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包裹体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简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介了有机包裹体荧光机理、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通过荧光显微分析可查明沉积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判断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阶段,用于油气资源的勘查评价。  相似文献   

2.
周炎如 《沉积学报》1994,12(4):22-30
干酪根的研究,对石油地质勘探、油气资源的评价、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等都是息息相关1.2。以往是用复杂的物理化学方法从沉积岩中分离出干酪根,然后进行各项实验研究,称“离位”。应用现代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简称显微FT-IR),可以在沉积岩中“原位”研究干酪根的形态、类型、分子结构特征以及它与周围矿物之间的关系等。这种“原位”法为石油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型高技术。可以预言,显微PT-IR新技术不仅推动干酪根的深入研究,而且在整个石油地质科学中将起作难于估量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沉积岩中铀、钍、钾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平  朱惠英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83,1(3):109-122
沉积岩中铀、钍、钾的研究可以给人们带来沉积环境、物质来源、沉积层中稀有气体关系和地热状态等信息,对寻找沉积型自然放射性元素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七十年代以来为开展含油气沉积盆地的铀、钍、钾分布特征的研究,我们先后建立了沉积岩中轴、钍、钾的γ-能谱测定法及化学量测方法。对我国几个含油气盆地各种沉积岩进行了铀、钍、钾的浓度测量,取得了一批基础数据。本文以陆相沉积为主,讨论了铀、钍、钾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它们的古环境意义,与有机质关系等地球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YZYT-1型总碳有机碳测定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骥  夏巧玲  李兴 《岩矿测试》1988,7(1):74-76
有机质不仅是形成各种可燃性矿产的物质来源,也广泛存在于沉积岩中。研究沉积岩中有机质的含量,对于探讨沉积矿产的成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此外,地质工作者也发现,矿石中有机碳和石墨碳含量与有色金属成矿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通过土壤中蚀变碳的分析测定,可用来圈定油田的化学晕,因而成为化探找油气田的重要手段。由此,对岩石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有机包裹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李荣西  廖永胜 《地球化学》1998,27(3):244-250,T001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Micro-FT.IR)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和显微傅里叶红餐光谱定量研究表明:(1)原生有机包裹体中含有硫醇化合物,其烃类有机质烷基碳链较长,碳原子数约为15-17;次生有机包裹体中除含有硫醇外,还含有一定量的H2S,其烃类肯机质烷基  相似文献   

6.
应用显生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  相似文献   

7.
1.概述沥青矿床是相当稀少的,可是在岩石中分散浸染的固体油沥青却很常见.由于这些沥青的大部分在有机溶剂中仅微微可溶,这样光学分析的使用对沥青的观察确实是一个有用的方法(Jacob,1975;Jacob和Wehner,1981).这个方法除了肉眼和显微观察外,还包括:反射率光度测定单色荧光光度测定显微可溶性的确定显微流动点的确定在一定情况下,更进一步的光学测试方法,例如,显微硬度测定、荧光光谱光度术等,都能起辅助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目前对后几种方法经验不多,因此在本文中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8.
宇宙尘系重要的太阳系物质.笔者在利用双目镜、扫描电镜研究河东煤田中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岩时,发现了沉积的宇宙尘.可见到的表面显微构造特征有:无规则全晶质构造、晶间孔构造、熔蚀构造、瘤状构造、气孔和空腔构造、球粒构造、皱纹构造和碎裂构造等八种类型。由电子探针测定的化学成分得知,本区宇宙尘有玻璃质、硅酸盐质和铁质三种。它们均与已报道的宇宙尘的化学成分相似。但铁质宇宙尘中的Ir含量高达1.09%,这种“指纹元素”的大量存在,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确系地外星球物质。  相似文献   

9.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油页岩是一种比较新的储量丰富的液体燃料资源。这些沉积岩具有不同含量的固态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受热分解为类似石油气的液体和合碳残余物。迄今在伊朗已知有两个潜在油页岩资源产区。赋存这些页岩的地层是:1.中寒武统;2.渐新统一中新统。虽然这两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1.
周炼  周红兵  李茉  王峰 《地球科学》2007,32(6):759-766
通过对扬子克拉通古大陆边缘不同时期沉积岩的Mo同位素进行测定,结合Mo微量元素组成,对古大陆边缘Mo的自生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Mo丰度对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其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在0.17~0.67mmol/m2/day之间.利用已建立的现代大陆边缘δ98Mo与有机碳埋藏速率模型,对该区不同时期沉积岩的有机碳埋藏速率进行恢复.结果表明,扬子克拉通显生宙不同时期沉积岩的有机碳埋藏速率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3~2.87mmol/m2/day),并与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δ98Mo有可能成为评价有效烃源岩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琚宜文  曹代勇 《地球科学进展》2021,36(10):前插1-前插2
沉积岩系的形成与改造,必然产生多种化石能源(煤、油、气)和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聚集与赋存.近些年来,我国在沉积盆地演化、沉积岩系三维时空分布、物源分析、有机质与成矿物质发育的沉积—成岩过程、非常规储层的物质组成和微纳米孔隙结构、有机—无机的相互作用、矿物的转化、富有机质页岩和煤岩等的固—液—气演化、盆地成矿机制以及沉积岩系层间滑脱与岩石流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陆相细粒沉积岩是中国含油气盆地中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油储集层。随着对烃源岩、致密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陆相细粒沉积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持续进行着前沿探索。作者论述了传统细粒沉积岩基本概念及演变,岩石、矿物组成特征、成因机制与分类方法。结合近年来在陆内裂谷盆地陆相细粒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物质的新报道及研究成果,认为火山物质、热液喷流物质不仅参与了陆相黑色细粒岩系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也与油气生成有密切关系。加强对陆相细粒沉积研究,探讨深源碎屑及热液流体的来源及其对细粒沉积过程的影响,既有利于丰富、完善沉积学和陆相含油气盆地生油理论,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致密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地球化学》1972,(3):308-308
一九七一年由英国伦敦佩甘蒙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分析化学专题论文集36卷上,刊登了保罗·杰格·弗里(Paul G.Jeffery)所著《岩石化学分析法》一书. 其目的旨在为岩石的多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提供指导和实地的论述。相信,每一个从事岩石分析的人都将高度评价作者所赋予的辛勤劳动。杰弗里所著的这本书是有关用于岩石分析的各种技术,如比重测定法、滴定测定法、分光光度测定法、萤光测定及火焰光度测定法。本书还涉及到原子分光计以及  相似文献   

15.
钒的分光光度测定法很多,除形成[VO(H2O2)]^3 络合物的过氧化氢法和生成杂多酸的磷钒钨酸、磷钒钼酸等方法外,仅用于测定钒的有机试剂就有七十多种,惟在岩矿分析中只有磷钒钨酸和苯甲酰苯胲等少数方法应用较为广泛”。用邻菲啰啉测定钒虽早已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述了铀光度测定法,包括各类显色剂应用及二元、多元光度体系性质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的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4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了“陆源沉积岩分类学术讨论会”。代表们认为,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划分为火山物源沉积岩,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和生物源沉积岩四大类是可取的。由于陆源沉积岩主要是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源碎屑物质在其搬远和沉积过程中主要遵循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而其中又以碎屑的粒径大小来作为判断搬运、沉积介质性质和沉积盆地能量的主要标志。因此,陆源沉积岩的分类首先应是粒度分类。  相似文献   

18.
《岩矿测试》2017,36(6):FormerⅢ-FormerⅣ
正563利用纳米透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页岩有机孔三维结构特征作者:王羽,汪丽华*,王建强,姜政,金婵,王彦飞导读撰文:本刊编辑部页岩纳米级孔隙的三维结构特征是完善页岩储层流动模型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纳米透射X射线显微成像(纳米CT)技术作为研究物质三维结构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页岩纳米级孔隙三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受CT自身分辨率与CT方法研究尺度的限制,如何改进三维成像技术、明确CT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有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有机作用张笑玉(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087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不同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大差别是地表常温、常压下生物作用的参与,这种参与对于燃料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有机作用的研究近年来由于测...  相似文献   

20.
梅冥相 《地质论评》2012,58(5):937-951
早期"生物矿化作用"的概念,被定义为生物形成矿物的作用,并进一步分为生物控制和生物诱导两大类型。这个宽泛的概念,被修订为生物以生命活型(living form)影响矿物物质的沉淀作用;相应地,"生物矿物"是在严格的生物控制下、从局部环境中选择性地吸收元素并融合成具有生物功能构造的矿物。"有机矿化作用",则被定义为"与那些无生命活力的有机物质相关联的矿物形成作用"。与生物矿化作用相对应,有机矿化作用的产物被定义为"有机矿物",用来指那些通过有机聚合物、生物的和(或)非生物的有机化合物所导致的矿物沉淀作用,但是,有机矿物并非活着的细胞所直接形成。有机矿物与生物矿物的重要区别是,有机矿物没有被融合成受到生物严格控制的功能性构造。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将生物矿化作用作为关注"生命体系中复杂的化学过程"的研究主题,超越了地质学范畴并使生物矿化作用的研究成为多学科关注的迷人领域,也大大促进了有机矿化作用的研究;考虑到有机矿物是沉积岩的重要组成,而且与生物的出现同步,还是潜在性的地外生命的遗迹,因此,从生物矿化作用衍生出的有机矿化作用的研究,自然就成为与生物矿化作用存在紧密关联的、地球生物学框架下又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