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构建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评价原则、思路、流程与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针对区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完善分区、探索分类,严格兼容、加强管控,定期评价、动态调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的海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鑫  陈培雄  黄杰  王权明 《海洋通报》2020,39(4):408-415
国土空间分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对整个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用海分区既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也面临着陆海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的 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 1983 年以来海洋功能分区体系 4 次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指出海洋功能分区体系存在未覆盖海域全域,分区层级的尺度、分工、内容和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一致,分区方案未考虑用途管制的需求,以及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在剖析现有各类规划政策分区、管制分区和功能分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以海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海洋生态红线为底线,以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为主体,将无居民海岛纳入规划范围,并在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大框架下统筹协调海陆分区,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分区体系。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海陆主体功能,划定主体功能区,并建立海洋产业保障区名录、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名录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名录。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功能+管制”的利用分区,共划分出海洋保护区、海洋发展区和海洋保留3个一级分区以及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海水增养殖区等 12 个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实施水平,促进其在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乃至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应有作用,文章对我国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法律地位高、管控范围广,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以来,通过建立定量目标管控体系、协调保障行业用海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应扩大海洋保护区的规模和种类、提高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加强公众实质性参与以及完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多规合一”后,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正经历重塑,在陆海统筹落实方面仍有所欠缺,存在陆海空间综合管理机制缺失、规划中陆海相互作用考虑不足、陆海生态系统缺乏整体性保护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际资源委员会《海岸带资源治理:对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意义》报告中的主要观点,立足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现状和问题,总结出其对我国落实陆海统筹的具体启示,提出陆海统筹落实国家战略、统筹陆海产业健康发展、分层施行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策略、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等建议,旨在服务和完善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的需求,保障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原则、方法和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由部门管理上升至空间管理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的基本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生态系统管理原则;目前主流的规划工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情景分析、权衡取舍分析、博弈论决策以及空间制图和系统规划;将生态系统方法运用于海洋空间规划,可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科学的海域空间分配,从而达成多目标的可持续管理,对我国现阶段的海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海洋的多元化开发利用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和损害,国内外先后开始运用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进行海洋空间的合理安排.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是我国在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应用中的一项新的实践.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方法,而后结合目前国内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已有成果,对小尺度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出由研究区确定、生物生态要素评价和红线区划结果确定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之后将此技术方法运用于东山县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实例中,初步完成了东山县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方案的制定,验证了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在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是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在小尺度海域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次尝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县市级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和相关海洋保护性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洋空间规划是协调用海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海洋综合治理机制,也是提升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蓝色经济的有效工具。《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运用实地调查、综合评价、GIS空间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技术方法,构建了柬埔寨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划分了9类33个功能区,制定了功能区管理要求、行动计划和用途管控清单,提出了"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用途管控+实施引导+决策系统"的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8.
海洋空间规划作为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韩国为科学管理有限的海洋空间资源,合理协调用海空间矛盾,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于2018年4月17日颁布《韩国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该法从早期海岸带空间管理扩大到全部管辖海域,从海洋空间资源的无序开发到海域整体性开发,统筹兼顾、突出海域核心价值,推动海洋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在梳理韩国海洋空间规划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韩国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的内容,包括其空间规划的分类、内容、范围、期限、原则、区域划分等,分析了中韩两国海洋空间规划在多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得出其对完善中国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唯一涉海规划,不仅要对海岸带地区进行陆海统筹综合管控,而且要对海岸带地区的发展进行战略功能引导,以适应海洋强国建设的蓝色发展要求。文章分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海岸带规划的新要求,提出海岸带规划进行功能定位和空间响应的规划策略和方法;结合上海海岸带发展实际,从多维战略对接、区域功能耦合、未来发展趋势应对3个方面谋划海岸带功能定位,提出海岸带“三心二市”的功能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岸带空间响应策略,主要包括对接国土空间分层逻辑、海洋功能区划和岸线区段功能耦合、开放式分圈层分区划分、落实核心功能诉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海洋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国家、省级角度出发进行区划与规划,选择省级管辖海域以及大范围的重点海域进行区划,但在小尺度、精细化的海洋空间规划上,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本文借鉴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小尺度海洋空间的分区适宜性评价方法,将海洋空间分为“三区一线”(海洋生态空间、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建设用海空间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并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进行验证,提出合理的大连金普新区海洋空间规划方案,为区域海洋综合管理工作提供策略指导和管理参考,并为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的分区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全域全要素互动互联的“陆海统筹”理念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陆、海系统“三类空间”(农业/渔业、城镇/港口、生态)功能和多要素集成评价思维,构建了陆海统筹视角下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类空间’功能评价—冲突识别—统筹修正”的三步走集成评价方法。嘉兴实证案例结果表明,该集成评价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识别沿海地区陆海空间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区。并通过冲突区域评价结果统筹,确定未来适宜进行建设、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的陆海空间总规模,实现陆海统筹理念下沿海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一张图”,进而提升沿海地区空间管制的科学性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2.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是监督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成效,提升海洋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基于一致性理念,以规划蓝图为依据,从海域用途符合性、环境质量标准符合性、开发利用影响三方面集成构建海域利用现状和海洋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判别方法即海洋功能区划协调性指数,并以温州市为实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一致性理念与海洋功能区划蓝图构建的评估方法可以有效测度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成效。海洋功能区划修订具有显著适应性,能够高效契合区域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该方法对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的有效实施和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洋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经济、文化、政治或社会方面价值的涉海历史遗存物,是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沿海社会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础薄弱、认识不足、制度缺失等问题。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海洋保护区管理范围,依托保护区管理体制开展信息普查、完善评估工具、健全管理制度,能够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保护体系。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提出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示范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城市地质工作定位、服务成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青岛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服务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论证、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并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验证,在优先划定生态保护区基础上,对海陆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功能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约为60%,海陆一体发展区占比约为22.3%,海洋发展区占比约为12.5%,陆地发展区占比约为5.2%;(2)宁波市开发利用功能区空间分布与以临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渔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相符。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为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海洋数据资源体系规划是构建海洋数据共享应用生态、挖掘海洋数据价值的基础,也是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的核心。本文结合浙江省实践,基于涉海数据资源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需求导向的地方海洋数据资源体系规划方案,构建了“分布式管理、集中式服务”框架下的浙江省海洋大数据资源池系统,进一步通过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地方海洋数据资源体系规划的应用效果,为海洋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海洋数据要素作用发挥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岛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课题之一,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部署,都为大型海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舟山市是我国第一大群岛城市,地处长江口要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国际级群岛新区的交汇地,对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示范区探索意义。文章将在分析舟山群岛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人文历史现状基础上,对标国家战略定位,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海岛成功的开发经验,提出促进舟山群岛全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交叉学科角度提出需要优先关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海定陆的流域统筹发展、智慧绿色港口建立等研究方向的建议,以便为丰富重要窗口的科学与技术内涵、舟山群岛“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岸建筑退缩线是科学有效保护和管理海岸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促进我国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文章兼顾海岸线的自然和社会等属性,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我国海岸建筑退缩线退缩距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退缩距离的计算方法,并以秦皇岛沿岸为例划定海岸建筑退缩线。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建筑退缩线退缩距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海岸线类型、海岸线开发利用类型、海洋经济效益、防灾效果和生态环境质量5类影响因素以及16项主要指标;在确定退缩线起算基线、综合评价指标分级和退缩距离等级的基础上,海岸建筑退缩线退缩距离是随综合评价值的增大而敏感性增强的连续分段函数;在秦皇岛沿岸的27个岸段中,海岸建筑退缩线的退缩距离等级分布较广,最小和最大退缩距离分别为25 m和500 m,其中河口和基岩等岸线的退缩距离较小,旅游娱乐岸线的退缩距离基本为200~300 m,保护区岸线的退缩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和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文章概述海洋战略情报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发展海洋战略情报存在的局限性,并具体介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展海洋战略情报的优势和举措。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战略情报涉及众多海洋学科领域,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目前我国海洋战略情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定位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通过编译国际海洋战略报告、实施蓝色智库重点项目和筹建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等举措,加快海洋战略情报研究工作,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文明是海洋经济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荣的良性循环。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海洋环境生态融入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北海市为例,运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其建设评估工作进行示范应用,分析了北海市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成效、进一步规范海洋统计数字等建议,为北海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