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磁海铁矿是七十年代以来被探明的一个大型富铁矿床。以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为主体的有关单位,对其做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不少人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地质作用等专文进行过讨论。本文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对磁海铁矿的几个地质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该矿床的进一步讨论,力求达到对其有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以便今后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2.
李潇  于喆  郑桂森  郭萌 《城市地质》2019,14(1):15-20
智慧地质是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现和总结地质演化的时空规律,判断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集海量专家认知于一体,认识水平可最大程度的符合或逼近地质自然规律,从而使地质成果以智慧的方式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其意义在于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具体内涵表现为实现地质调查监测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地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统一化、地质数据分析应用的智能化、地质成果产品服务的精准化。北京市通过不断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理念、搭建由感知到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智慧地质的雏形。智慧地质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地质理论基础、做好信息平台基础搭建是智慧地质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质工作的性质,是地质工作者长期争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1.地质工作是调查研究性质;2.地质工作是生产性质;3.地质工作既具有调查研究性质,又具有生产性质.为什么会有前二种不同的认识呢?主要原因有二点:  相似文献   

4.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4,9(Z1):1-12
严格言之,两次去新,于地质上均无重大收获,仅于天山南北麓地质,有局部的认识。惟由局部的认识,亦可得若干比较可靠之结论。此结论惟何,即天山两麓,中生代以後地层,发育伟大,且有一部情况特殊,实非再加以详尽研究,不足以探尽其奇胜。然此等地层中,虽有若干含有丰富之生物群,堪  相似文献   

5.
蒋志 《中国地质》1993,(5):9-11
以寻找矿物原料为目的的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以认识为主的高投入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地质勘查工作的高风险性.地质勘查工作对目的物的认识至少有4种:有矿(指有勘查价值的矿)被认识为有矿;无矿被认识为无矿;无矿被认识为有矿;有矿被认识为无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益主要取决于第1种.由于区域成矿率很低,因此地质勘查的成功率非常小,有资料表明:使用山地工程的普查项目上升为勘探报告的只约为8%.从勘查费用投入看,投入成功和投入落空各约占一半,由于投空或成功的比率的随机性,涨落幅度较大,以及完成一个矿床勘探的费用投入相  相似文献   

6.
西北五省(区)第二届矿山地质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10月24日至10月28日在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西北五省(区)矿山、勘探、科研、设计、大专院校等44个单位的100余人。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矿山地质管理和新技术、新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方面的经验。促进了矿山地质工作的开展,并提高了对矿山地质在矿业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地质部全国区调工作会议指出:“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战略性工作”.但是,由于对区调工作的战略地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还影响着区调工作的战略作用的充分发挥.产生认识上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地质业务角度考虑,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地质构造的初步分析及构造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地处我国中心,在地质构造位置上为我国南北地台(华北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分野——秦岭褶皱系的西端;同时,又为我国南北地震带经过处。在构造上颇受国内各地质学者的注意。历来各地质学者对西秦岭的地质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与解释。无疑,对探讨西秦岭地质真实面貌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地质历史是复杂的,要使认识符合于客观的真实,必须反复地去认识,用多种方法去探讨。本文在学习板块学说中,试对西秦岭的地质构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构造带划分进行尝试性探讨。但由于笔者学识肤浅,囿于管见,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冷水坑斑岩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诒爵 《矿床地质》1985,4(4):15-24
冷水坑矿床是国内比较典型的以铅锌为主的大型斑岩矿床。通过详细工作,对矿床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总结此文供大家参考。一、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北武夷隆起和信江断陷盆地接壤带南缘,浪岗一月凤山火山构造洼地西侧,湖石—岭西断裂中段。  相似文献   

10.
西石门一李家庄金矿发现于1986年,经近年来对该矿区进行探矿工作和对以往地质资料研究分析,对区内金矿脉成矿规律性有了一定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成果。每一份地质报告,都是地质工作者们利用地质的观察和其它各种方法,在一点一滴地取得许多资料后,经过综合、分析、推断,对客观地质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才编写而成的。进行地质工作,有些地方很象盖房子。盖房子首先  相似文献   

12.
对于通过各种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现象进行资料编录,是地质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地质资料编录,能够使我们对于地质矿床的认识和判断逐步接近客观的直实,从而就能够正确合理地布置和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资料编录是我们认识判断各种地质现象的主要依据,如果在编录中对于实际地质现象的描述有了偏差和歪曲,将导致我们对于地质情况认识判断上的各种偏见和谬误,如果以这种错误的判断去指导工作,结果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浪费.至于资料编录质量的好坏,对于储量计算,编制地质报告的关系之大,则是很多同志都清楚的.因为在这一面我们有过很多教训,过去由于我们平时对资料编录极少  相似文献   

13.
地质导向技术在煤层气水平井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煤层气水平井时,运用地质录井资料、气测资料及伽马测量曲线等地质导向技术控制井眼轨迹在目标煤层中的延伸,能够保证煤层钻遇率符合设计要求。分析了地质导向技术在煤层气水平井水平段施工的导向措施,总结了地质录井、气测和伽马测量等方法的导向特点及作用。通过HCMS-2水平井应用实例,提出了综合运用地质导向技术施工煤层气水平井的具体方法和做好地质导向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总结过去一年多来富铁矿地质工作的成果,交流找矿经验,制定南方富铁矿地质工作计划,争取在短期内富铁矿地质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冶金地质南方富铁矿协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冶金部和云南省科委、云南省冶金局的亲切关怀下,于今年四月三日至十二日在昆明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80多名。一年多以来,南方各省(区)在富铁矿地质工作中,探明了一定的富铁矿储量,找到了一批有远景的普查勘探基地,提供了不少可供建设的矿区的地质报告。在成矿理论和找矿方向上,对海南石碌式富铁矿的成因和时代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对矿床的“层控”现象普遍受到重视;对菱铁矿床的工业意义和找矿前景有了新认识;对海相火山  相似文献   

15.
现行地质工作投资管理体制是建国初期从苏联移植过来的,是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的产物.它的主要特征是:地质工作投资,统统由中央财政包下来,由上而下层层分配,层层下达了地质工作成果,由下而上层层上交,无偿使用.这显然不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它的主要弊端是:  相似文献   

16.
运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寻找煤矿资源,已在许多地质单位试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若提出较为系统的一套方法,尚需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并进行总结。地质力学方法不仅要认识地质现象,解释地质现象,提出规律性的认识;而且还要根据所总结的规律性认识,去进行矿产予测。为达此目的,一方面要求尽量全面地掌握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则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严密的工作步骤。按照李四光同志生前对找煤工作的指示和有关单位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个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地质力学工作方法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秦岭地区是认识我国地质一成矿特征的一把钥匙,是沟通我国南北方地质关系的一座桥梁.经地质工作者多年的艰苦努力,秦巴地区的地质一找矿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地质和找矿方面的重大问题有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学习,我们对地质勘探工作的若干客观规律和内部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我省几年来的实践,谈谈我们对地质工作设计程序和计划管理的意见。一地质工作设计程序地质工作设计是地质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作战方案”,它反映了地质队工作的具体任务及  相似文献   

19.
杨兵 《中国地质》1992,(3):23-23
在地球上,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有较强的地域性,完全相同的矿床或地质体是没有的,其矛盾的特殊性远远多于普遍性.因此,地质工作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可认识的难度亦大,需要用地质科学理论和众多已知的地质规律去指导和部署地质勘查工作,还要不断总结,上升成理论,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地质科学理论的每一次突破,都给地质勘查工作以有力的促进.如层控矿床概念与成矿理论的提出,导致了一大批金属矿床的发现和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促进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痕量金  相似文献   

20.
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是矿产资源总量预测中地质变量研究的关键,它贯穿于矿产资源预测工作的始终。在格咱斑岩铜(钼)矿产资源总量预测中,欲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其统计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深化对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的认识,合理选择地质变量,从而提高资源总量预测成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