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配置,是未来20年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顶层设计。研究结果与结论:1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研究方兴未艾,在多元数据融合、空间格局时空变化模拟预测、空间开发格局评价、优化格局评判模式和标准等方面潜力很大;2未来20年,我国应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点、线(轴)、面"有机结合的多中心网络式、功能差别化的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战略,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新格局;3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研究,应重点开展国土空间开发时空格局的关系耦合与预测、情景模拟与优化,完善政策建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优化模式并开展应用示范,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进行引导和管控,指导基于空间格局的区域和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生空间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泽县为例,利用GIS技术和"千层饼"模型,以5 m×5 m的格网大小为基本单元,开展基于三生空间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多尺度定量揭示了临泽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状况.该方法可为县域单元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优化配置与有序开发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而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家战略下,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个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樊杰 《今日国土》2011,(11):38-40
针对我国空间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空间开发面临的挑战而推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不仅是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也蕴含着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考虑。因此,规划的编制和发布被相关人士评价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但这一科学定位各地未来发展的总蓝图,其诞生的始末是怎样?它的诞生缘何受到世界高度关注?未来如何落  相似文献   

5.
从川江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等角度,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3个层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系统,探索性地提出了川江经济带空间开发适宜性研究方法。以宜宾市为例,分析评价了市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确立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和预期开发方向,对宜宾市政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出台空间管制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评价为研究对象,结合人口、社会、经济等数据及该地区特点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评级指标权重,并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分级,使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各州市的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值。实验结果表明: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分区明显,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值最大,紧随其后的是岳阳市,超过长株潭地区的株洲市和湘潭市。研究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对于评价各市州开发现状,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从而推动全省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地区形成全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迅速增加,促使产业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本文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对辽宁滨海港产城一体化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最大规模及适宜性空间.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冲突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承载规模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超载规模进行分级;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突出问题和风险,分析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可为确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不同开发保护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开展"双评价"应用研究,从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适宜性等级及承载规模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全市农业空间指向的宜耕区面积占比为36.39%,中心城区、呼兰区、双城区、五常市、尚志市、巴彦县及宾县的耕地现状面积均超出了农业生产承载能力;全市城镇空间指向的宜建区面积占比为28.37%,各县区适宜于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量充足,仅呼兰区、双城区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其他县区城镇建设规模均未超载.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在各类空间规划中居总控性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和规划理念,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是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路径。充分运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实践层面推动规划的实施和落地至关  相似文献   

11.
以县级市湖北省枝江市的业务需求为例,分析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从地图服务、数据服务、应用服务以及运维等层面进行了探讨;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例,对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开发工作进行了阐述,对平台的下一步技术探索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温家宝总理指出,这两个战略共同构成我国区域发展的完整战略。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时刻,配合"国际山地年"活动,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今日国土》杂志社举办这次全国首次中华名山推选活动揭晓仪式暨景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相似文献   

14.
国土优化开发和土地集约型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生态敏感性分析为优化国土空间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也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借助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水域、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对生态敏感度定量分析,将所得到的生态敏感的高低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对各个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宁市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西宁城市群的开发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环评参与综合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促进重大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环保总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询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意见》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中国大陆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比较的最大优势是其资源优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资源大开发。国土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从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出发,西部大开发必须努力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德宏州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德宏州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机制复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分析(RDA)的驱动力研究方法。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各乡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以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潜在的驱动因子,利用RDA方法对驱动因子进行约束性排序,分析得出人口和经济因素是主要驱动因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乡镇,建设用地相对面积较大,并且建设用地更趋向于聚集。此外,自然因素、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也与人口和经济因素有联动作用,驱动国土空间形态与结构的形成。提出新的驱动力分析方法,一方面探讨冗余分析方法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驱动力分析中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为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深化应用提供典型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9.
刚刚出台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空间规划的物质基础.作为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规划,《纲要》的编制实施,既是国土开发与保护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又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指土地、水、矿产、生物、海洋、大气等实体性资源,它们占有各自的区位或地域,即空间性国土。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和空间管理及于领土、领空、领海和管辖海域,上天、入地、下海所要求的技术、工程和管理能力水平与其活动的半径相关。"大国土"指现有国土全方位、多功能的内涵深化(包括系统化、整体化、聚合化、空间化)和管理(包括监督管理)到位,在国家层面上加强统筹协调,但不因"大国土"而扩张国土空间,在部门层面上加强内融外联,也不借以扩大职能范围;"大资源"即广义的自然资源及多品种、多形态、多功能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开发利用;"大地质"基于经济、社会与时俱进和地质工作功能最大化,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贯穿于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推进"三大"的路径选择:①把"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项目持久化、常态化,提高研究内容的战略含量,从国家层面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力度;②编制部门战略规划,或加强部门发展规划的战略引导,向"三大"提升;③有条件地实施部内整合,发挥基础地质调查、测绘、国土信息和经济研究工作对土地、矿产资源和海洋管理的全面支撑作用;④基于"智能地球"(中国),搭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综合平台,从小到大,分步实现多门类资源的信息交流和共享;⑤加强跨部门协调,在政企分开、所有权与行政权分离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非全能"、服务型的大部门制;⑥在现行法规基础上适时启动国土资源和空间的综合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