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古雷国家级石化基地建立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各子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值,得出各子区域的风险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对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现状及未来规划建设情况提出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确保防雷装置合理,提高项目区域内人身安全,减少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从雷暴日时间分布、区域性雷电活动时间分布、地闪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雷暴日空间分布、地闪频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对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受灾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峰值出现在8月,全省范围雷暴过程达11次,较往年偏多,11月出现2次大范围雷暴过程,为历史罕见;全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江淮之间南部及苏南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主要出现在6—8月,办公电子设备受损案例最多,其次为家用电子设备;85%的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最后,提出了雷电防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及活动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计算陕西省 99个县站 1 961~ 1 990年的雷暴日数、雷暴时数及地面落雷密度等资料 ,对本省雷电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 :陕西省总体上属中雷区 ,陕北、陕南中雷偏多 ,关中地区中雷偏少。雷暴比较集中发生在 6、 7、 8三个月份 ,平均初终间日数为 1 58d大约 5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4.
统计分析故宫自建成594年(1420—2014年)以来的雷电灾害事故资料及2005—2014年故宫及周边区域内闪电定位资料,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雷击灾害次数51起,雷电灾害都发生在5—9月,主要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灾害发生在故宫南部建筑的次数多于北部,中轴线上的多于两侧,太和殿被雷击次数最多;遭雷击次数最多的部位是古建顶部的吻兽;雷击损害以直接雷击最多.故宫及周边1 km区域内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主要分布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发生的日变化明显,主要在下午和前半夜,占全天的63.95%;雷电流强度30~40 kA的闪电占总闪电数23.26%,比例最大,总体呈正态分布.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在时间分布上整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友强  关磊 《山东气象》2007,27(2):66-67
利用1961—2000年梁山雷电天气资料,对梁山雷电年、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梁山近40年雷电及其灾害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农村防雷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利用地闪定位仪(DF)探测了我国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雷电活动。文中详细分析了地闪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了不同地区各雷电参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两地区雷电活动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本地区的天气背景及地理特征有密切的联系。要较深入地了解上述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将雷电活动与天气因子的给合讨论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从总结雷暴发生规律入手,分析雷电活动特征,提高对雷电发生规律的认识,并提出雷电御防措施,帮助人们趋利避害,减少雷击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修文县雷电活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修萍 《贵州气象》2002,26(5):45-46
对修文县39年来的雷电活动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雷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今后雷电活动的认分析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岑溪市雷电活动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岑溪市雷电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岑溪市各年代的平均年累计雷电日是逐渐减少的,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21世纪初,平均年累计雷电日减少得更为明显,最近十年的平均年累计雷电日还不足上世纪六十年代平均年累计雷电日的62%.  相似文献   

10.
三亚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三亚市1959~1997年共39a资料统计分析,找出三亚市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单分析了产生雷暴的影响系统及雷电受损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虎  熊亚军  付宗钰  扈海波 《气象》2008,34(1):12-17
利用1995-2002的LIS/OTD卫星雷电资料(以下称自然雷电)及1995-2005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雷电灾害资料,对北京市自然雷电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雷电灾害的日变化与自然雷电的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两者不一致处主要与人们的出行生活规律以及电子设备与仪表的启用、关闭等有关.雷电灾害与自然雷电的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秋、冬三季较少,夏季较为集中.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区域分布很不一致.自然雷电较多的北部偏远郊区雷电灾害并不频繁,相反,自然雷电较少的城区反而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域.结合北京市各区县的人口和经济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然雷电只是北京市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之一,北京市雷电灾害的发生还受到人口密度及经济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闪电活动时大气相对湿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年6月1日—8月31日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云-地闪电资料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相对湿度物理量,分析了云南省闪电活动时相对湿度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闪电活动除具有夏季是高发期且日分布具有呈一峰一谷变化特征,在时间演变上还具有不均匀和阶段性的特点,这与特定的大气相对湿度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云南省闪电活动一般发生在相对湿度垂直结构具有低层湿度不高、中层高湿、高层又逐渐变干的环境大气中,大约在中层700 hPa以下相对湿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在中层形成高湿层,中层以上相对湿度又随高度减小,低层湿度不高、中层高湿、高层偏干的环境相对湿度条件非常有利于雷暴天气的发生和闪电的形成,一方面中层以下水汽随高度增加有利于水汽的上升运动和云的凝结形成,另一方面中高层水汽随高度迅速减小有利于形成上干下湿的大气对流不稳定,促使对流云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闪电活动;低层相对湿度在40%~75%之间,中层600~700 hPa之间相对湿度较高,可达80%以上,一般为90%~95%,中层湿层越深厚,闪电过程越强烈,在高层250~400 hPa左右相对湿度减小到35%~60%之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雷电对通信基站设备的损害分析,提出通信基站相应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4.
A comparison is made of the high-speed (2000 fps) lightning between two techniques. The analysis shows (UPL) in altitude-triggered negative lightning (ATNL) photographic records in rocket-triggered negative that: the initial speed of upward positive leader is about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in classically triggered negative lightning (CTNL), while the triggering height of ATN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NL; the afterglow time of metal-vaporized part of the lightning channel can endure for about 160-170 ms, thus the luminosity of the air-ionized par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 the lightning channel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tal-vaporized par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uminosity change of the lightning channel, together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changes, three kinds of processes after return-stroke (RS) can be distinguished: the continuous decaying type without M component, the isolated type and the continuing type with M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wave shapes of the continuous current. The geometric mean of the interval of RS with M component is 77 ms, longer than that (37 ms) of RS without M component. And the 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ICC) with M component also has a longer duration compared to the ICC without M component. The distinction in the relative luminosity between the lightning channel before RS and that before M component is obvious: the former is very weak or even cannot be observed, while the latter is still considerably luminous.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山东电力部门提供的雷电定位资料,对10次冰雹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雹暴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平均为57.39%,远高于当地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13.48%。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正地闪密集(活跃)区或邻近区域。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但正地闪比例有所提高。负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通常提前于降雹0~20 min,正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一般滞后于降雹发生时间。整个降雹阶段对应于正地闪的活跃阶段。另外,结合对卫星观测的总闪电资料分析,发现冰雹云的云闪与地闪的比值远高于一般的雷雨过程,其云闪密度也远高于雷雨过程。以上这些特征对于冰雹的识别和对冰雹的超短时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2000年山东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云对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日变化、闪电的强度、闪电密度、极性等方面研究了山东地区的雷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在闪电强度较小和较大时发生的正闪占总正闪电总数的比例相应地高于负闪;闪电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体呈双峰双谷形式;闪电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关,也与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对部分城市市区闪电密度的统计分析表明,济宁、莱芜、滨州、泰安、济南等位于鲁中地区的城市更应加强人工防雷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市闪电活动与大气湿度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汽条件是产生雷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气象要素。利用河北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2011—2013年全省地闪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相对湿度资料,对张家口市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特征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张家口市闪电时间分布与全省闪电分布走势基本一致,夏季闪电活动最强烈;逐月演变不均匀且日分布呈单峰单谷型变化特征,张家口市日闪电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17:00—18:00与01:00—09:00。②闪电活动与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特征响应关系特征明显:闪电活动时低层湿度不高、中层较湿、高层偏干,大约在中层700 hPa以下相对湿度随高度增加,中层以上相对湿度又随高度减小。③张家口市闪电活动时大气相对湿度垂直结构本地化特征:850 hPa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中层600~700 hPa之间相对湿度一般升至60%~80%,且闪电强烈程度与中层湿层厚度正相关,高层200~400 hPa左右相对湿度降低至20%~40%。  相似文献   

18.
跨座式单轨交通沿线雷电活动规律与易闪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家启  李良福  秦健  向波 《气象科技》2009,37(6):734-738
采用线路走廊法,利用重庆市2006~2008年ADTD地闪监测资料,通过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的雷电活动规律(闪电次数、雷电日、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分布和闪电落区分布)统计分析,进行了相应的易闪性分析.结果发现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临江门至佛图关车站区间段是发生临界危险雷电流概率、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较大和雷电落区距离各站点及区间平均距离较小的重叠区域,该线易受雷击,是雷电防护重点区域.该区间段处于沿江位置,地形较为陡峭,易导致局地强对流性天气,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闪电活动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玉恒  张义军  郑栋  孟青  姚雯  刘恒毅 《气象》2012,38(1):66-71
基于雷达资料以及SFAIR 3000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4次雷暴过程,研究了闪电活动与雷暴的雷达回波反射率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反射率体积与总闪频次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其中-15℃层以上超过30 dBz的反射率体积与总闪频次的相关系数为0.89,其指数拟合优度为0.83。北京地区雷暴的单个闪电表征回波体积(VPF)在闪电活动开始时期有较高的水平,但在闪电活动结束时期较小。VPF还可作为闪电活动消亡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何晖  李宏宇 《气象科技》2005,33(6):496-500
对信息产业部第22所研制的XDD03A雷电探测系统获取的2000~2003年北京地区云-地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日变化、月变化、闪电的强度、闪电密度、极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地区的闪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占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双锋双谷形式;最多闪电日数出现在7月和8月,几乎每天都出现闪电,而闪电次数最多则出现于8月份。北京地区闪电分布主要集中于4个区域,闪电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及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