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专门化气象科普作品之外,一些科普作品以嵌入的方式出现,同样发挥着阐释气象学原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嵌入式气象科普。嵌入式气象科普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嵌入到纸质出版物、嵌入到广播电视节目、嵌入到新媒体。嵌入式气象科普的传播尚面临着嵌入式传播意识不足、公益性让步于市场化、创作力不足等诸多挑战,其发展应从增强传播意识、强化嵌入式气象科普创作、打造纸质出版物嵌入式传播阵地、提供高质量广播电视嵌入式气象科普服务、搭建新媒体嵌入式传播平台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翼,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气象科普在释放气象服务效益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实践证明,没有强有力的宣传科普工作,就没有高质量的气象服务。2018年全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77.76%。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气象科普工作应继续发展气象科普业务,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能力,完善气象科普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评完全区气象科普作品及影视片,我们想说点什么,是贺词,还是希望?兼而有之。 从送评作品中可喜的看到,我区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先有一支热心于科普创作的队伍,从自治区到县,直至农村,都有气象科普工作者的足迹,他们有的担负着繁重的领导职务,有的是工程师、专家,有的是农村农民。尽管他们很忙,但他们挤时间支持或亲自动手创作,在这些积极  相似文献   

4.
搞好科普工作,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广西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1990年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以来,我会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发动广大会员撰写科普文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咨询、示范、推广,把气象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辐...  相似文献   

5.
练江帆 《广东气象》2012,34(6):45-47
分析了当前气象影视行业的大致形势,认为气象影视科普创作是气象部门内部影视制作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回顾了气象影视科普创作的历史,总结出内容应科学严谨、形式应通俗易懂和风格应贴近时代等创作原则。还通过对广东气象影视科普创作历程的分析,提出广东的作品兼具科普和宣传作用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铭杰 《辽宁气象》1997,(2):26-26
本刊为落实1996年2月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精神,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与辽宁省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辽宁省首届气象科普有奖征文活动于今年2月圆满结束,4月2日在沈阳举办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7.
“气象港”是新疆气象学会2005年创办的非赢利、面向公众的科学技术网站。传播科学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推进科学创新,探讨热门话题、活跃气象文化活动。气象港的宗旨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气象港设有21个栏目,分别为:实时新闻(快讯)、学术交流(讲座、论文、科技文章、理念、专题)、气象科普(公众气象、一句话气象)、气象文化(图书、人物、图片)、学会工作管理(学会之窗、法规)、公众参与(问题)等。以信息实效,内容丰富,知识新颖,专业性强而服务于大众。气象港网址:http//qxg.com.cn科学知识的港湾 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气象环境与社会公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了解和掌握气象科普知识是防灾、减灾和气象灾害自救的基础。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在权威性、信任度、影响力、知名度等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实践证明,在气象科普中邀请气象院士、首席专家借助社会品牌平台开展气象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成效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大众对气象节目的日益关注,气象科普节目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气象科普节目的创作思路,将气象知识与电视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气象知识》步入不惑之年,为了总结过去、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本刊采访了创刊者之——庄肃明。《气象知识》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年,科学技术百废待兴,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感召下,科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创办,《气象知识》作为气象科普杂志也乘着科学的东风兴办起来。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普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做好气象科普对于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气象科普方式多为专业图表加上气象知识配合的形式,内容主要是天气过程的重现和灾害天气防御指南。这种展现方式虽然在科技性上面满足了科普要求,但是由于形式不够"生动",从而很难获得年轻科普群体的关注。通过对布克·私议轻科普原创的漫画科普节目从创作到推广全过程进行分析,浅议使用漫画方式进行气象科普的优势,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服务的形式,增强气象科普服务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宜山县气象站站长陈虞棠,努力学习农业知识,用心收集农业科技资料,长期在县委生产基地——矮山公社畔扩大队第五生产队扎扎实实地开展农业气象试验,使气象工作与农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几年来,他总结推广农业气象技术四十二项,撰写农业气象调查材料、专题报告和科普材料二百余篇,普及农业气象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气象技术取得显著成绩。自一九七三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县的先进工作者。陈虞棠在为农业服务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过去,这个县春玉米要到“惊蛰”才开始播种,有“惊蛰玉米清明秧,种了黄豆过端阳”之说。一九七四年,县里个别领导由于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生产上搞瞎指挥,提出春玉米播种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80,6(12):19-19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0年9月23—28日在杭州召开全国气象科普创作会议。在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学会评选推荐的基础上,这次会议共评议出优秀气象科普作品书籍11种、短文4篇,气象科普先进集体17个、先进个人58名。它们是:  相似文献   

14.
吴龙山原是鹿寨县龙江公社龙江大队民办老师兼公社气象哨观测员。一九八○年回家务农。回家种地,家务事多起来了,气象工作是否还要搞?农业上需要,搞!于是他要求把气象哨搬到自己村寨去办。他的要求得到公社批准和县气象站的同意,把气象哨的仪器,搬到靠近自己的住地继续进行气象观测,发布天气预报和搞好气象小报,开展科普宣传等工作。几年来为当地农业生产丰收,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落实生产责任制后,做出了新的贡献。吴龙山同志没有经过气象专业训练,可是他现有的气象知识和天气预报经验,却是很丰富的,这主要是他平时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刻苦研究科学技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交流气象科普创作经验,表彰先进,提高科普创作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四川省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12月18日,在成都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曾熙竹同志主持。省气象学会副秘书长藤建民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中国气象学会于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杭州召开气象科普创作会议,到会代表一百二十余人。会议评选了先进集体十七个、先进个人五十八人和一批优秀气象科普作品。我区气象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被评为先进集体,鹿寨县龙江公社哨吴龙山、梧州地台吴晖和区局梁文吉被评为先进个人,柳州地台曾培淦、区台邓善来获大会表扬。会议还交流了气象科普创作经验,讨论了今后气象科普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从《气象知识》编辑部那得到一本科普新书《出门别忘带雨伞》(王奉安、刘太复、李光亮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看后就想说上几句,以便介绍给更多的读者,让他们也有所受益。 《出门别忘带雨伞》是辽宁省气象科普作家、作者1986年以来在市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的科普文章选集的续集,全书选编了121篇科普文章,共计14.1万字。 气象科学知识对于人类活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当你读过此书之后定会得出这个结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气象工作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无论搞工业、搞国防、搞科学技术,特别是搞农业,都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都需要气象工作的密切配合。气象部门是我国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参谋部。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6月 ,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上第 1部科普法 ,堪称科普发展史上的 1个里程碑 ,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普的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促进公众对科学事业的了解 ,打破科学事业与公众之间的隔阂。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史、科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前沿进展和基本科学知识等方面使公众对科学文化有更多更深的认识。科普的对象也从传统的青少年扩展到全体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增加科技意识并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1 沈阳气象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