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确定河流鱼类群落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开展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科学基础.基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5月共2次对太湖流域57个河道样点的调查数据,初步研究太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点.共采集鱼类5051尾,计46种,其中鲤科鱼类26种,占全部物种数的57%.10月份的鱼类多样性显著高于5月份,且2个季度的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5个主要水系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显著,总体上,沿江水系和洮滆水系鱼类多样性较低,黄浦江水系居中,而南河水系和苕溪水系较高;鱼类群落结构也随水系而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黄浦江水系与洮滆、苕溪和沿江水系呈显著差异.在2个一级生态分区之间,鱼类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主要因、鲫、似鳊等优势种及宽鳍鱲、尖头鱥、中华青鳉、食蚊鱼等偶见种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引起;在4个二级生态分区之间,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2.
安欧 《地震》1995,(3):214-221
岩石接触面在高温高围压下经过几天便烧结起来而有很高但低于原岩的剪切强度。烧结面与主压应力方向夹角大于55—65°时,便不再断裂而沿其它方向剪断。实验最低温压相当地壳10km深,这应是地壳大断裂的上部裂面与下部烧结层的界限深度,受力后便向下延裂,在下部形成震源。这可能是鲜水河断裂带震源在10—25km深重复发生的原因。由带内大震机制解P轴方向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趋势的关系、区域残余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分布方向与断裂带走向的关系,讨论了带内大震活动时段的原因。由带内裂面烧结条件、残余和现今应力高值区、岩体低强度区及储存弹性应变能高值区的分布,研究了带内大震空间分布原因。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鄱阳湖流域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濒危越冬候鸟资源等重要责任。探究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可为都昌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1年1、4、7和10月对都昌保护区内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等对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以及浮游甲壳动物与水环境因子和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20种)和桡足类(11种)。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年均密度213.81 ind./L,年均生物量为1.51mg/L。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季节上,夏季或秋季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达到峰值,冬季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最少;空间上南矶一般区(D4)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大,其次是撮箕湖一般区(D3),小矶山核心区(D1)和三山核心区(D2)差异较少。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结果表现为撮箕湖一般区(D3...  相似文献   

4.
滩涂围垦湖泊(上海滴水湖)轮虫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玮  薛俊增  吴惠仙 《湖泊科学》2011,23(2):257-263
滴水湖是在嗣垦滩涂上挖成的一个人工湖.为了解该湖泊周年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于2008-2009年对滴水湖轮虫进行逐月采样研究,对湖泊中轮虫的种类组成、丰度及相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共采集到轮虫12属33种,优势种有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以及多肢轮虫等.周年轮虫丰度变化范围为58.3-1829.2i...  相似文献   

5.
孙千千  朱伟  李明 《湖泊科学》2015,27(5):865-872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太湖贡湖湾及梅梁湾微囊藻的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调查,并探讨影响微囊藻群落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7-11月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都表现为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及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顺次成为优势种的演替过程,其余时间段内以鱼害微囊藻及其它微囊藻为主.通过CCA分析环境因子与微囊藻属内各种类之间的关系,发现温度是驱动其季节演替的主要因素.两个湖湾之间及同一个湖湾内中心与岸边区域的微囊藻种属分布差异不明显.但是受到风的作用,两个湖湾中下风向位置的微囊藻细胞丰度较高.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更易受到风的影响而向下风向位置迁移,这是因为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粒径相对较大,易于漂浮在表层而通过表层迁移聚集于下风向处.可见风引起的表层迁移是影响微囊藻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国英 《内陆地震》1990,4(1):50-56
本文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1880年以来Ms≥5.0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应变能的释放逐步衰减,一百余年内地震活动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活动期。同时,活动期内地震活动又具有交替起伏变化的特点。因此,活动期又可分成五个活动幕和四个平静幕。分析讨论了各幕地震活动及研究区内强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周刚 《湖泊科学》1997,9(2):175-182
用五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滆湖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比较分析了全湖断面生物量和群丛生物量.分三个方面对滆湖水生植物的演替规律进行了讨论,对草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草型湖泊估算渔产潜力的公式.在分析引起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浮游细菌群落对河流变化具有高度响应性,并可能影响河流生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了解浮游细菌群落的时空特征,阐明其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于2016年6月和12月对珠江下游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抗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其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主要包括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季节上,丰水期Shannon-Wiener和Chao 1多样性指数高于枯水期其中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差异显著;空间上,珠江下游可分为西江沿线、珠三角河网中部和广州市周边3个区域.采用RDA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刚 《湖泊科学》1997,9(2):175-182
用五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滆湖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比较分析了全湖断面生物量和群丛生物量.分三个方面对滆湖水生植物的演替规律进行了讨论,对草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草型湖泊估算渔产潜力的公式.在分析引起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聃  都雪  金星  刘辉  明坤  王乐  王慧博  赵晨  霍堂斌 《湖泊科学》2022,34(6):2095-2104
2020年5、7和10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调查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镜泊湖鱼类群落时空动态和资源量进行调查.渔获物调查共采集鱼类4目6科29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主要经济鱼类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为优势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镜泊湖鱼类密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836、7216和2724 ind./hm2,其中夏季鱼类密度最高且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区域,春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则呈现从南至北递减的趋势.春、夏、秋季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为-43.4、-50.0和-46.5 dB,估算的平均全长分别为34.0、18.0和25.2 cm,推算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72.7、43.7和135.2 g.结合各季节平均密度,估算出春、夏、秋季镜泊...  相似文献   

11.
湖北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年相比,长湖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优势群落逐步演替为以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2011年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仅为4.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只有2001年的10%,全湖生物总量相比于2006年下降了88.5%.分析表明,大规模围网养殖等人为干扰活动及水体富营养化是致使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和群落发生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由文辉 《湖泊科学》1994,6(4):317-324
论述了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类型、群落的数量特征及演替。结果是:(1)湖中分布有2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隶属16科,21属;其优势种为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芦苇等。(2)湖中水生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挺水、浮叶、沉水三个植物带,12个主要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3)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重要值以苦草最大,茨藻属植物最小。(4)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有由沉水型向浮叶型、挺水型或漂浮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冉蛟  肖克彦  向蓉  郑丙辉 《湖泊科学》2023,35(6):1960-1969
邛海是云贵高原水域面积>25 km2的11个天然湖泊之一。基于邛海入湖河流与湖区水质监测数据,揭示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并探究其湖区响应。结果表明:2021年,邛海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异质性显著,且分为自然型、农业型和城镇型3种类型河流。官坝河等3条自然型河流水质优良,而高仓河等8条城镇型和农业型河流(R4~R11)水质较差,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2011—2021年,邛海主要入湖河流(官坝河、鹅掌河、小青河)的营养盐浓度呈下降或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水质逐渐改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邛海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河流水质在2011—2021年改善的原因之一。受湖泊水文环境与入湖河流污染类型影响,2017—2021年邛海湖区水环境及其与河流水质响应关系差异性明显:高枧湾水域(L5)水深浅、水环境容量小,主要受纳城镇污水,因而湖区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高,在2021年达富营养状态;官坝河、鹅掌河与小青河入湖影响区(L1~L3)与小渔村(L4)水域湖水深、水环境容量大,污染物浓度与营养状态指数低,但因汇入的河流污染类型不同,湖区营养水平与河流水质响应存在季节性...  相似文献   

14.
鹅掌河泥石流对四川邛海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作用在湖泊的演化和消亡过程中至关重要,洪水泥石流的淤积作用对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构造断陷湖泊是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鹅掌河泥石流发育背景,人类的活动对泥沙进入邛海的影响和对比1988年与2003 年邛海水下地形图得出:在近30年的时间内,鹅掌河洪水和泥石流改沿固定河堤流入邛海,在湖底形成浊流,将更大量泥沙带到湖中.浊流在鹅掌河河口的水下扇陡坡上形成一水下冲沟,在湖底沉积区形成一条长2 km的水下堤.计算发现, 鹅掌河泥石流带入邛海的泥沙远大于一般土壤侵蚀产沙量,其中以1996,1997和1998三年泥石流输入的泥沙量最多.鹅掌河洪水和泥石流对邛海的影响以及水下地形、湖泊基本特征和湖泊环境的变化,应引起人们对邛海保护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细菌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于2017年9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16S rRNA分子标记进行单分子测序,分别对两湖共57个位点的水体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同步监测了水体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洞庭湖和鄱阳湖共发现水体细菌20门42纲93目191科533属,在门水平上,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体细菌组成均以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水环境条件有显著性差异,鄱阳湖的空间差异性大于洞庭湖;Mantel分析表明显著影响蓝细菌类群和其他类群组成的因素较为一致,在洞庭湖以物理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因子为主,而鄱阳湖以物理环境因子为主;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机性过程为两湖水体细菌的群落构建机制的主要成分,占比分别为58.8%和79.7%。总体来说,鄱阳湖水环境空间异质性更高,水体细菌受到一些水文水动力学因子介导的物理环境因子影响,且其群落构建机制由随机性过程主导;洞庭湖水环境空间异质性较低,水体细菌受到物理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因子的共同影响,其群落构建机制由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共同决定。认识两湖水体细菌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差异,对两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对青海湖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在3个季度和4个区域(湖滨带、进水区、浅水区和深水区)间的差异。3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9属6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36种,占总物种数的55.38%)、绿藻(17种,26.15%)和蓝藻(7种,10.76%)为主。4个区域间的浮游植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别,其中深水区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深水区的环境较为稳定。3个季节间,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具有较大差异:夏季和秋季的丰度、生物量均为春季的近10倍;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和种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春季最具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优势种也主要隶属于硅藻门,而夏、秋两季则以蓝藻门种属占据主要优势。春季浮游植物的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夏、秋两季,秋季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夏季。PERMANOVA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此外,dbRDA分析表明:盐度、水温和总磷...  相似文献   

17.
任春坪  郑丙辉 《湖泊科学》2024,36(3):756-769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湖泊,地处高原,距离西昌市城区不足5 km,生态位置重要。本文以近20年邛海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检验定量解析了水生态环境历史变化特征,建立邛海污染物浓度、营养状态指标的时空对应关系,分析其驱动因素,识别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1980s-2000年是有记录以来邛海水质最差的时期,总氮(TN)、总磷(TP)浓度远超地表水Ⅲ类标准;(2)2003—2020年,邛海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TN、TP、透明度、溶解氧浓度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CODMn、TN、TP浓度在研究期间出现多个显著变化过程;(3) 2003—2020年,邛海营养状态整体为中营养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为33.82±6.88,叶绿素a(Chl.a)浓度为(4.234±3.903) μg/L,TLI(Σ)和Chl.a浓度年际变化没有显著趋势;(4)多年数据统计表明,邛海宾馆所在区域水质最差,邛海湖心水质最好,2003—2020年CODMn、TP等指标最大单月浓度均出现在邛海宾馆所在水域;(5)CODMn浓度在枯水期低于丰水期,NH3-N浓度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浓度高值和低值集中出现在枯水期,TN各月浓度没有显著差异,Chl.a浓度与CODMn、TP、NH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从水体中氮磷比来看,磷是邛海藻类生长限制性元素;(6)面源污染主要通过邛海大小支流入湖,环湖湿地对邛海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总体有限,未来邛海发生水华的风险较大,建议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陆源污染控制,按照“游在邛海,吃、住在城区”的理念布局旅游发展,探索用“物理+生态”方式调控和预防邛海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滆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型湖泊,为了解其治理后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规律,2013年1 12月对其北部区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3属61种,春、冬季以栅藻(Scenedesmus)和小环藻(Cyclotella)为主要优势种属,夏、秋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为主要优势种属,采样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值为90.6 mg/L,出现在8月份,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植被覆盖区低于敞水区.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水温是影响滆湖北部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比较相同月份湖区内部菱角芦苇区和未治理的敞水区的平均生物量,菱角区生物量较敞水区低约72.7%~91.1%,芦苇区生物量较敞水区低约63.9%~83.7%.在8、9月湖区内敞水区暴发水华时菱角区浮游植物生物量仅为敞水区的14.6%,芦苇区为敞水区的30.3%.  相似文献   

19.
Our investigation on macrophytes in Lake Qattieneh, a large, shallow reservoir in western Syria, is a first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status of this lake. We studie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quatic macrophyte vegetation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to determine if they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point sources at the lake shore increase nutrient load and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Water analyses reveal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me heavy metals at some littoral sites: Ni 88.7 μg L−1, Cr 49.99 μg L−1, Co 14.38 μg L−1, and Cu 11.65 μg L−1. Despite hypertrophic conditions and high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we recorded several submerged macrophyte species with heterogene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Whereas Potamogeton pectinatus L. dominat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lake, near industrial point sources, both Myriophyllum spicatum L. and Potamogeton lucens L. form extended patch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lake. The shallow, littoral areas near villages are dominated by Ranunculus trichophyllus Chaix in Villars and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The west-east gradient in nutrient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waters and sediments are reflected b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bmersed species. While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water body vary considerably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 contents in submersed macrophytes integrat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longer time period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issue accumulation of littoral macrophyte species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respective sites such as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water and sed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