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管道公司辖区内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由此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以西南管道沿线119处典型河(沟)道水毁灾害为例,通过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备选指标因子,利用贡献率模型,通过样本统计、分析,完成河(沟)道水毁灾害影响因子的因子间与因子内部敏感性分析。按照敏感性高低将影响因子划分为高敏感、中等敏感、低敏感三个级别。最终保留中等、高敏感因子中可以通过野外调查手段获取的洪水位变幅、岩土类型、土体状态、岸坡类型、河沟纵坡降、河沟道变形、河岸坡度等7个因子,作为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汪辉 《安徽地质》2007,17(1):72-74
好的桥梁设计不仅结构设计要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而且应当要求全部设计包括水文,水力设计等都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才行.所以,要特别考虑今后河道变迁等因素对桥梁存在的潜在危害.通过对部分公路桥梁水毁的调查,本文就公路桥梁水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巴公路盖孜河段水毁灾害频发且危害严重,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沿线水毁灾害进行成因分析和典型防护工程优化方案设计, 从而达到控制水毁灾害的效果。实地调查发现, 盖孜河段公路水毁工点共计18处, 类型多样且呈段落性分布; 宽谷段和窄谷段发生水毁的工点共计13处, 峡谷河段为5处。结果表明:工点水毁的形成和发展受盖孜河水文和地形条件共同控制, 其中水动力条件为最主要控制要素, 河谷地形控制水毁的分布特征与破坏形式, 水文和地形条件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当前盖孜河段水毁工点分布现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当前水毁特征和防护结构水毁存在的问题, 文章基于对实地水毁灾害特点和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因地制宜开展水毁优化设计, 提出典型水毁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实践证明在工程后期运行中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邵三高速公路水毁灾害K117+775-+940段右边坡滑坡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文以沿海地区邵三高速公路K117+775~+940段滑坡的整治工程为实例,简要说明了滑坡变形的基本情况,对当前滑坡所处的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两个整治工程方案,并分别对两方案的加固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边坡安全定量分析,对两方案在经济、技术、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工程设计。文中对采用的整治方案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说明,对滑坡裂缝的处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论文对实施效果作了简要的说明,对治理方案存在的缺陷进行评述。以期通过实施效果评价与后评价反馈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设计,弥补方案评审阶段的不足,提高治理工程设计质量。由于工程实例处于沿海地区,受台风暴雨影响较为突出,文中对相似地区的水毁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距离输油管道穿越鄂尔多斯丘陵地区,管道水毁地质灾害有独特的发育类型和危害特征。论文结合呼包鄂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总结了该区管道水毁灾害的发育特征,半定量分析了水流在各类水毁中对防护工程的冲刷破坏作用。根据已有防护工程的变形破坏模式,对鄂尔多斯地区管道水毁灾害的防护措施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提出采用土工格栅护坡对管道过崾岘进行防护。为长输油气管道穿越鄂尔多斯地区的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沿河公路路基冲失水毁机制,实质是路基岩土体抗冲刷能力与路基近壁水流冲击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水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得到水流的启动切应力是沿河路基冲失水毁的动力来源,再从力的平衡原理出发,分析冲失临空面上部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的破坏机制。根据实际工程算例对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比较符合实情。研究成果对沿河公路路基冲失水毁预测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土地区降雨导致的水毁灾害常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工程灾害和人员伤亡。对已有水毁灾害的调查和成因分析,可为防治区灾害提供经验。2021年8月中旬至10月初,在陇东陕甘边界黄土地区持续了50多天降雨,引发了大量水毁灾害,导致G211国道中断两周。文中介绍了这次降雨在G211沿线及其附近的村镇引起水毁灾害的现场调查情况,发生在村镇的水毁灾害有黄土窑洞塌陷、土质房屋和夯土围墙倒塌;发生在道路上的水毁灾害有路基外缘沉陷开裂,路基内侧边坡崩塌、斜坡浅层滑移及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规模小、影响范围不大;但数量多、致灾性较为普遍。文章还调查了植被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针对水毁灾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村镇和道路建设中针对此类水毁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翔 《辽宁地质》2013,(11):40-40
深秋的辽北山区已是寒霜覆盖,11月3日,在抚顺“8·16”水灾灾情最严重的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口前村,5台挖掘机正在被洪水冲毁的河滩地上筑坝客土恢复耕地。而在抚顺市红透山镇沔阳村一块因水灾被沙压的耕地上,8台大型推土机忙碌着将最厚达2米的淤沙清除,露出原来的耕地,通过翻耕,恢复耕种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广州—佛山地区水土流失灾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阐述广州—佛山地区水土流失灾害概况,讨论水土流失的分布特征,分析土壤侵蚀的自然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关于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地面沉降对策的目标是“多开采,少沉降”,提出目标函数S=rw∫zl^agsodz。用抽水试验获得的单位涌水量一般不反映含水层的富水性,不宜依它来选择地下水的开采层位。被误解了的“裘布依稳定井流模型”(“影响半径模型”)是不合理选择地下水开采层位的主要“理论”依据。地面沉降的一个积极措施是将开采层位上移至浅层,使其接近地下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为增大井孔的进水能力,建议采用水平井、辐射工提出可能啬出  相似文献   

15.
集安市净水厂滑坡灾害位于丘陵区前缘,形成原因为大气降水入渗、风化裂隙水及净水厂渗漏水,改变了上覆松散岩层稳定性。滑坡为土质滑塌、滑动面为基岩面。防治工程措施为排水孔、排水沟、挡土墙。  相似文献   

16.
17.
滑坡是造成山区长输油气管道破坏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合理有效地评估山区油气管道的滑坡灾害风险,保障山区长输油气管道的安全,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山区油气管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建立了考虑滑坡与油气管道相互作用等评估指标,选取了中缅油气管道典型滑坡灾害点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段油气管道的滑坡灾害风险值为0.355,属于中风险,与现场调查情况一致。该方法可用于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汛期以来庄浪县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值的11.5%,8月31日9时庄浪县郑河乡下寨村老滑坡整体复活滑动,滑坡长355.0 m,宽220.0 m,面积83 668.0 m2,厚度12.0~20.0 m,体积约130.0×104m3,堆积体堵塞窑家河及支沟形成2处小型堰塞湖。本次调查运用工程地质调绘、无人机航测、工程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获取了相关数据基础上,利用无人机航测高清影像比对和SlopeLE软件计算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判定。通过2020年8月和2021年8月航测高清影像对比,滑坡前缘变形迹象极为明显,稳定性差。SlopeLE软件计算可知,滑坡自重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计算结果与航测比对数据基本吻合,在不利工况下极易发生滑动,存在再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滚石灾害防治方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活动的广度和力度不断加大,多山地带的滚石问题越来越突出,致使有关滚石灾害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视。总体而言,滚石灾害的防治方法可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两大类,可应用于不同的滚石灾害环境。对各类滚石灾害防治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之后,作者分析了各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香港市政建设主要是在20°~50°的自然山坡上进行的。滑坡灾害是香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自1950年以来,香港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在滑坡灾害控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在多年实践中建立了综合全面性的市区滑坡灾害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完善。这些努力使得香港斜坡安全达到了世界上最高级的标准。香港滑坡灾害管理与防治工作为香港的建设与繁荣做出了贡献,其经验与技术应有利于内地和世界其他城市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