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参数的测定和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洋中的异养细菌利用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转换为自身颗粒物(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POM),然后被原生动物(主要是鞭毛虫和纤毛虫)捕食后再传递到后生动物构成微食物环(microbialloop)。近20多年的研究证实异养浮游细菌作为二级生产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国内研究海洋异养细菌的参数一直是细菌生物量(bacterialbiomass,Bb)、细菌生产力(bacterial production.Pb);  相似文献   

2.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海洋异养浮游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的特点,从生态学方面探讨了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及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制约因素。认为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溶解性有机碳的性质及含量、无机营养盐浓度、海水温度、微量金属元素(如铁)含量、海洋异养浮游动物的摄食能力和噬菌体的感染等。  相似文献   

3.
海洋异养细菌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海洋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方面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认可并展开深入研究。国际领域的一些有关海洋与全球变化的重大研究项目如: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及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海域浮游细菌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004年8月份和10月份渤海湾水体中异养浮游细菌数量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8月份异养浮游细菌的数量在(5.7~150)×106cfu/L,最高值出现在海河口附近的6号站位,次高值出现在11站位,此季节细菌总体分布是近岸略高,调查范围的南部比北部高;10月份异养浮游细菌的数量在(3~121)×106cfu/L,最高值和次高值出现在海河口附近的5,6号站位,此季节异养浮游细菌总体分布情况是近岸比远岸高,调查范围的南部比北部高。8月份异养细菌数与溶氧量有明显的相关性;10月份异养细菌数与溶氧量有高度明显的相关性,与生化需氧量、氨氮都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浮游异养细菌(以下称浮游细菌)存在个体间的异质性,对浮游细菌异质性的研究是理解细菌生产、代谢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作用的基础。流式细胞术具有快速分析大量细菌个体的能力,除了用来分析样品中细菌的丰度外,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染色技术结合,被用来研究自然海水中浮游细菌在细胞膜完整性、CTC(5-氰基-2,3-二(4-甲基苯基)四唑氯化物)呼吸功能和核酸含量三个方面的异质性。尽管国外已经有较多研究,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比较缺乏,本文综述了自然海区浮游细菌这三项异质性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海区(主要是近岸)浮游细菌的异质性及其随环境的变化,以期推动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对其异质性的变化机制尚没有很好的理论解释,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针对大洋深海和极区,有关长期变化、全球变暖以及酸化等对浮游细菌异质性的影响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武昌  赵丽  陈雪  赵苑  董逸  李海波  肖天 《海洋科学》2016,40(5):151-158
海洋浮游细菌利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合成自身物质,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二次生产者。微型浮游动物是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也是细菌生产向较高营养级传递的中介。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的生长率和被(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理解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的培养方法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率的历程和现状,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进行培养的方法有海水分粒级培养、海水稀释培养和添加选择性抑制剂培养。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应用并不广泛。细菌及其主要摄食者异养鞭毛虫群落在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内都有生长周期,鞭毛虫的生长周期落后于细菌,因此细菌的生长率有时会小于被摄食率,有时会大于被摄食率。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应值得引起重视,建议从海水稀释培养法入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细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4年2~3月和2004年8~9月两个航次中对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海域的异养浮游细菌生物量、生产力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供应对调查区域真光层水体内的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起着主要控制作用,从而导致冬季航次珠江口-陆架-外海调查断面表层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呈现沿盐度梯度向外海逐渐降低的特征.就南海北部调查区域而言,冬季真光层异养细菌生物量(C)平均为(712±290)mg/m2,夏季平均为(937±397)mg/m2;真光层细菌生产力(C)冬季平均为(65.1±42.8)mg/(m2·d),夏季平均(52.5±28.6)mg/(m2·d).本调查中,南海北部海区IBP和IPP比值范围是4%~96%,平均为26%,IBP和IPP比值与初级生产力呈负相关,其分布特征与新生产力f比的分布趋势相反,显示了异养细菌在真光层物质循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南海近岸富营养海域和外海寡营养海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夏季对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在一个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大于底层,表层平均8.99×109个/L,底层平均5.23×109个/L。胶州湾水体异养浮游细菌日变化幅度在表层水体较为明显,底层相对较小,但其变化规律均为最高值在小潮期而最低值出现在大潮期。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及水温和日光中的紫外辐射是影响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水交换是影响其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异养性海洋鞭毛虫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养的海洋鞭毛虫由食细菌者、植食性动物、碎屑取食者、营渗透营养者[1~4]构成,个体大小一般为2~200μm,但<2μm和>200μm的也已有发现,在绝大多数海区,其密度为102~105个/mL[4,5]。异养鞭毛虫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同时又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环节之一[6,7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在微食物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肖天 《海洋科学》2000,24(7):4-6
20多年前科学家就认识到海洋细菌在海洋食物网中的作用 ,主要是消耗有机碳。1974年 ,Pomeroy提出了微型食物网的概念 ,并认为微型食物网在海洋生态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 ,根据各方面的数据指出 ,微小的异养生物能消耗大量溶解的和颗粒的有机物。他的这些观点和假设到1977年Hobbie将落射荧光显微镜技术应用于海洋细菌的计数后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为荧光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发现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随后在1979,1980,1982年,Hagstrum,Fulrman和Azam相继发现异养细菌生产力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