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滇西云龙锡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其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岩浆期后热液和断裂构造控制。在垂直方向上,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极为明显,它是两次成矿热液形成的脉动分带和一次成矿热液形成的分异分带的综合结果。矿床分带与断裂掏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 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 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相似文献   

3.
广东红岭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红岭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钨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钨的成矿作用严格受区域SN向构造控制,构成一个地层、构造、岩浆、矿田“四位一体”的SN向成矿带,石英脉型钨矿床具较明显的“五层楼”式形态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4.
刘向冲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S1):163-169
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涉及多时空高度耦合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数值模拟是研究这一复杂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之一,也可在找矿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南岭地区石英脉钨矿床为例,利用计算机求解控制构造-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方程,定量揭示成矿热液聚焦流动与"五层楼"成矿的对应关系,正演高压成矿流体致使围岩发生水力破裂及其成矿效应。模拟结果与石英脉型钨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5.
瑶岗仙“五层楼”式脉钨矿床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瑞龙 《矿床地质》1984,3(2):68-75
我国华南脉钨矿床的围岩蚀变,前人已有较为广泛的研究。“五层楼”式脉钨矿床的形态分带及其区域多阶段矿化规律的揭示,为研究各成矿阶段的围岩蚀变特征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石英脉型钨矿成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钨矿的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石英脉型钨矿床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本文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石英脉型钨矿的文献资料,对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综合评述。石英脉型钨矿在我国各个成矿带均有分布,其空间分布和区域构造单元息息相关,所处的区域构造活动一般都很强烈,经历多次叠加构造运动。钨矿床产在震旦寒武系地层中,特别是在寒武系地层最多。成矿物质主要来源是岩浆热液,岩浆活动频繁为成矿热液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也有部分成矿物质源于围岩。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模式以"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最具影响力和实际意义,开创了模式找矿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斑岩钨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主要斑岩型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斑岩钨矿床产布在特定板块构造位置,受中生代区域深(大)断裂的控制,其成矿与燕山中晚期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体有关,总结综合了我国斑岩钨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 斑岩钨矿床常与斑岩型和其他型钼、铜、锡矿床产于同一成矿区带;成矿具有深源岩浆热液成矿和深源岩浆热液一表生改造成矿系列;斑岩钨矿床成矿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而以内带为主;矿体形态有板状、脉状、似层状和岩钟状,矿化类型常见为钨型和钨钼型,矿物简单;矿化-蚀变具有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8.
粤东嵩溪银矿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嵩溪银矿位于粤东晚古生代梅县-惠阳坳陷带的北段,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盆地的边缘。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是粤东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时期,火山岩的原始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地质勘探表明矿体在空间上呈脉状分布于早、中侏罗世的地层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的结构构造和蚀变的分带性说明矿床具典型的热液矿床特征。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壳幔混合铅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和与成矿有关的石英脉的氢氧同位素、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成矿热液以岩浆热液为主。根据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和成矿物质、成矿热液来源,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周边岩浆岩分布特征和岩浆岩成份及其来源的综合分析,认为嵩溪大型银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世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9.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控矿的多重分形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并对热液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分形分析表明该区断裂和矿床的空间分布均为多重分形分布,断裂的奇异指数为1.597~2.403,多重分维谱值为0.551~1.706;矿床的奇异指数为0.925~2.287,分维谱值为0.138~1.363。断裂的高的奇异指数和分维谱值表明该区断裂构造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连通性,有利于提高岩石渗透性、促进流体流动和热液矿床的形成。断裂构造的多重分形分布导致该区热液成矿作用的多重分形分布。断裂体系演化过程中不同断裂部位变形和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数值模拟表明断裂与岩性和流体之间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并导致不同岩性的断裂具有明显不同的断裂渗透率。断裂-脉体系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元胞自动机模拟表明只有在分形渗透临界以上连通性较好的脊骨断裂部位是最有利于流体流动和成矿作用的。因此只有在部分有利的断裂部位才能形成矿床,并导致了断裂构造的奇异指数和多重分维谱值明显高于矿床。  相似文献   

11.
深部找矿新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些典型矿床具有以下成矿模式:赣南钨矿的“五层楼+地下室”模式,云南老厂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铅锌矿与斑岩钼矿同位叠加模式,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铁矿火山沉积(?)-次火山气液充填-交代矿床系列模式,江苏省南京市梅山式铁矿叠加后期火山-次火山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内蒙古毕立赫金矿斑岩-构造蚀变岩-浅成石英脉型矿化成矿系列模式(?),云南个旧锡矿热水沉积叠加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近年国内对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新发现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对它们的成矿模式研究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成矿作用的流体动力分形弥散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德兴铜矿是一个细脉浸染型斑岩铜矿田。应用分形弥散理论研究的结果发现该矿田表现出浸染矿化、热液蚀变和裂隙系统三方面的自相似性,其地质多孔介质具有多重尺度的分形非均质性,其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具有一种差异平流所导致的流体动力分形弥散机制,而其实质则是一种平流-分形随机游动。这可能是斑岩型铜、钼、铅-锌矿床及花岗岩型钨、锡、铍和稀土等矿床中相同的成矿作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赣西北云母型锂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华南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等岩体型锂矿逐渐受到关注。赣南是世界著名石英脉型黑钨矿集区和生产基地,以往勘查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钨锡矿。【研究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石英脉型钨锡矿中是否存在锂矿化及其地质特征。【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岩矿鉴定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查明了在赣南崇余犹矿集区章源钨业石雷钨锡矿深部存在云英岩型锂矿。【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锂矿体产于石雷矿区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的顶部,分布于含钨锡石英脉和长石石英脉的两侧,锂元素主要赋存在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之中。产于角岩化砂岩中的云英岩的Li2O含量平均为0.25%,二云母花岗岩中石英(长石)脉—云英岩Li2O含量平均为0.21%,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的含云母脉云英岩Li2O平均为0.22%,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结论】本次研究查明了石雷石英脉型钨锡矿中存在工业意义的云英岩型锂矿化,进一步丰富了赣南石英脉型钨锡矿的成矿理论,拓宽了崇余犹地区云英岩型锂矿的找矿勘查思路,并为进一步拓展华南地区岩体型锂矿的找矿空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是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金矿类型众多,成矿条件优越.依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矿床产出条件、矿石建造和围岩蚀变等因素,将赣东北地区岩金矿床划分为岩浆热液类、火山-次火山热液类、多源热液类和地下热(卤)水渗滤类等4类8型,分述了各类(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沉积建造、构造和岩浆岩对区内金矿的控制作用,指出了赣东北地区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混合作用:基于H、O同位素模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H、O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该矿床δD值-43‰~-66‰,石英δ18O值2.3‰~13.2‰,对应的成矿流体δ18O值-8.7‰~7.6‰,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不同机制下矿物O同位素模拟计算表明,冷却、沸腾和混合作用所形成矿物的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小加山钨矿床位于新疆巴里坤地区,属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赋存于邻近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体附近的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二段(D2d12)的变晶屑凝灰岩中。黑钨矿石英脉分为灰色含钨石英脉和白色含钨石英脉两种。岩相学观察认为,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两相水溶液包裹体, EW 走向的灰色石英脉包裹体气液比大, SN 走向的白色石英脉包裹体气液比较小。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灰色石英脉均一温度(Th)范围为143~354℃,白色石英脉 Th 范围为154~312℃。激光拉曼探针显示小加山钨矿床含黑钨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含有少量 CO2组分。H、O 同位素研究表明: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演化过程为:岩浆岩侵入活动→岩浆水运移分离→含钨络合物迁移搬运→冷却富集成矿,成矿晚期流体有大气降水的混合。与赣南钨矿的对比研究表明,小加山钨矿床与赣南钨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在构造环境上,小加山钨矿床位于东准噶尔造山带和东天山成矿带的交汇复合部位,与位于武夷山和南岭两大成矿带的交汇复合部位的赣南钨矿床成矿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17.
徐山钨铜矿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一个由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花岗岩型3种类型"叠置"的三位一体矿床,其中石英脉型和花岗岩型矿体及其相互关系基本符合"五层楼+地下室"或者"上脉下体"型钨矿床的特征.首次利用Rb-Sr等时线法对该矿床含黑钨矿石英脉的镶边白云母进行了亚样品定年,获得其成矿年龄为147.1±3.4 Ma(MSWD=0.71).该矿床的形成年龄与江西南部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相似,都形成于燕山中期;而与赣东北、赣西北的铜矿床成矿时间有较明显差异.白云母的ISr值很高,为0.849±0.026,其原因可能是成矿花岗岩浆本身来源于演化程度和成熟度较高的壳源岩石,而成矿流体在水-岩反应的过程中又萃取了岩石中具有异常高87Sr/86Sr比值的Sr.高ISr值也反映了相关的花岗岩及矿床形成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幔源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赣东北断裂带铜、金成矿控制因素耦合作用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赣东北断裂带钢、金成矿受地层、岩性、岩浆活动、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这些控制因素在铜、金成矿过程中起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本文从构造与成矿的密切关系──即从构造地球化学入手,综合研究地层、岩性、岩浆活动、构造作用等控制因素在赣东北断裂带钢、金成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并运用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构造化学实验条件,进行构造控矿和铜、金成矿控矿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耦合作用的模拟实验,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它将为深入研究该带钢金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提供实验资料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南天山金矿床主要类型、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将西南天山的金矿划分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包括斑岩型)、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5类,其中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探讨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提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或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容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沉积建造水。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和矽卡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岛弧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