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藏动力学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的理论。从郑南斜坡带的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划分出研究区的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7种油藏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并进而指出了本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2.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以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金湖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和5种油气输导体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恢复了成藏流体充注时间;根据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总结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从成藏条件出发,探讨了油气成藏主控要素。  相似文献   

3.
成藏动力学是以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它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从而指导勘探工作。该文从滨南-利津断裂带的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研究区的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根据本区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聚集规律总结出了7种油藏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研究了本区的成藏演化特征;探讨了成藏控  相似文献   

4.
车镇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宗林 《西北地质》2004,37(4):22-26
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来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中的一大热点。笔者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进行回顾的基础之上,从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划分及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演化、成藏期次等方面对车镇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将车镇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上部它源开放型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它源开放型成藏动力学系统。其联络体系有断层、不整合面和连通砂体。通过对成藏的静态要素(烃源岩、储层、盖层)描述及动态过程(烃类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确定新近纪馆陶末一明华镇沉积时为成藏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5.
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成藏动力学是石油地质领域一个研究热点,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国内外均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笔者介绍了成藏动力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论述了成藏动力学的定义、划分原则、类型及命名等基本内容,并总结出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了成藏动力学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实现盆地温度场、压力场、应务场的耦合和流体流动、能量传递和物质搬动的三维模拟,是成藏动力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概念重新描述的基础上,选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与沉积演化的准噶尔盆地进行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准噶尔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2套区域性盖层和数个局部盖层,它们构成6套生、储、盖组合。同时,钻井揭示盆地超压发育,结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将地层压力在垂向上划分为2个常压系统和3个超压系统。该盆地垂向通道众多,构造活动期流体上下连通性好,整体可划为一个复杂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然而,断裂活动具幕式特征,相对盆地演化史,大部分时期处于静止封闭状态。因此,进一步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①二叠系自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②三叠系他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③侏罗系混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④白垩系—侏罗系混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⑤古近系—白垩系混源超压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⑥新近系他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成藏条件、成藏动力和成藏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7.
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的是沉积盆地中流体运动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天然系统,是通过对成藏最基本条件和连通体系的深入研究,搞清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进而认识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成藏动力学系统目前在地层压力、流体动力学机制、类型划分、系统叠置的地球化学效应及成藏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各动力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异常地层压力形成和消散的机制研究以及定量化模拟研究等方面仍将是今后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上部和下部分别以静水压力和差异压实所产生的流体压力为主,据动力学特征、油源发育状况、封闭条件等因素,可将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为四类:(1)它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2)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3)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4)它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并指出镇原-泾川地区应加强自源超压和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勘探,而宜君-旬邑地区则以它源超压、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9.
博兴地区沙三段、沙四段油藏普遍具有异常高压。本文利用泥岩声波时差资料研究了地层压力在单井、削面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异常高压带在各井出现深度大致在2100-2500m左右,层位上与沙三段大套泥岩出现有关,剩余流体压力剖面上具有分带性,明显受构造位置、沙三段泥岩以及断层等因素控制,平面上高剩余流体压力值与洼陷区相伴生,且构造陡坡带剩余流体压力梯度值较大,缓坡带剩余流体压力梯度值较小,油气基本聚集于异常压力系统中的相对低压区和常压区。根据异常压力在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以及油气藏形成特征,将博兴地区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划分为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机制和它源开放型成藏动力学机制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流体动力系统是控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基本单元,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划分流体动力系统,确定流体动力系统的类型,进而按类型研究不同系统的成藏作用和没气藏分布规律,是指导油气勘探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在盆地内进行纵、横向上流体动力系统的划分,是一个基于构造、地层、温度、流体动力和流体化学等方面以及温度-压力关系综合分析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资料整理、信息加工和逻辑推理过程,其目的主要是在纵向上把控制油气成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垦东地区石油成藏系统及其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垦东凸起是一以中、古生界为基底的大型高凸起,其上覆地层没有油气生成能力,石油来自于其周围的油源凹陷。详细研究了垦东凸起油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划分出桩东-垦东、孤南-垦东、莱州湾-垦东、青东-垦东等四个石油成藏系统,分析了各系统的成藏特点及其油藏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各成藏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并预测了有利勘探方向。垦东凸起石油成藏系统划分与演化研究对其它地区类似的高凸起成藏研究和石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了其局限性,系统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涵以及研究方法,比较了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两大概念的关系,认为;(1)油气成藏动力学是系统论和动力学理论与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相结合并应用于我国复杂地质情况的必然产物。(2)在含油气系统宏观思想指导下进行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是高等石油地质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孤南洼陷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弧南洼陷的构造演化特点、沉积剖面发育特征、油源条件以及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将弧南洼陷划分为底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常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上部高压-高压他源-混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顶部常压他源-混源半封闭-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和上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还可划分为盐下和盐上两个成藏组合。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认为圣保罗高地下白垩统盐下Guaratiba群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最有勘探潜力,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上白垩统土伦阶Ilhabela段浊积岩和新生界Marambaia组内浊积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西南部下白垩统盐上Guaruja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亦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构造作用、热演化及流体压力孕育与油气运聚等成藏动力作用,探讨了温吉桑—丘东地区的成藏演化,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油气成藏体系。第一成藏体系从早中侏罗世到老第三纪,尤以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为成藏活跃期;第二成藏体系从新第三纪到第四纪,其中上新世末至今为成藏活跃期。油气聚集以第一成藏体系为主。根据流体动力势场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的关系,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温西、温吉桑油田主要形成于以油为主的第一成藏体系,米登油田为一个油、气并重的油气藏,丘东气田主要形成于第二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冯乔  王武和 《沉积学报》1997,15(4):121-126
本文从构造作用、热演化及流体压力孕育与油气运聚等成藏动力作用,探讨了温吉桑-丘东地区的成藏演化,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油气成藏体系。第一成藏体系从早中侏罗世到老第三纪,尤以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为成藏活跃期;第二成藏体系从新第三纪到第四纪,其中上新世末至今为成藏活跃期。油气聚集以第一成藏体系为主。根据流体动力势场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的关系,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温西、温吉桑油田主要形成于以油为主的第一成藏体系,米登油田为一个油、气并重的油气藏,丘东气田主要形成于第二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根据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层压力特征,探讨了该区的油气成藏特征、成藏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模式。成藏动力学机制可分为:自源封闭型和它源开放型。按照封存箱理论,油气藏的形成有箱内成藏、箱外顶部成藏和箱外边部成藏 3种模式;又分为近距离运移、垂向运移和侧向运移 3种聚集模式。成藏动力学背景对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油气藏形成的四个重要时期,即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油气聚集期,和两个主要的油气藏破坏期,即中燕山运动期和晚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提出了新的成藏模式划分方案,将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成藏模式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海拉尔盆地为中-新生代的断陷-坳陷型盆地,其发育演化主要经历了地壳隆起、断陷、坳陷、萎缩四个阶段。根据对成藏要素分析,确定出以凹陷为单元的三类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都有各自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按其空间展布,又可划分为同期并列式、同期交叉式、异期叠合式三种组合形式。这些形式的有效组合,构成了海拉尔盆地内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盆地内可以存在多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相应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驱动机制也不尽相同。驱动机制转换是油气穿越不同成藏动力系统发生运移的动力学纽带,也是进行系统与系统间能量传递和油气运移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流体压力、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显示和钻测井等资料,经过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及其南缘地区古近系的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发现在异常流体压力系统边缘存在着油气运移由超压驱动向浮力驱动的转换过程。在驱动机制转换过程中,烃类物质首先从超压驱动的油、气和水混相流体中分离,在油源断层附近的输导层内经历了短暂停留和聚集后,然后在自身浮力驱动下发生继续运移,相应烃类物质经历的地质色层效应增强。对成藏动力系统间油气驱动机制转换的研究将加深油气运移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从而更加精细追踪油气运移路径。另外,驱动机制转换过程揭示出在成藏动力系统边缘具有复杂的油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