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济南市破损山体治理方法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损山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缺少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该文通过对济南已完成的58座破损山体治理方案的研究,总结出如何选取破损山体最合理的治理方法,为类似地区破损山体治理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济南市破损山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槐荫区国土资源局积极行动,勇于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落实了破损山体情况以及治理责任单位、资金投入和治理进度表,探索出了一条破损山体整治的新路子,破损山体治理成效明显,得到了济南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济南高新区的破损山体治理任务涉及5个山头126万m2破损山体的治理,主要分布在经十东路和旅游路奥体中心附近.十一届全运会2009年10月在济南召开,按照省、市委的要求,2007年6月份,济南高新区拉开了整治破损山体的工作序幕.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槐荫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总面积151.48 km2。处在泰山背斜北翼,济南单斜构造的边缘,属低山丘陵区,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形态为剥蚀-堆积类型。1破损山体概况槐荫区辖区范围分布的主要分布于南部及东南部,有腊山、卧牛山、香山  相似文献   

5.
济南破损山体概况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破损山体不仅造成了大量陡坡岩面裸露,恶化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济南城市破损山体现状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破损山体具体的生态修复工程实例,较详细总结研究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提升,该文筛选总结出的台地续坡式等治理方式及挂网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全市开展破损山体整治工作以来,槐荫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全面调查,科学规划,采取项目专项整治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整治力度取得显著成效。近2年来先后完成匡山、刘长山和腊山等3处山体的整合工作,完成整治面积51万平方米,占总任务73%,在全市率先提前超额完成济南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的3年完成70%的任务。直接增加建设用地43公顷,增加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匡山已被整治修建为休闲公园;刘长山矿坑已进行房地产开发、绿化;腊山东南片区被进行恢复绿化。经过整治不仅消除了视觉污染、美化了城市环境、消除了地质灾害的隐患,为居民提供了多处休闲健身场所,而且也增加了建设用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因20世纪末,山石资源无序开采,济南市周边形成了多个破损山体,破坏了原始的地形地貌景观,形成较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传统的削坡、续坡、覆土绿化等治理手段存在无法实现破损面的全绿化、复绿周期过长、工期较长等诸多不利因素,结合章丘文霄石料厂治理工程特点,详细介绍了团粒喷播技术的技术方法、质量要求、工艺流程、施工材料及养护管理、取得的效果及与传统治理手段的优势等,解决了传统治理手段不能解决的诸多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为同类型开展山体治理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历下区位于济南市东部,素有“泉城东大门”之称,交通发达,区内东南部山区山石资源比较丰富,为济南市城乡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随着市区向东扩展,原先以采石、务农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姚家镇已规划为城市建设区,按照《济南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历下区全部被规划为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2002年底已关停了区内所有矿山。但由于以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附近农民对山石资源的无序、过度开采,导致山体大面积破损和城乡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此,自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开展以来,历下区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国发[2005]28号、省政府鲁政发[2005]144号和济矿整办发[2005]1号文件精神和济南市《2005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点》及《济南市破损山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  相似文献   

9.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该文在介绍莱芜市石棚地区的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损毁山体的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态、工程措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枣庄市低山丘陵面积15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石灰岩、花岗岩、页岩等适于露天开采的山石矿产资源面广量大,山石矿山最多时达到300余处。由于过度开采,造成较多可视山体的损毁。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损毁山体的治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科学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准采区,依法关闭采石矿山113个,取缔无证采石矿点38个,全市投入212万元进行破损山体治理,治理工作走在了山东省前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对山东蒙阴地区的3个金伯利岩带的金伯利岩、辉绿岩、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的岩性偏碱性且富钾,K2O、TiO2、P2O5比一般的超基性岩石含量明显高;微量元素中Ba、Th、Ta、Cr、Ni元素含量明显高,Sr和Y、Yb含量相对原始地幔偏低。金伯利岩稀土元素总量偏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总体无明显的Eu负异常。暗示了深部地幔成因的金伯利岩岩浆分异程度较低,基性程度相对高,岩浆混合了深部的榴辉岩和相对较浅的地幔橄榄岩,可能存在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花岗质等包体捕掳体来源的混杂性。从地幔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金伯利岩岩浆携带深部的金刚石矿物捕掳体沿辉绿岩侵位通道侵入上涌,在接近地表,温压骤降,岩浆岩隐爆就位,最后形成常马、西峪、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  相似文献   

12.
以矿区地质背景、含矿岩体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蒙阴县常马矿区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含矿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金伯利岩岩体,岩体具有低电阻、低负重力场的地球物理异常等信息。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磁异常、电性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蒙阴县常马矿区金刚石原生矿矿床地质-磁法-电法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蒙阴县丁家庄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矿体特征的论述,对该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探讨;认为丁家庄地区具有以金银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综合异常,异常套合较好,矿化明显,是寻找铜及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到哪些地方去找未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这就涉及到金刚石原生矿的形成时代问题。正确认识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的形成时代,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找矿指导作用。地质证据表明,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形成时代为白垩纪,同位素测年表明,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形成时代远早于白垩纪,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研究,认为同位素测试年龄是多解性的,应结合相关地质证据确定其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形成于加里东期。然而这一观点,与依据多年来野外工作取得的实际资料所给出的结论不符。加里东期鲁西地区NW向断裂还不存在,NNE走向的上五井断裂更不会存在,这些晚于加里东的断裂不可能是金伯利岩储存的场所。大量金伯利岩岩脉、岩管的展布特点,岩体的完好程度,以及它们与上述断裂的相互关系,和金伯利岩切穿辉绿岩、斜长煌斑岩、正长斑岩等,都说明了金刚石原生矿的形成时代不是在加里东期,而是在中生代后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饶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并从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拓展发展空间、提供资源保障,加强调控、提升配置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兴化寺金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矿源层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的影响。其矿化与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及燕山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多期次热液充填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18.
对兴化寺金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矿源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的影响.其矿化与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及燕山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多期次热液充填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19.
刘鹏  陈莉  张宁 《山东国土资源》2011,27(9):76-78,86
在深入调查,总结多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苍山县土地储备中心成立后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土地收储中在土地资金、前期开发、储备方式、部门协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大田庄石灰岩矿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边坡稳定性分析、恢复治理方案、工程施工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探讨,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景观,为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借鉴作用。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废弃矿区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逐渐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本次矿山环境治理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