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反射地震资料反演品质因子Q用于含油气预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不乏有一些成功实例.但是研究中人们对于含气储层预测的潜在风险性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方法滥用现象.三层介质气层模型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气层,当地震波频率一定时,层厚越小,气层吸收地震响应越弱,品质因子Q或衰减(1/Q)定量估算精度越低,气层预测潜在的风险越高;同理,当地层厚度一定时,地震子波频率越低,气层吸收地震响应越弱,这使得相同厚度气层,埋深越大,地震子波频率越低,气层预测的潜在风险越高.进一步通过岩石物理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仅在少数特殊情形下,基于常规气层衰减理论进行含气储层定性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Q_气Q_水)成立;在很多情形下,储层含气并非表现为品质因子降低或衰减增强,而是呈现出微弱变化或没有变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变化,即Q_气≥Q_水成立.这意味着基于常规气层衰减理论进行含气储层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不足,预测存在巨大的风险.因此,重视含气储层预测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和Q估算方法的合理应用无疑对降低预测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红土台地、高盆地和111个Q_3晚期海相泥炭层、23个Q_3晚期滨海相地层、9个Q_4海滩岩等资料,初步探讨了莆仙平原—兴化湾的发育演变及其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Heumann的方法计算了不同类型短周期地震仪器的尾波优势频率理论曲线。用云南区域台网的东川、昆明、楚雄等10个台站的短周期地震仪VGK、62型和DD—Ⅰ三种仪器记录的65个禄劝地震余震序列资料,震级绝大多数在3.0相似文献   

4.
黄土动力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实验及对资料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西北地区黄土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典型黄土(如Q_3和新近堆积的Q_4黄土)具有比较特殊的地震工程性质——震陷性,振动开始时震陷量较大;在地震作用下湿型黄土的强度降低,有的甚至会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一分队在虾拉沱附近(Q_3)地层中采到中华鹿和狐狸等化石,今年八月初又在道孚县城附近红色粘土层(为中更新统Q_2顶部,见剖面图所示)中两个地点采到三门马臼齿1颗,门齿5颗,肿骨鹿牙齿8颗,蹄骨1件,和部分鹿角及大量马、鹿脚骨化石(见封底照片)。上述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了南天山西段10个台站周围60km范围内M_S≥2.0的397次地震事件计算并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Qc值。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尾波Q_0值平均值在140~390之间,其中喀什台和乌恰台Q_0值最低;频率相关系数η的平均值在0.62~1.00之间,拟合平均Q值与对应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为Q=261.2±110.8f~(0.80±0.28),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_0高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地质解释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浅层地震勘探是第四系覆盖区隐伏断层活动性研究常用的手段,叠加剖面上反射波组的分叉、合并、弯曲、中断、尖灭等被用作判断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松花江北的吕刚屯、巨宝屯浅层地震叠加剖面上,T0为下更新统砂砾石层等松散堆积和白垩系砂岩、泥岩的分界面,反射波组清晰。T0-1波组为砂砾石层和黏土层、或砂砾石层和粉细砂层的反射界面,反射波组振幅大,能量强。根据地震反射剖面和测线上的钻孔资料,认为阿什河断层错断了下更新统下段,滨州断层错断了上更新统下段。而通过建立高精度的钻探联合地质剖面、地层年代测试和地层对比,确认阿什河断层没有错断第四系,滨州断层错断了下更新统下段。最后,从第四系的岩性、厚度变化等解释了浅层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波组的中断、弯曲并非断层活动的结果,而是由第四纪地层相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四种估计地震烈度衰减的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烈度按长轴和短轴方向分别求衰减系数的方法似已过时,不足以造用。Howell的方法缺乏明确的物理图象,并且不能把求得的烈度衰减系数和介质性质联系起来,它几乎是一个纯经验公式。Evernd-en的方法把震源等效成一个埋在地下的线轴射源,地震波以R~(-k)随距离衰减,物理图象比较明确,但仍然不能使每个地震的k值和一个地区的介质的Q值联系起来。Nuttli 的方法,假定不尽合理,但有其合理的内核,能求得一个地区的Q_0值和每个地震的体波震级。作者用Nuttli的方法,计算了106个中国地震的Q_0值和体波震级m_b。并把中国粗略地划分出九个地区,求出了每个地区的Q_0值。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和台湾Q_0值最低,为150;华北和华南Q_0值最高,约为500;其余地区居中。这个结果与Evernden,陈培善等人,以及赵晓敏等人对烈度资料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定性讲是一致的。陈培善用地壳尾波资料得到云南地区的Q_0≈180,北京地区的Q_0≈400,这与本文用地震烈度资料估计的Q_0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兰州有线传输台网的资料,首先用两次地震的频谱比确定了景泰地区地震震源谱的高频衰减趋势,其形式为ω~(-2),然后用试错法测得了景泰地区的Q_p、Q_(?)值。研究发现,1990年10月20日景泰地震前,从1988年开始,其震中至各台站间所有路径上介质的Q_p、Q_3值皆明显高于震后并高于参考值(1984—1985年介质的Q值)。本文还将景泰地区Q值与我国其它地区Q值进行了对比,最后用组合模式从理论上讨论了景泰地区Q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3日18时19分,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交界发生Ns5.4地震,微观震中:40.6°N,98 6°E,震源深度8(11)km.宏观震中位于老君庙一带,距酒泉市以北95 km,距金塔县城72 km.地震有感范围达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及高台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