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修复海洋油污染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法是治理海洋油污染的主要途径。它通常采用投加表面活性剂,投加外源微生物以及投加氮磷营养源三种方式,其中投加表面活性剂在应用中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的角度重点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修复海洋油污染中的应用,指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提出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天然物质,其物化性质相近或优于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环境兼容性和能够生物降解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系统地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种类及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绍良  郑立  崔志松  高伟  李倩 《海洋科学》2011,35(12):127-131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卜列。2010年4月和7月先后发生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储油码头输...  相似文献   

4.
海洋石油降解菌剂在大连溢油污染岸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该菌群的降解菌剂,并用于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降解菌剂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油污的降解作用,通过分析C17/藿烷、C18/藿烷及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来评价其降解效果。降解菌群DC10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高于各组成菌株,一周时间的石油降解率比对照提高了60%左右,能降解大部分的烷烃和芳烃。以DC10冻干菌粉辅以营养盐溶液研制降解菌剂,该菌剂在大连岸滩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解效果。在为期12 d的潮间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喷洒菌剂处理的C17/藿烷和C18/藿烷降解率相对于自然风化处理分别提高了40%和30%,而总烷烃和总芳烃降解率分别提高了80%和72%。在为期85 d的潮上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从C17/藿烷和C18/藿烷的降解率来看,喷洒菌剂处理对油污的降解程度仅略高于自然风化,但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近30%和20%。  相似文献   

5.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描述或表征生物机体所产生的各种变化的标志物或指标,在海洋污染评价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应用于海洋溢油污染评价的生物标志物类型、特点和研究现状。同时结合海洋开发与管理,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了今后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包括针对海洋溢油污染特点筛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海上平台石油污染预警系统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在海上溢油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生物处理海洋溢油方面的一些研究状况,包括生物降解石油烃的主要机理、生物方法比物理法、化学法先进的方面;筛选合适微生物以及添加营养盐促进微生物增殖的具体事例。论述了基因工程给生物降解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洋细菌在生物表面和非生物表面附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海洋细菌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表面附着的情况。细菌的附着过程是端生鞭毛首先附着,随后菌体横卧在表面上,然后生长出侧生鞭毛或粘多糖的纤丝,使菌体牢固地附着。硅藻表面没有细菌附着,细菌只附着在硅藻个体之间的间隙内;多管藻及石莼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多管藻表面还有大量硅藻附着。死贝壳表面有大量球菌、杆菌、丝状细菌及硅藻附着。挠足类动物表面的附着细菌主要是弧菌。  相似文献   

8.
海洋体系中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海洋体系中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况。包括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及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分布和作用,及表面活性剂在海洋体系中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人工海水(ASW)中,3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辛基酚(OP)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与海洋沉积物吸附OP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10 mg· L-1时,3种表面活性剂对OP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都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CTAB>T ween20> SDBS.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增加到120 mg·L-1,相同浓度的OP(4mg·L -1)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变化中,CTAB使OP的吸附量增加较快,当CTAB浓度大于40 mg·L-1时溶液中未吸附的OP浓度低于检测限;SDBS使OP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稳;Tween20使OP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小,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时Tween20的浓度与其临界角束浓度浓度(CMC)相接近.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海洋油污染的现状,介绍了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转归以及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内容。指出了限制微生物降解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降解效率的措施。生物修复对环境和人类影响小,修复速度快且费用较低,在海洋油污染治理中该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海洋溢油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  洪波  陈莎 《海洋湖沼通报》2007,24(2):156-163
根据滥油模型的数学计算理论不同,溢油模型主要有两个类型,欧拉-拉格朗日理论模型和蒙持卡罗方法模型。欧拉-拉格朗日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全动力轨迹模型和溢油归宿模型。溢油归宿模型又包括溢油扩展、扩散模型和风化模型。风化模型包括蒸发、溶解、乳化、光氧化、生物降解等过程。蒙持卡罗方法模型在欧拉-拉格朗日理论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溢油扩散随机数的计算,应用随机数来计算油膜三维扩展尺度。该模型是对欧拉-拉格朗日理论模型的补充和完善。目前国内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学者们分别在海湾,海峡等(?)了溢油组合模型。但由于他们的研究重点不同,模型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溢油模型的前景相对可观,其与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的结合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应急系统做出相应的应急计划,并通过模拟来对溢油损害索赔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2.
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危及海洋经济发展,而且已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本文根据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现状,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工程海藻培育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期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建立切实可行的深水溢油应急处置技术是我国南海区域深水油气开采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文章通过对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中溢油分散剂使用的综述,提出了深水溢油应急处置技术中溢油分散剂使用技术和对环境影响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溢油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泄漏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生物修复技术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海洋石油污染物的来源、转化过程、降解机理和影响生物降解因素等方面,论述了生物技术对泄漏入海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经验,以及国内外对于生物修复海洋石油污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蒙特卡罗方法在海洋溢油扩展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量质点的运动近似海洋溢油的运动,把整个溢油看成有大量的体积很小的油块微元组成,即将溢油分为大量的质点,这些质点进行彼此独立的运动,每一质点代表一定的油量,油膜的迁移、扩展看作质点群的迁移、扩展。溢油的扩散看作质点群在湍流作用下进行的拉格朗日运动。油的蒸发、乳化等风化过程采用质点质量损失来表征,油膜的厚度分布通过一定面积内的质点数及其质量计算出。海洋溢油后,在波浪的搅动作用下,一部分溢油以乳化油和溶解态形式被带入水体中[4],一旦进入水中,质点被看成大量的油滴,在水中进行三维运动,垂直方向运动是在浮力和湍…  相似文献   

16.
海岸线溢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有庆  陈宇 《海洋科学》2009,33(4):86-89
1 生物修复技术概述 生物修复(Bioremedliation)指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来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减小或最终消除环境污染的受控或自发过程,是在微生物降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环保技术[1].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污水与废水的记载,但有史料记载的首次使用生物修复技术是在1972年美国清除宾夕法尼亚州的Ambler管线汽油泄露事件,而大规模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在1989年的美国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成功处理阿拉斯加海滩的石油污染[2],从此生物修复技术开始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和非水溶相有机污染物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以及表面活性的特性,解释了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水和土壤环境中非水溶相污染物的机制。表面活性剂溶液通过增溶作用和增流作用,驱除地下水含水层中的非水相液体以及吸附于土壤颗粒物上的污染物,提高地下水和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现场修复速率。增效修复效果依赖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污染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污染物的溶解性和土壤类型等。表面活性剂能增加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与水的界面张力,并形成乳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污染事故频发,给海洋环境带来重大损害.然而,目前海洋溢油环境污染诉讼因存在取证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理赔偿.环境法医学的应用将对于因海洋溢油污染问题引起的环境诉讼案件的胜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环境法医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描述,阐述环境法医学在海洋溢油环境诉讼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引起对环境法医学的重点关注,推动环境法医学在海洋环境诉讼案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荧光光谱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溢油鉴别。通过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法、导数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某码头一次溢油事故的溢油样进行分析鉴别,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溢油源,进一步说明了荧光光谱法是溢油鉴别中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同步荧光光谱对油源较为相近的油样区分能力较差,但可初步判断其相似性;(2)三维荧光光谱图油样荧光强度会受风化等因素的影响,但谱图的整体轮廓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小,芳烃的测定结果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溢油源的特征信息;(3)一阶导数荧光光谱中峰的比值能增强光谱特征,提高溢油鉴别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建立了一种新的海洋溢油气相色谱鉴别方法。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将气相色谱图曲线分解至不同的尺度,计算各尺度曲线分量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维数参量,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判断不同样品气相色谱曲线的近似程度,达到对溢油样品进行鉴别的目的。溢油事故实例数据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能较好的反映不同色谱曲线的差异,所建立的方法在筛选溢油样品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鉴别范围,可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