况如何,国内目前还没有进行过研究;因此我们对降河洄游期间松江鲈鱼碘代谢过程中甲状腺的集碘规律进行了研究,以供养殖松江  相似文献   

8.
郭培清 《海洋世界》2007,(10):58-63
南大洋上的捕鲸历史全球的海洋都是鲸的栖息地。鲸是一种洄游性动物,常常生活在寒冷海域里,当该海域进入冬天时,鲸便洄游到温暖海域  相似文献   

9.
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为降海洄游产卵鱼类 ,它生于江河等淡水水域,性成熟后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幼体在海洋中发育变态成柳叶鳗随海水漂游到河口近岸,并逐渐变态为白鳗苗进入江河生长[3]。虽然王义强等1980年就对鳗鲡的人工繁殖有过报道 ,但到目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尚未成功[1 ,5]在日本鳗鲡人工繁殖过程中 ,常用近海区的海水作为实验用水。谢刚等1995年对日本鳗鲡幼体发育所需海水的温度、盐度作了报道。但近海区由于受河流淡水的影响,不仅盐度会有变化 ,而且海水中一些主要离子含量也很不恒定,从而…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明银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明银鱼的繁殖、食性、生长、分布、洄游和寿命进行了初步研究。有明银鱼为河口鱼类,分布于盐度为0.01—20‰的水域中生长肥育。繁殖时期洄游到河口的淡水区域产卵。产卵后亲鱼死亡,寿命仅壹年。  相似文献   

11.
远东拟沙丁鱼系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是世界有名的高产鱼种,主要分布于日本沿岸、苏联滨海州和朝鲜东海岸。分布海域随资源量的增长而明显地扩大,目前最北已扩大到鄂霍茨克海,西至我国黄海。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银鱼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银鱼的繁殖、食性、生长、分布与洄游作了初步研究。长江河口大银鱼分布于盐度为0.01—30‰的水域。繁殖时期洄游到河口的淡水至12‰左右的咸淡水水域中产卵。大银鱼是在河口淡水和沿岸低盐度海水中繁殖的河口鱼类。湖泊中的大银鱼是被陆封在湖泊中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能在浩瀚的“咸海”中寻找到甘甜的淡水,这对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的人类无疑是极其宝贵的。科学家发现,在海洋底床中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的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其温度与周围海水不同,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科学家发现,这两片淡水区域都是“海底喷泉”所致。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是日本鳗鲡鳗苗的手要产区,利用2007年1-5月在长江口的长兴岛、横沙和杭州湾小洋山4个取样点得到的日本鳗鲡鳗苗渔获量数据,初步研究了鳗苗的补充时间分布以及补充量与潮汐、月相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鳗苗在长江口的补.充时间从1月下旬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鳗苗日产量峰值出现日期从长江口外向内逐渐推迟,与其洄游路线致.长江口附近潮汐为半月潮,每月有两次涨落潮,鳗苗溯河量与潮汐周期呈现一定的节律性,每月有两次鳗苗峰值.河口区鳗苗溯河具有潮流选择性,长江口内鳗苗溯河量起汛潮多于落汛潮:长江口外鳗苗溯河量和潮汐振幅呈现正相关趋势.日本鳗鲡鳗苗的溯河量与月相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朔月望月的平均单网捕捞量之和占总平均单网捕捞量的93.13%,而上下弦只占6.87%.经过方差检验,朔月鳗苗溯河量多于望月,且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COⅠ条形码辅助分析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物种最多,为59种,占总物种数的62.77%,其次是鲱形目(Clupeiformes)和鲻形目(Mugiliformes),分别占6.38%和5.32%。鲈形目中又以虾虎鱼科(Gobiidae)为优势类群,含29种(占30.85%)。按生态类群分:海洋洄游鱼类最多,占物种总数的32.98%,其次为海洋偶见鱼类、两侧洄游鱼类,分别占22.34%、17.02%,以虾虎鱼类物种为主的红树林定居鱼类约占11%。本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水、淡水和洄游性鱼类在特定生活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另外,CO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快捷地鉴定出红树林海域的鱼类。  相似文献   

16.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尼尼契克河、迪普湾、斯达里斯基湾和安科河的水温正在升高,这种趋势给大马哈鱼的洄游造成了困难,降低了大马哈鱼鱼卵和鱼苗的成活率,也使大马哈鱼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抗病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黄、渤海两种鱼噪声谱的水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目鱼类是一种重要的发声鱼类,而且也是我国近海主要的海洋发声生物之一。海洋生物噪声对水下声信号传递是一种干扰源,但在许多情况下也可利用它带有某些有用的生物信息来为生产服务。如在渔业上可从生物噪声中提取某些有关渔业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鱼类噪声的特征以寻觅鱼群、跟踪鱼群.洄游,提前预报渔情等。它对渔业上进行合理捕捞和提高生产率都具有现实意义。叫姑鱼、白姑鱼都属鲈目鱼类,是当前黄海中部以北和渤海海区赖以支持渔业生产的鱼类。本文根据海洋现场实测的鱼噪声信号进行了分析。1方法根据叫姑鱼和白姑鱼的主要活动海…  相似文献   

18.
朱鑫华 《海洋科学》2000,24(6):55-55
在河口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陆地、海洋、大气在物理和生物等多学科、多因子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基础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功能脆弱和敏感、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景观。如果说河口地区及其沿岸带是人口最为密集区,那么我们也不容置疑,水生生物栖息地随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而破碎(Alongi,1998)。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居世界第三大河。这里,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而且邻接着著名的吕泗渔场和舟山渔场。因此,长江口生态环境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黄、东海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和海洋渔…  相似文献   

19.
渤海对虾越冬洄游渔期的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62-1986年11月15日渤海中部和烟威渔场底层水温,对渤海对虾越冬洄游渔期进行了研究。由资料分析得出,渤海对虾“出湾”渔期预报历史拟合率为94.7%,渔期试报六年有五年正确。“过山”渔期预报历史拟合率为84.2%,试报六年有四年正确。  相似文献   

20.
阎淑珍 《海洋科学》2006,30(5):74-77
1青鱼资源与环境和人的因素鱼类资源属再生资源,由于其可以繁衍、生长发育,组成一定数量的群体,进行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群体才可以发展成一定规模成汛,是人类获得动物蛋白的重要途径,鱼类提供的是优质蛋白,而且鱼类为人类提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和健脑的三A。鱼群体可以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